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行书作品要求有行气。楷书作品中要不要行气?

时间:2022-06-05 08:09:10 浏览: 59 作者:笔墨纸砚网

楷书作品也应有行气,这样作品看上去才有生命活力。

楷书作品中行气体现和笔势、体势相关、字的大小相关。字与字虽独立但意连相关。

(褚遂良像)

线条的粗细快慢变化,笔画之间的笔断意连,使线条静中有动,有灵动笔势和笔意。

字的体势靠变幻偏旁部首的欹侧来形成的运动态势。字的整体重心要稳,但局部是斜的。不平稳的。

字的大小有变化,形成一种节奏,有活泼之感。有生气,才有行气。

只要点画灵动,字字生动,大小不一,有呼应感,有运动感、有节奏感、有韵律感、那么楷书的行气自然而然就有了。

(上图楷书书法作品《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都需要讲究行气的。我们书写或者说是创作书法作品,无论是任何一种书体,都要讲究行气贯通与自然。一定之内要贯气,一行字间同样如此。

初学书法可能对此考虑不多,但随着技法的逐步纯熟,一字之内贯气和通篇作品的贯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书法作品的贯气,也就是行气的产生,需要我们具备娴熟的技法,技法娴熟,用笔流畅,自然容易气脉畅达。除了技法,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则是字与字之间特别是上下字间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关系找对了,字与字之间的上下行气也就通达了,《兰亭序》在这方面作的非常到位。

楷书字与字之间的上下贯气问题和草书行书的方法是一样。那么在楷书中是如何实现贯气呢?我们看一下欧阳询楷书作品的局部。

我们先看一下”挹”和“之”之间的贯气处理方法。“挹”字是左右结构,欧阳询把这个字处理成了左高右低 但字形的地步看左偏下右偏上一点, 在左右结构的地步留有了些许余地 就是空间。“之”字的第一笔点的取势就由这个小小的空间生发。于是,在上下字之间的空间处理已经迎让避就方面就和谐起来,没有那种针锋相对的轮廓空间,于是,虽然字与字之间,点与画之间,并没有牵丝萦带,但却却取得了一定的呼应或迎让或避就的关系。我们在看“之”和“无”字之间的关系同样具有这个特点,避实就虚。欧阳询对楷书的这些行气处理确实非常巧妙和聪明。实际上字与字之间的贯气方式是多元化的,甚至在高手那里几乎都是临地志逸的。

严格意义上说,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就是一个整体,不但字与字之间讲究行气,一个字的上下左右都需要处理好这种迎让避就的关系。如果字与字之间,不管上下左右都针锋相对,这作品也就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了,可以说就无法称之为一件书法作品。概括起来说,行气产生就在于“字字相生”,一点生一画一画生一字 一定生一行 一行生全篇。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