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孙伯翔的《魏碑》能超过赵之谦吗?
说不准。
关于“当代书法家孙伯祥的《魏碑》能超过赵之谦吗?”这个问题,答案很显然:当代书法家孙伯祥的魏碑目前没能超过赵之谦。而且孙伯祥的魏碑以后恐怕也很难超过赵之谦,至于原因,我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分析。
魏碑的兴起自清代碑学兴起以来,在邓石如、伊秉绶等大家的带领下,篆书、隶书最受当时人们的追捧,而魏碑相对比较被冷落。在道光之后,大量的南北朝碑刻相继出土,在包世臣、何绍基、康有为等人的的大力推崇之下,魏碑才得以被世人接受和知晓。康有为还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理论基础上改编成《广艺舟双楫》。此书通过层层推进碑学融入帖学的正当性,并且将所推崇之碑的范围缩小,凸显以魏碑为主的南北朝碑刻。康有为在此书中通过对魏碑的褒扬和品评,总结出:
魏碑有“十美”: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为魏碑南朝有之。
自此以后,世人都以康有为的这个理论来作为学习魏碑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魏碑的地位。
明末大书家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康有为之所以提倡魏碑,因为魏碑恰恰打破了唐楷的“俗格”。
赵之谦楷书赵之谦和孙伯祥的碑学风格赵之谦
赵之谦是晚清一位书画大家,真、行、篆、隶无所不能,无一不精。楷书最初取法颜真卿,这也为他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的书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在《章安杂说》中说:“二十岁前,学《颜家庙碑》,日五百字。”可见,赵之谦学书非常勤奋。
所以,赵之谦前期的作品都有颜体的影子,后来读了包世臣的《安吴论书》,深深被包世臣的碑学理论所折服。他在《章安杂说》中这样描述道:“安吴包慎伯言,曾见南唐拓本《东方先生画赞》、《洛神赋》,笔笔皆同汉隶......”因此,赵之谦开始转向魏碑,不断交游论学,寻碑访古。通过努力,赵之谦在碑学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并著有《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两本关于碑学的书籍。
赵之谦遍临北碑,如《痊鹤铭》、《张猛龙碑》、云峰山刻石等等,并将北碑和行书、草书杂糅,形成自己独特的书体。
孙伯祥楷书孙伯祥
作为当代知名度略高的书法家孙伯祥,以楷书为主,取法北朝魏碑,主攻《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是其核心方向。其中《始平公造像》是魏碑中笔势最雄健的,所谓:“雄重莫如朱义章”,朱义章指“始平公”。
孙伯祥把《始平公》刀砍斧劈一样方整的笔法应用到楷书之上,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孙伯祥楷书有许多方硬整齐的笔画,这就是取法的北碑。
《始平公造像》局部我们也知道,学书法是肯定绕不过二王的,这里说的“二王”不单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是指二王一路的整个体系。孙伯祥也如此,他曾在自己的一幅作品中透露多年的学书体系:“余从事书法于一生无所大成,然无一日懈怠。精力多投入北碑研习,传统书法上传下承,余亦遍临魏晋唐宋诸家,即钟繇季直表,王右军姨母帖、丧乱帖,颜鲁公多宝塔、争座位、祭侄文稿,苏子瞻寒食帖。诸家经典皆略有所获。然虽临无得者朱耷也。”可见,孙伯祥对学书非常用功,功底也很深,除了学八大山人“无得”之外,其它都相应的有所收获。
孙伯翔的书法以碑学为主,帖学为辅,所以他整体的书风取向处处都是魏碑的影子,笔画大多以方笔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起于方正,行于温润,臻于清凉,不殁则求。”
赵之谦行书赵之谦和孙伯祥的艺术成就赵之谦
在晚清书法史上,赵之谦在艺术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在书法上,他是最有力的实践者。其在魏碑上的研究,可谓是花尽了毕生的精力。他在北碑上的研究非常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书风貌。他将魏碑体系的技法进一步完善,成为清代一位在正、行、篆、隶等书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并且他将北碑的用笔方式融入到到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甚至是篆刻当中,书风在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魏碑的笔画是整齐又方硬的,但是赵之谦并不仅仅从表面上追求北碑方整斩截的碑刻效果,相反,他刻意去掉北碑的阳刚,变得委婉通达,突破当时学碑方硬刚强的主流书风。他使用方圆结合的方法,最终呈现雄强中有浑朴、方劲中有圆润的特点。
赵之谦行书引碑入帖是许多碑学大家的都会去尝试的,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赵之谦是其中的一位。他大胆的改变二王的用笔方法,将魏碑刚健锐利的方笔与流畅婉转的帖学用笔巧妙的结合,形成他独特的书法风貌。
在碑帖结合得实践上,他也是成功的典范,对后世有启发作用,并影响了像齐白石、吴昌硕这样优秀的书画大家。艺术成就在当时已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当代就更难了。
孙伯祥行书孙伯祥
孙伯祥目前八十六岁,楷书成就基本定型,他的碑学意义更多的是对魏碑的探索。孙伯祥自己也提倡碑帖结合,求新求变,并且也尝试将二王一路的行书、草书打入北碑,也颇有自己的个人特色。但是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他这种结合不算是成功的,许多笔画刻意方折,呆滞不自然。对比赵之谦,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甚至没有可比性。
但是孙伯祥的对魏碑的探索精神很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敢于突破,改变自己已被大家认可的书风,不断否定自己并超越自己。他对自己以前的作品很少持肯定的态度,创作时,会毁掉一些在别人看起来成功的作品,直到满意为止。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弘扬和发展。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