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宋代书法是如何发展的,宋代书法的意趣韵味是怎样的?

时间:2022-06-04 22:28:40 浏览: 211 作者:笔墨纸砚网

在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上,宋代是继魏晋之后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尽管当时的一些人也包括后人对于宋代书法要么是颇多微词,更甚者就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苛求古人。实际上,宋代书法在吸取前朝书法精髓的同时,不仅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个性风貌,又为之后朝代书法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无论是根据宋代书法的实绩亦或是就其影响而言,都足以与前代书法相映生辉,可以称作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座引领新尚的里程碑。

一、统治者的倡导、相关机构的设立以及宋代教育制度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影响书法发展的因素除去书法本身的一些因素之外,还必然接受时代思潮、文化风尚、社会生活观念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宋代书法的发展,是有着许多具有复杂性、普遍性又一定特殊性的背景和因素。其中包括统治者的倡导、当时教育制度的颁布以及相关书法机构的设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得以促使宋代书法经历一系列演变且日渐趋于走向成熟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书法体系。


宋朝繁荣的经济

(一)统治者的倡导

宋代人对于书法的喜爱丝毫不亚于前朝,当时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宋太宗极力的倡导之下,令书法这门艺术在当时的社会即将要走下坡路的趋势得以缓和,使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书法。

宋代的统治者们也都对书法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这种现象可以从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得到佐证:

“万机之暇,无所玩好,唯有翰墨。”

宋太宗在忙于政务之外的闲暇时间醉心于书法,时常与翰林院的一些书法家一起研究、切磋书法。宋太宗对于书法的痴迷与钻研,也体现在了他自身的书法水平上面,他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推动了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层面对于书法发展的引导,这就是促进宋代书法发展的一大主要原因。

(二)宋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当时统治者的倡导必定会促进宋代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同时推动着书法教育的积极发展。在相关教育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下,宋代教学体系不仅迅速地落实到中央,而且陆续在地方形成规模,当时的官办学校也较为详细的划分为直属中央管辖和地方管辖的两种模式。在此基础之下,也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通识教育、专业研究等不同类别的课程。

根据《宋史・选举志一》的记载:

“开宝三年原只取进士八名,太祖赵匡胤未见及第者众多,乃决定诸科十五举以上终场者一百零六人,并赐出身。”

说明当时为了调动文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特意增加了入仕名额。宋徽宗时期,还特意将书画艺术列为科举考试科目当中,由于中央对擅于书画的文人雅士的需求,也使得人们对书画重视起来了。与此同时宋代科举制取消了对于门第的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限于各种出生和阶级,宋代科举制度模仿了唐朝以“身、言、书、判”作为考核方式。


宋朝科举制

统治者颁发的各项教育政策使得能够受到全方面文化教育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引导着各个阶层对文化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之后书法在宋代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书法机构的设立

宋代在当时书法机构的设立上,统治者们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宋太宗时期,极其重视书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成立了御书院,让大批精于书法的文人进入书院工作,其中不乏一些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同时还为这些书法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他们进行书法创作的环境,可见官方在当时极其看重对于书法的学习。

宋代还设立了书学,只有通过考试的擅书人才才被允许进入专门的书画机构进行工作与学习,包括米芾、李时雍等书法名家都于当时的书学任教,这些书法大家的任教保证了书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书学中设置的课程对习书者提出了更为专业化的要求,除了强调要拥有成熟的书写技能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