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史晨碑》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2-06-01 22:33:27 浏览: 49 作者:笔墨纸砚网

在汉碑之中,此碑风格接近《华山庙碑》而更加秀美灵动。《华山庙碑》转角 处有时过于方峻,此碑则较平和婉畅。故在温润典雅一派中更加典型。如果按照传 统的美学观念,在汉碑中找一个灵动和美善的代表,此碑则当仁不让。 方朔曾评此碑说:“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道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 之品,八分正宗也。”万经认为“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碑》)、《韩敕》 (《礼器碑》)之右”。说它结构与意度都很完美,是可以放在高雅的宫廷或庙堂 之内欣赏的正宗作品。这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最高的评价。

谁来详细说一下八王之乱?

这件事发生在西晋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时期,起因是西晋皇族内部皇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诸侯与诸侯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斗争,继而扩大到彼此之间相互厮杀。从公元291年开始,到公元306年结束,历时长达16年之久。先后有八个诸侯王,为参与争夺中央政治权力,发展到相互攻杀的政治斗争事件,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事件之一,事件让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虽然爆发在晋惠帝时期,但是,祸根却是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埋下的。公元265年,司马炎分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皇后贾南风弄权干政引发爆的八王争权夺利的斗争。

晋朝建立后,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之所以被司马氏篡夺,是因为曹氏不分封诸侯王、皇室缺乏屏障造成的。公元265年,在将军杨珧的建议下,大封皇族27人为王,分封其他异姓功臣为公、侯。这些王侯有自己的封地,不少王、侯还兼任地方及军队官职,他们拥有地方行政权和一定的军权。时间一长,这些王、侯慢慢就掌握了国家部分军政大权。异姓公侯中尤以杨骏、贾允权势最大。他们先后都封为车骑将军,各有党羽。杨骏是司马炎的岳父,贾允是司马炎的亲家(司马炎儿子晋惠帝的岳父)。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因晋惠帝是个白痴,也就是历史上说过“青蛙为官叫,还是为私叫”、“无粮何不食肉糜”这话的那个家伙儿。司马炎遗诏汝南王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没想到,皇太后杨芷贪心独大,擅改诏书,由其父杨骏独揽朝政。哪知道,皇后贾南风也不个是省油的灯,291年,贾南风挟持晋惠帝,矫旨楚王司马玮带兵,包围京城,杀死杨骏及其党羽,逼迫杨太后自杀。

汝南王司马亮入朝和元老卫瓘辅政,司马玮自持有功,互不买账。贾后利用矛盾,故伎重演,下旨让司马玮杀了司马亮。然后,又以“矫旨”(伪造诏书)的罪名杀了司马玮。杨氏集团、司马亮集团、司马玮集团就此先后覆灭。贾后大收党羽,以“辅佐”司马衷为名,专断朝政近九年,那个晋惠帝不过是个白痴、傀儡。一切由贾后说了算。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遹(yù 非贾后所生)发生矛盾。太子因不满贾后专横跋扈,渐露不满。引起贾后妒恨,她捏造一个罪名,想杀掉司马遹,在众大臣和司马家族的求情下被废。太子无故被废,当然引起众大臣和司马家族的不满,公元300年,他们与京城拥有兵权的赵王司马伦密谋:废掉贾后,复立太子,司马伦答应了。由于这个司马伦以前与贾后素来相善,害怕复立太子于己不利。所以,一个劲儿的唆使贾后毒死了太子。再后,借口为太子复仇,领兵入宫,废掉了贾后,捕杀了贾后党羽。第二年,司马伦干脆废掉白痴皇帝司马衷,自立为“皇帝”。

他这样做,司马家族当然不满意了。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与司马伦在洛阳附近打了两个多月,双方死亡人数近十万人,赵王伦兵败被杀。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在京城内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冏入京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司马冏入朝辅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久专朝廷大权,把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yì)撂在一边。改立晋惠帝的弟弟清河王司马遐的儿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太子。这一来,不但导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关系的破裂,而且也引起了司马乂等人的不满。司马颙出兵进攻洛阳,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在洛阳的司马乂也举兵讨冏,双方军队在京城展开激战。一时间,飞矢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了3天3夜,司马冏兵败被司马乂所杀,长沙王司马乂掌握了政权。

公元303年秋,河间王司马颙派大将张方率领精兵7万,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的20多万大军,借口司马乂“论功不均”对京城发动进攻。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危在旦夕。这时城内的统治集团开始分裂,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结部分禁军。拘禁司马乂,向外兵求和,并把司马乂交给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司马颖进入洛阳,虽然当了丞相,但他仍然回到自己的封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遥执朝政。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遥执朝政期间,政治腐败,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要坏。

东海王马越统率洛阳禁军,号称拥戴惠帝,讨伐司马颖。结果在汤阴(今河南汤阴)战败,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司马颙则命部将张方率兵占领了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挟惠帝逃至长安。公元305年夏,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向西进攻关中。次年攻进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后相继被杀。司马越迎惠帝回到洛阳,随后把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晋朝大权便落入司马越手中。至此,“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八王之乱”是西晋士族势力恶性发展的产物。本来三国归晋,是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好时机。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社会就出现一些繁荣景象。但因为司马炎藩王分封种下的“恶因”,在杨芷、贾南风等推波助澜下“生根发芽”,并且长大、开花,最后结出了“八王之乱”这样的“苦果”。本来,整个西晋才不过52年时间,“八王之乱”就占了16年(约三成),可惜了呀!

谢邀,严格来讲,八王之乱的说法就有问题,很多人会跟“七国之乱”联系在一起,误以为是八个诸侯王联合造反,但是,其实是轮流造反的,中间甚至隔了八年,而且,汝南王司马亮纯粹躺枪,没他什么事。

八王之乱大致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历时三个月;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290年,司马炎快去世,临死前让杨骏和汝南王司马亮辅政,他构建的格局是,外部诸侯王和辅政大臣相互制约、内部两大外戚和诸侯王、士族三足鼎立,但凡敢伸手皇权的,都不会有好下场。

他们分别是各地的司马氏诸侯王,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太子妃贾南风及其党羽,

司马炎刚死,杨骏就想专权,挤走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老滑头,于是躲回封地去了,杨骏开始专权。

贾南风于是招来楚王司马玮,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洛阳,贾南风下诏,称杨骏谋反,司马玮带兵杀了杨骏,夷其三族,杨氏外戚清理出局。

三个月后,贾南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

汝南王司马亮清理出局。

第二天,贾南风又以楚王司马玮伪造手诏的名字,将楚王司马玮清理出局。

从291年到299年,天下太平,贾南风执政。

接下来出场的是赵王司马伦,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

贾南风当时废了太子,司马伦为了扳倒贾南风,忽悠她杀了太子。

接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贾南风被清理出局,晋惠帝没有了依靠,成了傀儡。

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称帝,绝对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跟袁术一样,曹操棺材板压不住了。

皇帝被废,诸侯王就有了“清君侧”的理由,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

司马伦被清理出局。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司马囧专权,必然有人不满。

太安元年(302年)底,司马颙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兵攻打司马乂。结果被打脸,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

于是齐王司马冏出局,司马乂独揽大权。

永兴元年(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司马乂被杀,司马乂出局。

至此,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出局。剩下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河间王司马颙。

当时,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

结果被司马颖打脸了,晋惠帝也被抓了。但是司马越没死,逃回东海。

司马越败后,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结果也被打脸了,司马颖带着惠帝逃到洛阳。

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晋惠帝。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和张方的军队、司马颖的军队、司马越的军队和范阳王司马虓的军队在中原混战,

到年末,司马越战胜,司马颙杀张方向司马越请和,但无效。

后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

随后,司马越让晋惠帝下令搜捕司马颖,司马颖被杀,出局。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没有怀疑,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司马颙出局,

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表面上看,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司马炎,明知分封的弊端,还要选择分封。

但是,如果司马炎不分封,外戚杨骏想篡位,谁能阻止?贾南风想做皇帝了,谁能阻止?

司马炎分封诸侯王,诸侯王实力强大,贾南风都可以专权八年之久,都可以杀太子,如果没有分封,贾南风篡位,谁能阻止?

司马炎构建的权力格局,实际上很稳固,无论是谁,只要向皇位伸手,就将带着全家走上断头台,但是,没有谁可以抵挡住魔戒的诱惑,

如司马炎所料,敢伸手的都死了,杨骏、贾南风、司马伦、司马颖,但他没想到,这些人明知飞蛾扑火,依然前赴后继,只看到诱惑,看不到危险。

在司马炎后的四五百年里,大部分皇帝的选择都跟他一样,但凡想超越他的,最后都失败了。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