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姓黄的画家都有哪些?
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
当然,黄姓画家会很多。黄永玉、黄胄、黄君璧、黄均、黄三枝等。
1、黄永玉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代表作品有《黄永玉木刻集》、《猫头鹰》、《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等。
2、黄胄 (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 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若干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3、黄君璧 (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 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3年与卢振寰、黄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画社。 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 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书画集》等。
4、黄均 (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 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2011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5、黄三枝 ,又名黄怀宁,号知山,1959年5月出生,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师从艺术家吴为山教授,深造于张旭光书法研究工作室。 现为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联谊会理事,扬州八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八怪艺术研究会副会,德正艺术签约画家。
1、黄宾虹。
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2、黄胄。
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开启全新人物画笔墨范式 。中国著名的艺术家,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3、黄永玉。
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代表作《黄永玉木刻集》《猫头鹰》《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4、黄君璧。
擅长画山水,传统功底深厚 ,经历现代中国画继承、演变、革新 ,兼通西画的中国画家(新古典派)。
5、黄纯尧。
师承徐悲鸿、黄君璧、谢稚柳、傅抱石、陈之佛诸先生,1947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代表作品:《银线横空谱新歌》、《此日铁龙渡关山》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