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学习书法几十年,结果社会评价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很大,这是为什么?
哈哈,看到你的问题我真的是深有感触,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我从2014年开始正式练习书法,还不是玩票的那种,是职业练习,有老师带着练习,全天制的,每天练习八个小时以上,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然后考上大学的书法专业,一练习又是四年,毕了业又从事了4年的书法教师的工作。
到现在已经练习了将近15年了,可是这练习的路上收到的批评的声音要远远多于赞美的声音,而每一次被我认同的赞美和批评都成为我又一次努力和坚持的动力。
其实学习书法过程中,得到赞美最多的一年就是刚学习书法的第一年,很多人不相信学习书法一年就可以写的如此好,其实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全天制的练习八个小时,坚持一年,它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相当于自己在家练习4、5年的时间了。一年时间的集中训练从0到1,从不会到会,让很多没有学习过书法的人同学和老师赞叹,那一年得到的夸奖最多,也让我继续学习有了信心。
但是接下来的赞美之声就比较少了,更多的听到的是批评的声音,这和我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圈子了本身同学、老师都是学习书法的,他们水平很高,交流的时候提出批评很正常。
可能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些写的不如自己、对于书法的人认识和理解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对自己的批评,其实他们有时候是不太懂,也有时候说的一些话确实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缺点,这个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的。
其实如果真的非常的喜欢书法,就不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了,有问题及时改正,没有问题更不要去在意,相信书法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信只要坚持就会进步就可以了。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头条号@不二斋。
谢邀。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没有好答案。书写不等于或约等于书法;写者,字也,法者,非权威矣。法平如水,水为灵,墨为魂;燥与躁均不足,评价体系应自知也。
因之,我的理解是,既然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又何必当作勇攀高峰的阶梯?书法者更在于修心养性、淡泊名利,不以社会评价为评价,则以自我修养为修养。心得如下:
【李又然、鲁藜的书法和短诗】诗书画同源。诗情画意,是一成语。当今画家、尤其中国画画家,长于书法与诗者并不普遍,至于西洋画画法的画家,用毛笔不多,似不便苛求。书法家作诗呢?作古体诗、格律诗、打油诗多,多到信手拈来;写自由诗、白话诗、散文诗少,少至屈指可数。诗人书法呢?颇有善长者,多为老诗人中写现代诗名气颇大者。
现实中,几乎人所共有自媒体的今日,人们或以拼音输入或用指尖划屏,绝少用笔包括软笔和硬笔在内,展开文字的隔空交流一一自媒体频道上竟前无古人地为书法篆刻乃至中国画并西洋画,开辟专栏讲座视频楷模。不足的是:打油诗成风,质量诗欠缺。究其原因,应该是诗书画没有结合得好吧?!谁写顺口溜还需要注重书法以及绘画的修心养性么?
还是欣赏一下李又然和鲁藜两位诗人的书法和短诗吧,这是凝结两位诗人毕生心血、经验总结的诗,书法则都是诗人平日写作的手迹,随性而松弛。况且书法属个人珍藏,至少两位书家生前没有一丝想要公开展示的本意,因此也就更具收藏价值和更有公之于世的必要。
1962年11月5日,李又然在《明拓曹全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10月第一版)封三笔录《姜夔续书谱》八项要领(此帖现存李兰颂处):“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俊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臞,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入醉仙,端楷如贤士。”
李又然:《萤火虫》一一 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 也比我无比地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鲁藜:《泥土》一一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