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观史书是?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文献综述启示怎么写?
1.
前言 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介绍综述的主题和综述范围,说明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研究...
2.
主体 主体,即综述的核心部分。可以有三种写法:
纵向评述,即以某一问题的研究历史为线索,大体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的代表性文献和观...
横向评述,即以某一问题的不同研究思路、方法和角度为划分标准,分析代表性文献和观点...
个人认为类似写展望,从文献中获得的超前的内容,或发展趋势。
史记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1.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通史
《史记》内容系统而丰富,共计130篇,52万多字,无论从内容和分量上看,都是我国第一部空前未有的通史巨著。
2.首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裁
《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构成。这五种体例分别来看,各有渊源,都非司马迁所创立。但是,其原来的性质、用途却与《史记》不尽相同。
把这五种体裁有机地结合在一部书里,使它们交织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记述当时人类社会史的体系,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3.是我国第一部集历史文献大成而编撰的史著
由于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治而焚书以及项羽率兵攻入秦都咸阳烧秦宫室,使战国以前的古籍受到极大损失。
汉朝建立后,大收篇籍,,许多古籍复出,但书缺简脱,文献散乱,而司马迁著《史记》,汇总古今典籍文献于一书,而且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4.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观
在《史记》中司马迁提出夏、商、周三代之君,春秋以来列国诸侯,秦汉帝王,四方民族,无不为黄帝子孙。
其注写匈奴是夏桀之后,勾吴与中国之虞为兄弟,越王勾践是禹之后,楚是颛顼之后,第一次打破了“种别域殊”的内外界限,破除了唯我独尊的以华夏为中心的大汉族主义,而视中国境内各族为一个统一的密切联系的整体,反映了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在互相兼并、互相融合中所形成的逐渐统一的民族大一统的政治趋势。
6.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质的通史著作。
司马迁著《史记》把记载的地理范围远远延伸到了北至大漠,,西南至越南,第一次把历史编撰的空间扩大到了时人所知的实际范围,从这一角度看,《史记》已是一部世界史性质的史著。
汉服的历史文献记载?
关于汉服的记载数量繁多,仅列出部分: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简牍:“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汉书》:“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蛮书》:“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
《新唐书》:“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
《辽史》:“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在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
《东京梦华录》:“诸国使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
《清稗类钞》:“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汉服,令俱秃发。”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