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书法究竟有几种风格? ?
谢谢悟空邀请!石鼓文书法就一种风格,圆润流畅,气势雄强。张怀瓘《书断》云: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清代书法家王澍曾临过《石鼓文》,(见下图),他临出另一种风味。字形工稳匀称,内含骨力,技法纯熟。凝重醇古。翁方纲说他篆书得古法,此言不虚。
(王澍临石鼓文局部)
王澍以铁线篆著称,线条刚劲细润,又称作玉筋书″。大小均称,整齐端庄。吴修《昭代牍小传》曰:书入率更之室,篆书出李斯,为一代作手。
王澍,字若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1668年生,官至史部员外郎。康熙时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大篆《散氏盘》与《石鼓文》在笔法和结体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野狐试答
题主好,《散氏盘》和《石鼓文》都是国之重器,在书法史上都有着显赫的地位,它们都属于大篆,必然有着相同之处,但其差异性也很大,野狐就自己理解的来谈谈。
一 整体气质《散氏盘》是西周晚期吉金重器,是两个小国之间关于土地分割的一份契约,有很强的史料价值。《石鼓文》又称“猎碣”,内容为述功颂扬的十首诗,现在大都认为这是周宣王时期秦国遗物。
野狐觉得《散氏盘》就像是山野高人,《石鼓文》更像庙堂君子,两者都非凡夫俗子所能差肩比拟的。
《散氏盘》铭文19行,357字。布局上有行无列,字之间呼应避让自然,随字赋型,章法如满天星斗,灿烂夺目,通篇洋溢着山野逸气,活泼有趣·。
《石鼓文》石鼓高二尺,直径一尺,刻十首四言诗,章法上字字独立,字距行距既有规矩又有变化,笔画错落有致,不像小篆那样规整、对称,而是以多姿态的形式保持了一定的均衡,并有金文的传统,秀气而不呆板、纤弱。石鼓文有着庙堂的肃穆之气,但又保持了一些潇洒自然的气息。
二字法《散氏盘》字的结体取横势,这一点不同其它篆书,所以有人认为《散氏盘》是隶书的鼻祖,这从字的结体上来说是成立的。《散氏盘》开“草篆”之先河,结字奇古生动,尽量打破对称,常常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成欹侧之势,字的下面笔画收缩放短,字的重心下移。整体上字呈现出古拙灵动的特点。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字比小篆略短些,近乎方形。石鼓文的字里行间已找不到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线条组成的抽象符号,其艺术魅力完全体现在按照一定的笔法写出来的古朴、自然、雄厚、流畅的美中,显出一种成熟艺术的别具匠心。既有小篆的规整有保留了大篆的自然生动的气息。
三 笔法《散氏盘》在用笔上完全是写的味道,没有了前期金文的团块,没有了那种做的工艺性。其用笔中锋逆入,收笔回锋或平出,其笔法灵活生动,时有断锋或尖入尖出,中载丰实但线条基本均衡,没有团块,散氏盘字的线条变化很大,不同于小篆的规整,一派天真烂漫的气象。
《石鼓文》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石鼓文用笔要比《散氏盘》规矩得多,但比秦小篆要活泼自由一些。
四 影响《散氏盘》、《石鼓文》对后世书家影响深远,得益最多的当属吴昌硕。吴昌硕在对《石鼓文》的书风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其形更取其神,后期则加入《散氏盘》恣肆纵横、天真烂漫的线条趣味,明显鲜活许多。已经与所谓标准小篆、或谓温厚的《石鼓文》相去甚远。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