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九成宫》里边有些字写的也不怎么样,欧阳询是不是被神话了?

时间:2022-06-01 23:22:37 浏览: 155 作者:笔墨纸砚网

“赵氏子方”提问:

《九成宫》里面有些字写的也不怎么样,欧阳询是不是被神话了?

比如这几个字(長、清、青),当然还有好多,限于系统设置,只能发三张图片,这些字,难道也是欧阳询的水平?

你的问题提的非常好……给你点赞!

现在学书法遇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如何“选帖”!和如何选“老师”!

选帖自然会选择大家公认的好帖。譬如(楷书)一定是选:

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赵孟頫的胆巴碑……等等。

如果你是初学,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你看到“选字字帖”也一定是非常好的。这是因为那是经过多少人精心挑选的“单字”!但是学到一定程度,老师会让你“段落临写”或“通篇临写”,细心的你就会发现“有些字,不一定是欧阳询的最高水平”!你试想一下就该明白,一个人正常书写不可能像“制作字帖”那样每个字、每一笔都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所以我们不能说“九成宫”通篇每一个字都是“欧阳询楷书”最高水平。那么老师为啥还要让大家去“通临呢”?这是让你在通临过程中更好去理解原书写人的“情绪”、“运笔”和“对个别字特殊处理”办法!

你所列举三个字就恰恰说明这一点!

譬如“長”字,很可能是书写下笔时出现洇墨,怎么办?就得按第一笔情况往下写。所以显得有点“臃肿”;

譬如“清”字,恰恰是欧阳询用笔个字架结构特点!现在写欧楷比较好的当属“田蕴章”和“田英章”,他们写的似乎更标准,那是他们“刻意而为”造成!如果(把卢中南、陈忠建等)你看的多了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学“欧阳询”。但是由于“初学时”选帖和指导老师不一样,所以就出现不同的“欧阳询”楷书。

譬如“青”字,你以为不是很好,这更是欧阳询“高明”表现,这个字下端月字,他起笔偏左了,所以他没有依照传统办法继续延左侧竖撇写两横,而是写在右侧。反倒能使字中心、重心更稳当!这些不正是我们要学的吗!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古人)书法家的作品一定要初选“单字”掌握他笔墨运用和字架结构的掌握!

而后通临则是更要耐心去体验他的用心和情绪!这些都掌握了一定会对你各大帮助!

接下来(题外话)再说说选老师,为啥有的老师写的很好却不会教?相反我们有时会对有些老师看法……写的一般。其实这正是“书法老师”和“书法家”区别!

“书法老师”可能注重的就是“规矩”可能让有些人觉得“刻板”没有生气;

“书法家”则注重是“书法创作”他们更追求的是“表现”所以有时就会显得不规矩!

总之学习过程重在“体验”就得按照古人原来样子刻板一点。

当你充分理解掌握古人书法后再去发挥,才可能真真正正成为一名好的书法工作者。

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赞赏你的质疑精神,好!

正是有可歌王质疑的精神,我们的书法审美才能进步,不管这种质疑是对的,还是错误的,我觉得都应该值得赞扬!

但是,我告诉你,你的质疑是错误的!你会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你,因为你的审美是建立在馆阁基础上看书法是否完美!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把欧楷的字与田楷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你一定会说田楷好看!对的!我也承认是田楷好看,可是,为什么田楷就是得不到书法界的承认呢?因为他不符合书法的审美!

你可能觉得欧楷的长字的一横很呆板!是的,欧楷就是利用这样 呆板的横去打破馆阁体的那种完美。而完美了,就代表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也就失去了艺术的意义!

艺术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因为她永远不能向着固化的方向前进。就像田楷与欧楷之争,田楷固化了楷书,所以学习田楷的人都是一个模式,写出来的作品都一样,而欧楷存在了一千多年,学习欧楷的人数不胜数,有一样的吗?没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