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书越学越不想学,为什么?
文徵明书法早受受教于李应祯,沈周、吴宽等人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除章草外,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頫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而且“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被人称为“四绝”的全才,然而,题主所疑惑,为什么学习文徵明的行书会越学越不想学呢?
未能悟透文徵明行书的魅力精髓,导致审美疲劳,所以越学越不想学,学习古代书法家的书法,一定要从内心里感受到书法家书法的魅力,当然了,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更能深得体会,文徵明的行书取法晋唐两代书家,深得王羲之、智永、欧阳询的笔法精髓,可以说是集众大家之所长,这就是文徵明行书具有魅力精髓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学习文徵明的楷书,其小楷功力深厚,取法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而后自成一家,或许有人会担心同时学习两种书体会产生不良好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同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五体的笔法都是相互影响和变化的,而且学习楷书之后,就可以学行书,所以楷书、行书两者相互轮流学习,就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了,
文徵明行书分大小两种,学习时可大小两种行书同时学习,不易审美疲劳而厌倦,开篇就说到文徵明诸体善精,是一个全能的书法家是有道理的,自古以来很少有哪个书家可以大小两种行书都擅长,其中,文徵明大字行书受沈周影响,有明显的黄山谷笔法,而更浑厚,小字则以行草为主,取法赵孟頫、智永,而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自作诗》《西苑诗》《杂花诗赋》,
书法是一种不需要“写生”的视觉艺术,所以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有越学越不想学的心理,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学习书法要讲究灵活性,只要不脱离严谨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可以同时学习同一个书法家的其它书体,审美不易疲劳,书法的兴趣就依然存在,多领悟书法带给自身的益处,比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但不要去想着以书法来获取“功名利禄”,这样学习书法就没有任何压力。
学文征明书法有题主的感觉也是正常的!
文征明学习二王书法,虽说也是书法的一代翘楚,但是,其学习二王的成就不算很高,与其后的董其昌还可以比较,但是与前期的赵孟頫比较久不成了。
现代人可以开放式地学习书法,也就是任何时代的杰出人物,我们都可以学,也可以随时随地观摩任何人的书法,所以,在你学习文征明的过程中,你会看到董其昌的,赵孟頫的,甚至是颜真卿的,王羲之的书法,你再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对比这些人的书法,当你的书法水平提高到一定层次后,你通过大量的对比,你会发现文征明书法的缺欠。
我感觉扎实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个现象也说明你的书法认知在提高,要相信自己,不要被那些无聊的人的言语所左右,我的建议是你确认文征明的书法不行,就果断换帖。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