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44名,其中历史学与旅游学专任课教师40人,政治思想教育兼任课教师2人,办公室、资料室工作人员2人。其中35 岁以下教师19人,占43% 。36至50 岁教师17人,占39%。50岁以上教师8人,占18%。教授11 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4 人,硕士22 人,即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共36 人,占教师总数72.5% 。校外学历占49% ,校内学历占51% 。现任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了一支师资队伍结构全面优化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一、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1.教授:
蔡东洲(硕士) 文廷海(博士后) 金生杨(博士)
2.副教授:
蒋晓春(博士) 赵炳清(在读博士) 王红梅(博士) 王雪梅(在站博士后) 胡宁(在读博士)
3.讲师:
黎春林(硕士) 熊梅(硕士)
邓欢(硕士)
二、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教授:
康大寿 潘家德
2.副教授:
张u元 朱华(在站博士后) 苟德仪(博士)
3.讲师:
李茹(硕士) 刘扬 (硕士)
黄涓(硕士)
三、世界史教研室
1.教授:
杨洪贵(博士)
2.副教授:
张维(硕士) 涂荣娟 付有强 (博士)
3.讲师:
张喜庆(硕士) 兰江(在读博士)
朱兵(在读博士)
四、师范技能教研室
1.副教授:
刘立新(硕士) 周仕德(在读博士)
2.讲师:
左平(硕士) 陈倩(硕士)
五、政工及办公室
1.党总支书记:李敏(副教授、硕士)
2.团总支书记:王伟伟(讲师、硕士)
3.团总支副书记:祝秦(讲师、硕士)
4.办公室主任:鲜纪勇
5.资料室: 王红梅
六、业务关联教师
1.教授:
王安平(博士) 李健(硕士) 杨和平 (硕士) 李纯蛟 陈国勇 吴佩林(在站博士后)
2.讲师:
李先波 (硕士) 高思超(硕士)
学术队伍:
龙显昭 蔡东洲
李纯蛟 文廷海
金生杨 蒋晓春
赵炳清 吴佩林
苟德仪 胡 宁
黎春林 熊 梅
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建 设 目 标
按照“面向需求、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增强优势”的原则,经过四年的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术团队,形成特色鲜明和研究实力雄厚的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学科群,建成四川省历史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力争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达到西部地区一流水平。培育所在研究的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省内有较大学术影响、能独立主持或承担国家级项目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建 设 内 容
1、学术队伍
通过四年重点学科的建设,本学科将建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以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专任教师40人,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50%,培育省级和校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5名。
2、人才培养
建设期间,坚持研究生招生数量扩大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使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在校研究生达到160人,同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不断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建设,修订、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规范教学管理,注重采取具体措施,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或教学创新,积极引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科学研究
通过四年重点学科的建设,使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力争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项左右,其中国家级项目争取获得1―2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30万左右;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左右;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项左右。
4、学术交流
学科组内部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保证学科内部各研究方向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通过参加或举办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加强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保持研究内容的先进性和互补性。通过聘请国内著名学者作为本学科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提高该校历史文献学与专门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加快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主 要 措 施 :
1.加强学术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术队伍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建设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和专业更为合理,治学严谨,创新务实的学术队伍。具体措施有:
第一,鼓励、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计划每年支持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送优秀的青年教师以进修或出国访问的形式进一步深造,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术骨干。
第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每年引进该学科的优秀博士生1人、教授1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聘任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本学科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每年邀请2-4名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学科建设。
2.发扬团队精神,开展群体科研
发扬团队精神, 集思广益,找准突破口,选准课题,分别以不同的团队形式,申请级别高、经费多的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共同攻关,产出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凸现地方特色研究。为了达到这一科研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该校教师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计划每年投入重点学科建设经费6万元,资助重点学科建设梯队成员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完成、学术专著的出版、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
3.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
建设期间,本学科将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原则,加强与国内同行的交流,优势互补,继续扩大与省内外大学的交流,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举办一定数量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和省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该校作学术报告或讲学;继续做好每年的马列主义宣传周学术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从而扩大本学科对外影响。
4.加强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本学科点现有的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为本学科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研究生查阅资料、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与国内一流的学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设期间,计划集中购买一批新型教学设备和相关图书资料,建立供本学科师生参观考察学习的社会实践基地等等,从而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5.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经费开支
加强对本学科建设的领导和投入,用好用足省教育厅和学校投入的经费,除省教育厅每年拨款7万元外,学校配套投入资金7万元用于本学科建设,建立专项经费帐目,严格执行专款专用;本学科所需设备的采购优先执行,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从各个方面保证建设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中国思想文化文献整理与研究、四川历史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巴蜀历史文化研究。
1.中国思想文化文献整理与研究
主要代表为龙显昭、金生杨、文廷海、李纯蛟。主要形成巴蜀思想文化史和三国文化研究两个主要方向。
本方向依托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和三国文化研究所,传承伍非白、李耀仙、赵吕甫、龙显昭等先贤长期积累、建设的研究成果,延续他们奠定的研究特色和优势,侧重于三国历史文化、佛道思想文化、儒家经学思想的研究,并在此三个方面皆取得了学界注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上阵容强大,成果斐然,使该校成为学界公认的三国文化研究基地。
本研究方向先后出版有《先秦儒学研究》《梅堂述儒》《巴蜀道教碑文集成》《巴蜀佛教碑文集成》《三国文化历史走向》《三国志研究》《三国伦理研究》《关羽崇拜研究》《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科举制度下的应试教育》等学术专著,在《中国史研究》《文学遗产》《孔子研究》《宗教学研究》《史学月刊》《日本学刊》《文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发表了《孔子论礼的思想》《从经学角度考察孟、荀思想的不同取向》《汉代儒学复兴论》《汉代易学与汉政盛衰》《陈寿思想刍论》《<三国志>称谓考》《<三国志>书法略论》《<三国志>的历史地位》《论明清“关羽现象”的历史演变》《历代四川文昌庙与文昌信仰研究》《学术与政治互动:汉代春秋谷梁学的命运演替》《多路并进,超越前代: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等学术论文100余篇,部分成果为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史学年鉴》、《国学通览》、《中国史研究动态》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2.四川历史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
主要代表为王安平、蔡东洲、吴佩林、朱华、苟德仪、左平等。主要研究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和川北行署档案两个主要方向。
四川现存清代档案丰富,自贡盐业博物馆的《盐业档案》、广安市档案馆的《商会档案》、四川省档案馆的《巴县档案》、南充市档案馆的《南部县衙档案》最为完备,是再现清代社会的珍贵文献资料,其中《南部县衙档案》为顺治十三年(1656)至宣统三年(1911)南部县衙履行职责、执法行政的官方文书,分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共计8万多件,内容涉及行政、农业、手工业、水利、教育、司法、宗教、民俗、医学、气象、军事、外交等许多方面,是清朝县级政权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对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档案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清史专家据之以为,“《清朝南部县衙档案》填补了清代县衙档案断档、脱档的空白,极具文献价值和开发价值,它比《清代巴县档案》提前了整整一百年,是目前国内所存清朝档案中最完整、最系统、时间跨度最长的县级地方政权档案”。有人甚至称其为“21世纪的敦煌宝藏”, 现已正式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现存放于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内。该校文史专家充分利用地利优势,率先进入这一文献宝库,并以之作为本学科点的稳定持久方向。四年来,与南充市档案局合作完成了“清史工程”的委托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的摘要著录》,获准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启动了《清代南部县衙档案选集》(第01集)的编辑整理工作,在《文献》《历史档案》《史学月刊》《档案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首批6篇专题论文《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及其价值》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的差票考释》《论清代川省乡约职能的多元化》《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所载“虫月”等名称考释》《<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著录中的几个问题》《从南部县衙档案看清代的县丞》。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已初步成为本学科点最富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3.巴蜀历史文化研究
主要代表为康大寿、蒋晓春、赵炳清。形成阆中历史文化名城和历代治蜀思想研究两个方向。
巴蜀地域的独特性造就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加上与周边各方文化系统的互动影响,巴蜀古迹众多、文献丰富、名家辈出,有着取之不竭的研究资源和研究价值。本方向依托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巴蜀地方史、巴蜀家族史、巴蜀文学史、巴蜀灾害史、巴蜀区域考古等方面的研究。现在集中力量从事阆中古城研究和胡耀邦主政川北研究。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