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行书出现于哪一个时代?

时间:2022-06-05 07:22:50 浏览: 37 作者:笔墨纸砚网

汉初,见出土楼兰书《李柏文书》。

从严格意义上讲,行书不是一种字体,它只能是一种书体,所以只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它。从广义上讲,除了草书而外,篆书,隶书和楷书都能用行书的方法写出。

行书相传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147-公元189年)的刘德升所创。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但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唐代张怀馞更认为:“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书断》)”这些说法是不全面的。

实际上在中国自有文字起,行书体就已经萌芽。如今有草篆,隶草,草隶的说法,其实这些书体多半属于行书的范畴。有人认为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这是不准确的。一般都将行书的萌发时期定在两汉,但从理论上讲还可以向前推?《书断》认为行书是:“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的“行”有流动之意。在我国民间长期有“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的说法“走”古意为“跑”,我赞同这两种说法。

行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两汉开始,魏晋盛行至东晋出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两汉有多种带行意的简牍和帛书,出现了魏晋的残纸和东晋的,二王,使行书产生了第一次非凡的影响,延续至今。

第二阶段是南北朝至初唐。前半期完全在二王的笼罩之下,后期则有一些变化。羊欣,智永,虞世南,陆柬之的行书是全面继承,但创造力不足,而欧阳询,褚遂良,李邕的行书就有自己的个性和风貌,尤其是李邕已脱离二王的行书的,束缚,预示着行书的第二次质的飞跃即将到来。

第三阶段是唐朝的中期至两宋。先是颜真卿在自己创新的楷书基础上所产生的行书,开了行书的一代新风,完成了行书第二次质的飞跃。接着,柳公权,杨凝式,苏黄米蔡都受颜的影响,而且有所创新。

元代至明代中期为行书的第四发展阶段,此阶段与二阶段相似。

第五阶段是明代晚期至清朝。由于有浪漫倾向的行草书字体的出现,,如徐渭,王铎,傅山,郑板桥等,由于清代中后期的出现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书家,如金农,张裕钊,康有为等,这样就产生了行书的第三次质的飞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