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都说楷书是基础,要想写行书一定得从楷书练起,这话对吗?

时间:2022-06-05 11:44:27 浏览: 120 作者:笔墨纸砚网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不相远。《兰亭记》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学,可以兼通。″一一姜夔《续书谱》。

楷书是行书结构的骨架,是行书的根基,练习楷书可以正骨力,正结构。提高功力。增强对法度的认知。才能下笔有源,结字有法可依。学行书不仅要学楷书,其它书法须博学。取篆隶的古拙,草书的纵笔快意,风神洒落。楷书的筋骨老健。其行书才有内涵,有功力。

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他练了三年行书,是写得龙飞凤舞,但缺骨力,结构有欠缺,后来又回头从楷书学起,才有了很大进步。

楷书的用笔方法:

一,提笔和顿笔指笔锋运行中的提按动作,提笔轻而笔画细。按笔重而笔画粗。刘熙载说: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须飞提,用笔轻处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二,疾与涩。在行笔过程中,不是均速运动。是有快慢节奏的,行笔较快的为疾,行笔较慢的为涩。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节奏变化,不同的风格,因人而异也为不同的快慢节奏变化,有的创作书写较快、有的创作书写较慢,灵活应用。

三,转笔和折笔。在运笔过程中,笔画方向变化,就有转笔和折笔出现,转为圆笔,折为方笔。在楷书中,折笔应用较多,在行书或草书中,转笔应用较多。

(上图为欧阳询书《黄帝阴符经》小楷,纸本,尺寸26.46厘米x7o厘米。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不练楷书也能写好行书。这也是行书大家张旭光先生的观点。

当然有楷书的基础肯定是好的,楷书和行书有好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等技法,它们都有训练,楷书的基础打好对行书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论学习什么书体,选择字帖、寻找方法是很重要的。看见你练习的是《兰亭序》,帖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开始学习行书不宜从《兰亭序》开始,因为它是作者技法与情感高度统一的完美作品,里面的顿挫、方圆、提按、欹侧、顺逆锋、牵丝映带等技法作者运用的炉火纯青,尤其是作者感情的抒发、与自然的书写、以及书法技能高度地糅合在一起。建议你先从《圣教序》开始学起,它汇集了王羲之的很多字,接近2000字,是王字的集大成者。

一是它的字多,便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单字,能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是这里面的字字字珠玑,涵盖了王羲之的行书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书法家很多人都学习它,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怎么学习呢?认真读帖,充分了解行书的笔法特点,熟练掌握基本笔画及变化笔画的写法,精准把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攻打重点字、常用字,反复临摹,努力背临每一个字,同时与集字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下去,吃透这本帖子。这样你就把王羲之的行书掌握了大半,再去学习《兰亭序》就很容易了。练习书法要有侧重,不能随便换字帖,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念,有学不成不罢休的毅力,这两个帖子交替进行学习,你会提高很大的。最后,在临习的同时,加强学习,要学习书法史,书法理论,美学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眼界,审美能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有不妥,请指正!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