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米芾是谁?生平资料?

时间:2022-06-03 12:42:06 浏览: 288 作者:笔墨纸砚网

米芾(1051-1107)宋朝,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吴人,祖籍太原,后徙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所作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发露,枯木松石,时出新意。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因信笔为之,多以烟云掩映,树木不取工细。后画不专用笔。纸不用胶矾,不肯画绢。然妙于薰染缣素,能以古为今。无一笔关仝、李成俗气。其矜重如此。工诗文,语无蹈袭,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书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人争珍玩。尝对徽宗问,自称:臣书刷字。又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生平自负能提笔作小楷,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然不肯多写,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又以两韵诗草书御屏,次韵乃押中字,行笔自上至下,其直如线。徽宗称赏曰:“名下无虚士。”明董其昌尝得李公麟西园雅集图,有芾蝇头题后,董称其甚得兰亭笔意。著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书。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