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掌权后为何要弄死五个哥哥?武则天过着怎样的奢侈生活呢?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有恨。
史书上记载武则天有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武怀运、武怀亮五个哥哥,其中前两人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兄长,后三人是她的堂兄。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倾尽家私,随李渊太原起兵,辅佐李渊问鼎天下,在李渊称帝后升至工部尚书。后武士彟之妻相里氏病逝,李渊亲自做媒,将出身弘农杨氏的杨夫人许他为后妻,这位杨夫人给武士彟生下三个女儿,老二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父亲身为工部尚书,她的童年是幸福和快乐的,武则天12岁时,父亲武士彟去世,此后生活艰辛,武元庆、武元爽加上武惟良、武怀运(武则天的堂兄),对杨夫人及三个女儿非常无礼,百般欺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传说年长的姐姐武顺被其凌辱,杨氏母女四人过着非人的生活,心中自然愤懑难平。
士彟卒,元庆、元爽及士彟兄子惟良、怀运皆不礼于杨氏,杨氏深衔之。为了生活,武则天14时找人进入皇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年倍受艰辛的武则天投注李治,成为武昭仪,又斗垮了萧淑妃、王皇后,排除长孙无忌等朝臣的百般阻挠,终成为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她的母亲杨夫人随即被封荣国夫人,姐姐被封韩国夫人(妹妹已逝),而她的这几位兄长起先也算因此而官运亨通:
惟良自始州长史超迁司卫少卿,怀运自瀛州长史迁淄州刺史,元庆自右卫郎将为宗正少卿,元爽自安州户曹累迁少府少监。
一天,杨夫人一脸骄傲问武惟良等人道:“还记得以前的事吗?你们觉得现在一身的荣华富贵怎么样?”
武惟良道:“……没有想到因皇后的关系,得到朝廷的非分恩宠,日里夜里又忧虑又恐惧,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荣耀的。”
武则天如同吞下一斤苍蝇,元庆莫名其妙地“以忧卒”,忧虑而死;武元爽被判了流放,死在振州(现海南三亚附近)。前文提到武则天守寡姐姐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武顺天生丽质,确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倾国倾城之色,更主要的武顺30来岁就守活寡,正值虎狼之年的寡妇。不久李治和正值虎狼之年的风流大姨子二人勾搭连环,大行巫山云雨之事,并生下李贤。在武顺怀孕生产贤之时,李治又将温柔小手伸向了贺兰敏之,小贺求之不得,李治与贺兰纳之日日厮守,双宿双栖。
武则天趁李治封禅泰山之机,将武顺重则八十军棍,然后许给一60岁聋、哑、瘸老翁,对外称因病不治身亡,武则天却是对她这位小侄女又嫉又恨,最终在食物中下毒毒杀了她。
高宗泰山封禅,百官朝觐,诸州刺史齐往泰山,后来又随着高宗回返京师,武惟良、武怀运作为外放刺史按礼节要向皇帝“献食”。
这次献食与贺兰氏的被毒杀正巧在同时,自然被武则天拿来做了文章,立刻把下毒的帽子扣到了武惟良、武怀运头上,一箭双雕。
各位新年快乐,万事顺遂,如有不同高见,欢迎文明留言讨论。
武则天的哥哥在史书上记载留名的有武元庆、武元爽、武惟良、武怀运、武怀亮五人,其中前两个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兄长,后三个是她的堂兄。
按《资治通鉴》的记载:
初,武士彟[yuē]娶相里氏,生男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次皇后(即武则天)……。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生于隋末,商人出身,因为眼光独到,抓住了李渊这只潜力股,在隋末大乱时倾尽家私,随之一同起兵,辅佐李渊功成定鼎,算李唐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李渊称帝后一路升官至工部尚书。
武士彟在成为工部尚书后不久,妻子相里氏病逝了,李渊知晓后,亲自做媒,给他选了出身弘农杨氏的杨夫人为续弦(这位杨夫人也算贵族之后,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女,时年四十四,很可能是二婚)。此后,这位杨夫人给武士彟生下了三个女儿,其中第二个就是武则天。
而武元庆和武元爽,是武士彟和相里氏所生的儿子,是武则天同父异母的哥哥。
武则天十二岁的时候,家中遭逢变故,父亲武士彟去世了,此后生活艰辛,因以前重男轻女的风气,再有大家族内部的种种矛盾,母女四人受到了武氏族人的刁难:
士彟卒,元庆、元爽及士彟兄子惟良、怀运皆不礼于杨氏,杨氏深衔之。武元庆、武元爽加上武惟良、武怀运这两个武士彟哥哥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堂兄),在武士彟死后,对这位守寡的继母杨夫人及三个妹妹非常无礼,百般欺负。可以想见,杨夫人和武则天三姐妹的那段日子一定过得十分艰难,心中自然愤懑难平。
此后,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早期虽是坎坷,十多年一直籍籍无名,沉寂许久,但随着唐太宗去世,她与高宗拉上了手,由感业寺的一介女尼再入皇宫,成为武昭仪,又斗垮了萧淑妃、王皇后,最终虽是有朝臣的百般阻挠,但因高宗的支持,终得成为皇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她的母亲杨夫人随即被封荣国夫人,姐姐被封韩国夫人(妹妹已逝):
后既立,杨氏号荣国夫人,越石妻号韩国夫人。而她的这几位兄长起先也算因此而官运亨通:
惟良自始州长史超迁司卫少卿,怀运自瀛州长史迁淄州刺史,元庆自右卫郎将为宗正少卿,元爽自安州户曹累迁少府少监。不成想,不知这几位老哥是情商不足,或者真是脖子太梗,不晓得低头说几句好话,最终酿出了祸事。
一天,杨夫人置酒请客,请了这些武氏的族人在一块儿喝酒。席上,杨夫人一脸骄傲,问武惟良等人道:“还记得以前的事吗?你们觉得现在一身的荣华富贵怎么样?”
武惟良等人太不会说话,道:“我们武家是功臣子弟,所以有朝廷的恩典,有幸很早地进入官吏行列,咱们掂量着自己的名分和才能,本来不求富贵显达,没有想到因皇后的关系,得到朝廷的非分恩宠,日里夜里又忧虑又恐惧,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荣耀的。”
真是给脸不要脸,杨夫人面上“不悦”,心里怕是新嫌旧怨一时都涌上来了,然后这姓武的几位哥们就都倒了大霉了:
皇后乃上疏,请出惟良等为远州刺史,外示廉抑,实恶之也。于是以惟良检校始州刺史,元庆为龙州刺史,元爽为濠州刺史。元庆至州,以忧卒。元爽坐事流振州而死。心里嫌恶,武则天把这几位哥哥尽数贬到了边远地区,然后先是武元庆莫名其妙地“以忧卒”,忧虑而死;武元爽也不知惹上了什么罪事,被判了流放,死在振州(现海南三亚附近)。这算是先终结了两位异母哥哥。
然后是对付她的两位堂兄,这就又要扯到另一桩人伦丑剧了。
还记得前面说的那位韩国夫人吧,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她的丈夫名叫贺兰越石,很早就死了。这位韩国夫人有个女儿贺兰氏,母女两人因为武则天的关系,经常出入宫闱,却都和唐高宗勾搭上了。不久,韩国夫人病逝,贺兰氏被封魏国夫人。
高宗很喜欢贺兰氏,意图给她一个名分,想着给她加一个宫里妃嫔的封号,但碍于武则天的缘故,一直不敢开口。武则天却是对她这位小侄女又嫉又恨,最终在食物中下毒毒杀了她。
武惟良、武怀运本是外放刺史,按说与这件事扯不上关系,但因为当时高宗泰山封禅,百官朝觐,诸州刺史齐往泰山,后来又随着高宗回返京师,按礼节要向皇帝“献食”。
这次献食与贺兰氏的被毒杀正巧在同时,自然被武则天拿来做了文章,立刻把下毒的帽子扣到了武惟良、武怀运头上。一招出了两口气,真是好手段:
后密置毒醢(hǎi,肉酱)中,使魏国食之,暴卒,因归罪于惟良、怀运,丁未,诛之,改其姓为蝮氏。这样就又终结了武惟良、武怀运这两位堂兄弟,“诛之”。杀了还不解气,还把他们的姓改成了侮辱性的“蝮”,毒蛇之意。
对了,还有一个武怀亮,他是武怀运的哥哥,也算武则天的堂兄,但是很早就死了,死因与武则天无干,不过他的妻子善氏倒是也被清算了,死得非常之惨:
怀运兄怀亮早卒,其妻善氏尤不礼于荣国,坐惟良等没入掖庭,荣国令后以他事束棘鞭之,肉尽见骨而死。“武怀运的哥哥武怀亮早死,他的妻子善氏尤其不以礼对待杨夫人,善氏因武惟良等犯罪被没入后宫为奴,杨夫人让武则天找借口用成束带刺的树枝鞭打她,直到肉烂见骨,受尽折磨而死。”
难怪说天家无亲,就算是女人也不例外,妹妹诛杀哥哥、姨妈毒杀侄女、小姑子虐杀嫂子,在这些权力欲旺盛的政治人物眼中,看来是真的没有什么亲情可言。可是想想武元庆的儿子武三思、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后来又在武则天临朝后大受重用,武承嗣还差点成为了武则天的继承人,这样想来又觉得分外滑稽,说是天家无亲,可是要干大事的时候还不是得找和自己一个姓的,也算一种讽刺了。
至于说武则天生活奢侈,这一点倒没怎么觉得,也就是因为崇佛,她花钱在龙门石窟按自己的样子凿了尊卢舍那大佛,再就是在洛阳大建工程,修造明堂、天堂之类的,不过这也是为了称帝而造势所为了。其实在她个人生活里面,反倒是有“节俭”的记载,还是唐高宗亲口所言的:
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这里高宗可是明确地赞扬了武则天的遵行“节俭”。
-
匿名2023-09-23 14:40:02技巧非常高超。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