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为什么有人说学了《兰亭序》只能是一个俗气的书法面目?

时间:2022-06-05 20:18:40 浏览: 129 作者:笔墨纸砚网

谢邀。那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兰亭序》的精髓,所以才那样认为。学《兰亭序》上手很难,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你连皮毛都没学会。只有真正理解了,你才知道什么叫书法。历朝历代学行书的人,没有不学《兰亭序》上的字。

谢邀!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为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好友,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聚会后,王羲之为大家聚诗集写的一篇序文。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结尾说明作序的缘由。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从文学性上去欣赏,这篇序言用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直白,极富表现力和感染性,不失为古代骈文的精品。《古文观止》卷七有言:“......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就书法水平而言,《兰亭序》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及其典雅、飘逸、潇洒的时代风格迄今无人能越。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笔法,变化莫测,平中见奇。《兰亭序》虽为行书帖,但从其行书字体中又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孙过庭评其:“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兰亭序》真迹已经失传,目前流行的几大主流版本均为名家临摹。包括唐朝书圣褚绪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明代书法大家文征明等均有摹本传世。《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历朝历代均为众多知名书法大家所学习、临摹和敬仰,一定有它的道理,何来“俗气的书法面目”之说?学习书法者还是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认真师古,才是正道。别太自以为是,亵渎先贤。

当然,若以为《兰亭序》临得好,就觉得有多了不起,确实是俗气了。须知,临帖不是目标、出帖才是根本。若临完以后自己的日常字迹都可以接近或媲美于《兰亭序》,我敢说你的行书一定了不得。但若离帖就变得差距很大,那你不过一个临摹的高级工匠而已。比如冯承素,其双钩填墨《兰亭序》临本是目前公认最像王羲之真迹的版本,几乎临得一模一样,达到了神似的地步,但他自己的书法却完全不被世人接受(其原因很简单,冯承素的职业是大唐内府供奉挧书人——啥叫“挧书人”?就是专门临摹写字的技术人员)。

遍观众多摹本,我最喜欢赵孟頫的摹本,供同道鉴赏——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