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篆书的三大高峰指的是哪些时代?

时间:2022-06-04 19:30:55 浏览: 90 作者:笔墨纸砚网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周代金文和石鼓文为代表,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刪繁就简演变成小篆,小篆是秦朝的官方专用文字,民间不能使用,秦始皇五次东巡,沿途刻碑纪功如《峄山碑》等,用的都是小篆体,李斯是当时的代表书家,这是篆书的第一个高峰期。汉代隶书兴起,篆书没落。至唐代经济昌隆,文艺繁荣,书法上草书和楷书达到巅峰,篆书也出现了一抹亮色,代表书家作品如李阳冰《三坟记》等,为篆书第二高峰期。之后宋、元、明再度沉寂。至清代出现文字狱,文人学者惮于为文,将精力转向金石考古训诂之学,加上之后甲骨文的发现,为篆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代表书家钱坫、邓石如、吴昌硕等,为第三次高峰。

说说篆书,我认为篆书的高峰,只有一个就是清代。

秦代的时候,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并没有独立出来,那个时候书家写字,只有朴素的审美观作为基础:布白均衡,左右对称,上紧下松,上疏下密,也就可以了。

现在见到的秦代刻石,那是作为官方书体推行社会的,作为学童习字的范本,同时,它的作用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所以不得不严谨。

至于诏版,权,量,就草率的多了。

这个时代,文字的实用性很强,人们写小篆,那是一种时代使然。

所以,愚以为算不得高峰。

随后的汉,魏,二晋,南北朝,隋。篆书因为其庄严,神圣的象征性,多用在碑额,官署题榜,皇室宝器上等。

这个时期,没有多大的起色。

唐代,出了和李阳冰,他这个人比较自负。现在有一部分学者以为,李的篆书水平一般,只不过在唐代做篆之人不多,凸出了李而已。

后来的徐铉,徐锴兄弟。

元代赵孟頫复古思潮影响了一批人。

明代有个擅写草篆的赵宧光。

都并没有太大的作为,毕竟一人之力,难扛潮流。

清代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有朱彝尊郑簠的上追汉隶,开风气之先。

接着理论上阮元的尊碑抑贴,实践上有金农的以碑破帖,到了邓石如一出,“三尺竖童,仅解操笔,皆能为篆。”

邓石如的贡献,从这里也可以窥得一二。就像现在的田,整个社会都在传他的字帖,不管写的好不好,他都是也是很厉害的!

篆书是神秘高古的文字,这个魔咒被邓石如了。

然后,他的弟子吴让之,恪守邓法。

邓是以隶法入篆,而学邓的赵之谦,则以造像法入篆,更上一层楼。

晚清的吴昌硕,谁人不知呢?

可以说,清代完全可以称得上篆书的一大高峰。

一种书体,在某个时代盛行,如金字塔一般:塔基是众多书家群,塔尖是集大成者,他们成功的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成就,从而影响后世。窃以为,这才算是高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