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觉得《兰亭序》没有王羲之的手札精彩和耐看?
《兰亭序》字的结体不如《圣教序》,《十七帖》是王羲之的信札,自然的书写难免不会注重更多的变化。
《兰亭序》是王羲之笔法的巅峰之作,虽然也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书写的,可能是面对群贤,也可能是酒行微醉,个人感觉是王羲之笔法炫技及个人情感完全释放之后的产物。
我们可以比较王羲之的其他作品,尤其是起笔收笔及牵丝呼应,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历史的大家临摹《兰亭序》的作品,那个能及王羲之的五成功力?
书法人都知道提按重要,重要在哪里?从什么地方体现?多看一看王羲之,多临一临王羲之可能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我个人感觉《圣教序》是王书单个字的巅峰,而《兰亭序》是整篇书法与笔法的巅峰!
谢邀!
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他平时的手札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这很正常。不仅在于欣赏的角度不同,对书法艺术美的理解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看法,而且更在于不同的作品就其使用范围而言,要求是不同的。
书法作品有诸多分类。比如从书体来分,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五大类。而从用途来分,可以分为公函和信扎两大类。公函主要指公开场合使用的一些文书,如:考卷、奏章、碑文、办公文件、诗书集的序言和跋等等。因为要见诸于公众或朝廷,所以对这类作品,书写者多半正襟危坐,一字一画不敢有半点懈怠。其优点是写出来的字清晰娟秀,中规中矩,缺点是少了自然灵动之气。
而信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的私下交流,家书、便条、眉批、读书笔记等均属此类。比如送朋友一框桔子,写个便条附上;告诉朋友近日肚子痛,不用来看了,等等。这些作品通常都是即兴而写,不加顾虑,因此字里行间无不可见书法功底及情感相互交融的自然流露,更显得活泼灵动。王羲之的手札大多属于这一类。
《兰亭序》是一帮朋友聚集在一起,边饮酒边吟诗作赋,准备整理后出一个集子。大家公推王羲之来为这个诗集作个序言。可见它应当归于公函一类。
我们从神龙本可以看到,这篇序言王羲之不仅出口成章,行文优美,而且每个字一笔一划写得都非常到位、非常认真。这天他心致特好,酒又喝高了,通篇字既规正又灵动,突破了公函单板凝滞的一般特点,也突破了他自己平时的水平,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超常发挥。所以千百年来《兰亭序》被公认为书法史上一颗熣灿的明珠,达到了后世无法逾越的巅峰。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