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吴昌硕的“石鼓篆书”是如何登峰造极的?

时间:2022-06-04 14:10:19 浏览: 183 作者:笔墨纸砚网

谢谢邀请!

吴昌硕先生对大篆《石鼓文》情有独钟,八十岁时还在临摹《石鼓文》,可谓是付出了一生的精力,最终把《石鼓文》临摹得出神入化,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上图为吴昌硕先生八十四岁高龄时的《石鼓文》集字作品。

那么,吴昌硕先生为什么把《石鼓文》临摹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呢?我认为,一是吴昌硕先生热爱石鼓文字,终身几乎只临摹这一帖。这是好多书法家都不易做到的。

(上图为吴昌硕书的石鼓文字作品)

二是悟性高。三是善于研究,并富有创新精神。吴昌硕先生的书法创新,与当下的所谓的书法家的创新不同,他的书法创新,是建立在传统书法文化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之上的。吴昌硕先生所临摹的《石鼓文》能成为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罕见的。可以肯定的说,吴昌硕先生的书法创新,是最成功的创新!

(上图为吴昌硕临摹的《石鼓文》)

四是字外功的训练。关于这一点,吴昌硕先生做的最好的。五是循序渐进。六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七是勇于付出。

上图为吴昌硕书画作品。

在清代书坛,特别是篆书领域,吴昌硕几乎是无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吴昌硕书、画、印俱佳,书法中尤擅篆书。他以草法掺入《石鼓文》,雄浑恣肆,气度恢宏,自出新意,耐人寻味。

吴昌硕篆书脱胎于《石鼓文》,参以三代金文的笔意、笔法结构,形成自家风格,具有金石美,真力弥满,古趣横溢。

《石鼓文》因其优劣难辦,晦涩难懂,很少有书法家喜爱,但吴昌硕数十年浸淫 不懈,弃形取神,将《石鼓文》整饬丰茂 的特点与邓石如、杨沂孙、莫友芝等人婀娜飘逸的小篆相结合,汲取钟鼎彝器、碑碣瓦嬖、摩崖石刻之精华。

他的石鼓文书法线质浑劲,结体略呈纵势, 由左往右上作势,别树一帜,开创了朴厚苍遒,凝重古雅,极具金石浑穆之气的风格特征。

其篆书藏锋起笔,行笔稳健沉着。收笔丰富多变,既有回锋收笔,线质饱满,又有急停驻锋,意趣横生。更有提笔出锋,但又区别于吴让之、赵之谦的近似于悬针法收笔 。

相较清代其他篆书大家来说,吴昌硕的篆书用笔速度变化是最大 的,短笔画用笔沉着舒缓,力能扛鼎;长笔画则通过速度的变化产生韵律美、金石美。

练习吴昌硕篆书,宜使用长锋兼毫笔,指腕并运,运用转腕绞锋,裏锋而行,八面出锋, 使线条苍茫道劲,产生金石意趣。结体宜于平中造险,呈现不对称之美。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