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的书法创新精神是否高于其父王羲之?
问,王献之的书法是否高过其父……?答一一各有千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婿。历任秘书郎,丞,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人称王大令。善丹青,攻书,以行草见长。幼学于父,行草别创新法。用笔外拓(开朗),俊迈而有逸气。受当朝人追捧。下图分别是王献之的(鸭头丸)法帖和其父王羲之的(雨后)法帖,可以作为比较。王献之书法的最大长处是,开朗,拓展,并有连笔。王羲之书法严瑾,法度自然畅通,凛然正气。其最大优点是一变汉代书法之朴实,创立了独自个性的行草书法之先河。要说书法的创造和更新,王羲之在前矛。
王献之书法是在继承王羲之书法基础上的发展。并不是创新。如果是创新的话,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就不会被唐太宗抓住把柄,狠命的贬低他了。
很多人对王献之流畅连贯的书风十分推崇。并认为是王献之所开创的一种书体:‘一笔书’。其实,‘一笔书’是张芝所创造的今草。并不是王献之的创新。王献之在书法方面的贡献,是发展了王羲之所创造的‘新体。’原来的楷书,是尚未完全脱离隶书波磔笔意的古法。王羲之废除了带古意,使书写更趋便捷。为行书和草书的写法,开创了一条快捷通道。所以王羲之才会被世人广泛的称道。
王献之便是这条快车道上的第一个受益者。王献之是王羲之书法的第一代传人。唐太宗为了贬低王献之这种放纵不羁的书风,把他的书法说成是如‘严家饿隶。’一些为了迎合唐太宗的人,就编故事来黑王献之。说王献之的笔法是他做梦时神仙传授的。在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对明明是家传的书法,却托言说得自于神仙传授,就是对长辈的大不孝。
王献之的书风,只是不服合统治阶层中庸平和的治国理念。像今天的一些‘盲书’、‘玄书’、‘煞气书’、‘乱书、’‘吼书’‘喷书’、‘性书’,在古代就不是贬损的问题了,拿去‘咔嚓’!正法弃市!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