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书法好在哪里?
颜真卿行书《谢赠祖官表》,乾元元年二月,朝廷追赠真唧祖昭甫华州刺史,真卿特上表致谢,在表中追述了其祖父昭甫的才学和事迹。以及颜氏历代蒙受的皇恩。表示感戴屏营,万死非报,无任战荷之至。
此帖雄浑豪放,圆笔中锋为主,杂以篆籀笔意。结构因势赋形,变化丰富。章法上不计工拙,按照己意自由挥洒。元代陈深评: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
例字结构分析:荷″字为上下结构,长撇让,长横争。上密下疏。转折之处力量感强。
谒″字左右等宽,左高右低,高低错落不失平衡。折画处棱角多见,颇见骨力。如果一味用圆转之法会使字的力量感减弱。
霈″字为上下结构。上部和下部的比例约为一比二。也就是说,我们画一个纵向的长方形来分析,把它画二条横线,平均分成三等份,上部雨字头占一格高。下部沛占二格高。此字结构紧凑。
贻″字左低右高,左部和右部宽的比例为一比二。此字结构较方,布白均衡。
卿″字左低右高。左边部分二笔完成,最后的一笔竖画以点代替。
成字撇画右斜,戈钩左斜而长,以稳重心。一收一放,通过对比突出了主笔斜钩。在汉字结构中,把主笔夸张突出了,能使字更有神采。
尉″字右部笔画少而视觉感比左部轻,所以要偏中上提。使左部和右部平衡。
等″字上部竹字头写成草字头,中部的中横较长,一是为了平衡重心,二是不使整个字显窄而瘦。此字几笔横画长短不一,叁差变化。
顾″字左右等宽,左部笔画放纵开张,右部笔画收敛含蓄。页部的使转有方有圆。
伯″字左右两部分错落有致,中部空白较多。此字动态感较强。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为颜真卿所书。)
和朋友谈书法时,我常将颜真卿的字比作杨玉环,将王羲之的字比作赵飞燕,“环肥燕瘦”,皆美女也,没有谁更美之分,各有妙处,最好能“得兼”。
一、颜真卿其人山东琅琊(今临沂)真的是风水宝地,书法史上两大开山鼻祖王羲之与颜真卿的祖籍竟都在此地。
颜真卿曾任平原太守、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平原、颜鲁公。他为人刚正不阿、爱憎分明,在安史之乱中率兵誓死抗贼,其兄长和侄子先后惨遭杀害。
二、颜真卿与王羲之并称书法史上两座高峰1、颜真卿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方向
在颜真卿出现之前,书法尤其是楷书、行草书几乎都处于王羲之笼罩之下,其硬瘦、飘逸的书风影响巨大,故有“书到硬瘦始通神”的说法。
颜真卿书法虽出自王羲之,但他引入了很多篆隶笔法,同时吸收民间书法的写法,形成独特的厚重、雄强的书风,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为书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颜真卿的行草感情炽烈,《祭侄文稿》成千古绝唱
颜真卿行草以篆籀笔法书写,线条厚实饱满,行笔苍涩老辣,章法自然率真。
其稿书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尤其是《祭侄文稿》,运笔节奏随作者感情的起伏而变化,写至侄子死亡时的惨状时,满腔悲愤之下运笔迅疾,纸上的笔迹由起初的平稳而发展成奋笔疾书的狂草。
正因其富含感情,历来有学者认为,单从情感而论,《祭侄文稿》应排在《兰亭序》之前,名列“天下行书”之首。
3、颜真卿书法风格多样,是典型的“多面手”
且不说他的行草有工有欹,单就楷书而论,大小上有大楷中楷小楷之分,风格上有早期中期晚期之别。
你看他早期的《多宝塔》尚有些许欧阳询的影子,而到《颜勤礼》时则已完全脱去欧意,已自成一体。
在颜真卿众多作品中,有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它融楷书行书草书于一炉,甚至还有篆隶的写法,各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违和感”。
颜真卿能与王羲之并列为书法史上的两大高峰,正因为他敢于冲破王羲之的书法理念,推陈出新,开创了书法的另一片天地。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