大概将楷书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好行书?
《楷书练到啥水平才可练行书?》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太标准的答案。应靠个人的感悟。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楷书是很重要基本功,.字要写的完美楷书就包含了阶构、法度、造型等方方面面内容。要想把楷书练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要下苦功不可!首先要
自信再加上恆心,买几本唐朝书法字帖或现代田英章字帖,坚持天天练。刚开始手很笨写的字很丑和字帖一比容易伤心生气,这是每个书法家都要经历的。只要坚持努力吋间长了,手也顺了,线条流畅了,阶构和造型也好多了,这时就提高了你的信心。再‘坚持一段时,写出的字自己感觉很漂亮整齐,和字帖一比很接近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练行书了。时间得用几年吋间。这是我的体会写成文章与爱书法的网友分享。
我是“快乐书法营”,专挑难题来回答。
楷书练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写好行书。即使你的楷书写的和欧阳询一模一样。
回顾历史,自唐人至民国,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写不好楷书的,没有吧。尤其是,比如县官以上吧,近千年以来,总人数不下几千万吧,写好行书的,都有谁?
自改革开放以来,写楷书的人,不下几百万吧,写了三四十年的,少数楷书写的相当好的,题个行书款,那是要多吃力有多吃力,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懂行的题个穷款,还能遮掩一下,不懂行的整两行束手束脚的行不行楷不楷的所谓行书,立马就把整幅字拉低了水平。
练书法要从楷书开始,最有力的古训,就是苏东坡大爷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一文中说“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这句一锤定音的伟大训导。
这句话一搬出来,立马就能罩住人的眼目,砸晕人的脑子,捂住他人的嘴。
但历史的真相是:苏轼大爷是北宋初人。那个时代,把篆隶楷都叫真书,正书,楷书。就是楷模规范的意思。一直到南宋的皇帝书法家赵构,才正式提出“篆,隶,楷,行,草”五体之说。楷书到这个时期才专指唐楷那种字体。
苏轼大爷指的哪一体?我认为他所指是隶书,因为隶书的用笔和结构,有一定的自由度。并且行草书是和隶书同时期成熟的字体。
这也就是全国二百多所大中专院校的书法教学,都是从篆隶开始的原因。
还需要说的是,苏轼说这句话的立场站位,可不在我们一般人所处的层面上。他是以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占山为王的高标而言的。他绝不至于讨论以那种字体入门这种小儿科的问题。
所以说苏大爷的话,对我们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没什么指导意义。
再者说,五种书体,兼通之处并不多,各有各的特点和难点。写好了楷书,能很快或者自然过渡,就能写好行书,不过是想当然罢了,世上没这么便宜的事。
要写行书,直接练行书。纠结个啥?你练半年行书,你写出来象行书,与练不练楷书没多大关系;他练半年楷书,不练行书,照样不会写行书。他练到什么程度,练到和楷书原帖一模一样的程度,也不会写行书。前面所说的例子,想写行书,最后不要走这个弯路。至于两体兼修,那当然更好。
就这么简单。
欢迎批评、讨论、留言。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