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作者存疑吗?为什么?
谢邀
关于兰亭序的真假,就目前说法不一,各有说辞,有学者认为是假的,也有学者则不然。毕竟兰亭序的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正所谓人工是非多,兰亭序也没有躲过啊!
这个事情要从李世民那里说起,首先来说,李世民本人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在那个时候他就收集王羲之的所有字,关于《兰亭序》他是特别喜欢的,然后,得到《兰亭序》以后就把它视为珍宝,又请了当时很多的大家来临摹《兰亭序》,把临摹的《兰亭序》当做奖励,奖励给他们的大臣,然而,在这一时期,《兰亭序》临摹本就特别的多,至于流传下来的这一本是不是真的,也就是从这里说起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你是民特别喜欢《兰亭序》,就让李治让《兰亭序》给李世民本人陪葬,好像当时武则天也特别喜欢《兰亭序》,然后李世民死了以后,李治并没有把《兰亭序》给李世民陪葬,而是把《兰亭序》送给了武则天。
后面好像有一个盗墓贼打开了李世民的棺,并没有在墓中发现《兰亭序》,然后有学者推断认为,真正的《兰亭序》应该是在李志或者武则天的墓中,关于武则天的墓场,好像至今还未被发掘,所以这个真假至今都是一直在推测。
现存于世面的都是摩本非王羲之本人真迹。
自学近一年行书,感觉遇到瓶颈,该怎么办?
天呐,亲,你竟然自学近一年行书了,不管学习的如何,首先为你的“自学精神”点赞,但是话要说回来了,难道你不知道书法是不适合自学的吗?可以这么说“书法自学”就是“自杀”了你的书法天赋,学习书法至少得有个书法老师引导入门啊,不过,庆幸的是你已经感觉遇到瓶颈了,说明你的书法思维、认知都开始成熟了,
自学近一年的行书,感觉遇到瓶颈,那就立刻停止自学,拜师学艺重新入门,千万不要去相信书法可以“无师自通”,任何艺术都不可以“无师自通”的,更何况艺术天才学习艺术时都要有老师指导,当然了,也要选择有一定书法水平的老师,良师出高徒,这是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的,这里就不多做解释说明了啊,当老师给予了指导之后,接下来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有哪些造化呢?首先是书法审美能力,你心里要有一杆秤,哪家的字帖可以学习,哪家的字帖不可以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行书,首先要选好范本,比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自唐宋以来,习行书者必临《兰亭序》,有的书家终生对其不停地临习,“天下第一行书”不是徒有虚名的啊,
作为现在的书法爱好者,更应该学习古代书法大家的杰作,提醒一下,不要去学习当代的书法,你只会越学越瓶颈,最后就是“奇丑无比”;行书必须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中和之美、自然之美、变化之美、刚柔之美,学习起来不至于枯燥厌倦,
要记住了,人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取法乎上,从最好的、最经典、最规范的学起,因为取法乎上,也只是得以乎中,换句话说,如果你学习那些不入流的书法,那就更糟糕了,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了,书法不是停止在技巧层面的艺术,要将书法学习的更好,就要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比如,多欣赏那些古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无形之中陶冶了情操。还有就是,学行书可以学习明代书法家文徵明的行书,他的行书有分大小两种,这样学习就更有趣味了,不会枯燥无味。
自学书法是一件非常有勇气的事情,值得赞赏。但是我们自学书法,容易陷入到几个误区,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第一、陷入到自我良好的误区
很多自学书法的人自鸣得意,认为我写的书法天下第一,无人可敌,实际上他早就已经陷入到了骄傲的情绪,这是我们学习书法所应该竭力避免的。
所谓骄兵必败,骄傲的情绪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一时的享受,但是骄傲也会毁了我们,当我们骄傲的时候,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是最为危险的。
可以说,感觉自我状态良好,自鸣得意,也是遇到瓶颈的表现。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初学者的位置,虚心向老师、前辈、字帖请教,多对比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找一些高水平的人指点,这样有助于我们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好的调整自己书法学习的状态。
第二,陷入到自我贬损的误区
如果说自鸣得意是一小部分人的特质,那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知道自己水平不够,需要练习。
但是他们过分的看低自己了,总感觉自己一直在退步没有前进,这就给他们的心态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其实是比较危险的。
很多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瓶颈期,而之所以说他危险,是因为很多人据此就停滞不前,甚至放弃学习书法了。
而学习书法最初的一到三年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
我认为我么们必须要认清瓶颈期的意义。之所以我们退步了,是为了以后更大的进步在预留空间,就好像跳远之前的助跑一样,你总要退步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有余地进行最后的冲刺。
学习书法也是这样的道理,退步肘,就是进步。
对于这种心态的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把握自己的心态,调整情绪,把退步当作前进的动力,努力找原因,弥补不足,坚持下去,就有收获。
第三、缺乏书法学习过程的整体规划
很多学习行书的人,是一上手据开始学习行书的,基本上没有学习其他书体的基础,这其实就很危险了。因此,如果此前没有学习书法的基础,立马就入手学习了楷书,则容易陷入到瓶颈而无法自我突破。
行书看起来要比楷书容易些,也好写,但是行书比拼的,是一个人对于基本笔法的掌握,而非行书外形。
很多人写行书,只得到了行书的形体,而没有行书的神韵,其实就是缺乏行书的笔法训练,这样的笔法训练,不应该在行书阶段进行,而是楷书等其他基础书体学习时候所要进行的训练。
按照传统的书法理论认为,书法的学习应该从最开始的楷书入手。然后过渡到行草书,这是一个简单的规划。
除此之外,更为复杂的规划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考虑后,做出决定。
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划,盲目自学,当然会陷入瓶颈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认清自己的现状,该补足基础的补基础,这样才能学好书法,克服瓶颈期。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