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书法大师,为何都如此牛?
晋唐书法大师,为何都如此牛?
为什么晋唐书法大师都那么牛?是因为他们都会武功!
我们知道历史上唐朝最重要的官职都是跟武职有关系的,比如像节度使、刺史和太守等等且文、武的职能不像后来想象的那么泾渭分明。唐朝的边将或节度使从事军事活动,立了功之后会回到朝廷做宰相。比如唐朝最有名的美术史家张彦远写了第一部中国美术史《历代名画记》。张彦远的高祖父叫张嘉贞,曾经做过边将,后来回到朝廷做宰相。成语字典里面有个词叫“出将入相”(“出”指派任至外地;“入”指进入朝廷任官。出自《旧唐书・王传》),这个词到宋朝以后基本失效。因为宋朝是文武分野,非常鲜明 。
唐朝是文武兼修的朝代,重武不废文,文武并重。文武并重的时代,所以才能产生最好的书法。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书法,有时候经常会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像晋唐(东晋到隋唐)的字“有力”,张弛有度。并且当代书法理论家邱振中先生也谈到“有力”的问题,他老人家便认为好的书法第一个标准是“有力”。
有力的东西不是用一般写字的这种发力方式发出来的,有力首先得手腕有力,拿刀剑的手腕和不拿刀剑的手腕有质的区别 ,这就是晋唐的大书法家普遍习武的原因之一。比如:像李白这样的诗人还说自己十五学击剑(原文为“十五好剑术”,出自李白《与韩荆州书》),说明他会用刀剑。 像王羲之的老师是河东卫氏,河东卫氏就是武人家族,出了很多大书法家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讲,像河东卫氏这些家族都是文武并重,实际上他们有更多的武人身份。
在历史上,晋唐时期的书法大师可谓是人才辈出,在书法界都享有很高的名声,而晋唐时期的书法大师之所以能够这么牛,和他们习武的习惯有脱不开的关系。无论是唐朝的唐太宗还是李白,亦或是王羲之、褚遂良、虞世南,这些人都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最好的书法大都出自他们手中。
大家都知道,我们小时候学习写字的时候,经常听老师说”写字要有劲“,虽然并不是说谁的字写得有劲就是好,但是也可以直观的判断出写字讲究一个力道,好的书法我们经常会形容它入木三分,银钩铁画,刚劲有力,这些词汇无不凸显了好的书法讲究有力道、有力量感。
在唐朝的书法传统中有一个秘诀,就是讲究刀笔并重,我们可以查阅到唐朝人在评价他人的书法时,喜欢用劲利、快利等词汇来形容,听起来不像在描述书法,倒更像是来形容剑法的。其实古人有一种说法”笔法剑法一气相通“,说明剑法和笔法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其实意思很简单,无论是剑法还是笔法都讲究一个手腕的力道和速度,而习武之人可以轻松的掌握这个力道和速度。
而在晋唐朝时期,这两个朝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那个时期的书法家大多都有习武的习惯,像王羲之有一个名号叫王右军,而这个称呼就来自于他的武职,还有颜真卿,安史之乱时他是领兵打仗的平原太守,也证明了他的武人身份,李白有一套很有名的剑法”青莲剑法“也证明了他习武的习惯。可以说这些有习武传统的文人更好的将书法的精髓发挥了出来,然而到宋朝以后,由于重文抑武的思想观念影响,文人大多孱弱不堪,在书法力道上不能再掌握的游刃有余,所以从宋朝以后出现的书法家,成就都再也难超越晋唐时期的书法大师。
晋唐时期,其实是一个文武并重的时代。就拿王羲之的岳父来说,他曾经镇守过镇江,一个好的书法大师,手中的力道肯定是要大的,另外诸多阅历也会影响书法作品。
因为他们的书法无论楷书还是行草,笔速不是匀速的,是变速的。由于变速,才能写出这样的力度 。正因为他们都习武,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的。
晋唐书法大师,都如此牛,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晋唐的帝王对书法都很感兴趣,这样就带动了民间练习书法的热情。
中国书法的发展情况?
当代中国书法,是指从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开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隶属于中国文联,属于官方机构,从那时开始,书法家才有了自己的家。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1981年5月,舒同当选为第一届主席。在此之前,自发性的“书法群众运动”实际上已经在上海、陕西等地蓬勃兴起。可以说,中国书法家协会是顺应群众性书法活动的蓬勃发展而水到渠成产生的。有意思的是,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的举办,也早于中国书协的成立。参加“首届国展”的有高等院校的赫赫有名的老师们,如启功、李可染、康殷、王学仲、孙其峰、王蘧常、黄绮、游寿、蒋维崧、刘海粟、陆抑非、刘江、尉天池、朱乃正、陆维钊等,也有才初出茅庐、在日后名震书坛的在校大学生,如王冬龄、丛文俊、徐利明、祝遂之、邱振中、黄⒃吹碌龋堑淖髌范即碜拍歉鍪逼诘氖榉ㄋ胶吞厣!肮埂背晌岽┲两竦某I杌啤4哟耍泄樾屑苹刈橹肮埂薄爸星嗾埂薄靶氯苏埂薄罢檎埂薄安菔檎埂钡纫幌盗姓估阑疃纬闪⑻逍偷氖榉ㄕ估捞逑担褐谛允榉ㄔ硕欢贤葡蚋叱薄!肮埂逼褚丫侔9届,一届比一届“火爆”。从2002年起,设立国家级书法专业奖“兰亭奖”,更是成为在书坛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和荣誉,吸引数以万计的书法家参加。书法展览成了当代书法家们的“竞技场”,参加者越来越多,比如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共收到书法创作稿件达23486件,八届“国展”收到作品36630件,九届“国展”收到投稿作品55319件,参加展览之踊跃可见一斑。一部当代中国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成了当代书法展览史,或者说热火朝天的书法展览活动。
书法展览活动的开展,确实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性书法活动的繁荣,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书法文化。从书法培训教育到书法市场,无不与书法展览密切相关。由于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加上获奖入展是加入中国书协的重要条件,因而参加书法展览成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成了影响一个时代书法创作的“指挥棒”。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景观。毋庸讳言,这样一来,一些弊端也随之出现,如书法展览机制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文人达情适意、抒发灵性的书法创作观,书法创作的功利性得到膨胀,而书法学养的缺失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然,这并不影响30年来轰轰烈烈的书法群众运动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我们欣喜地看到,除“国展”等大型展览之外,一大批由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民间”书法展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相信,随着书法活动的蓬勃开展,群众性、普及性正向更高、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
当代中国书法教育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和教学水平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建立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教育层次和学科体系,在此意义层面上的书法教育俨然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或学科。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从80年代中期开始,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建设和发展,1985年设立书法教育专业,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我国第一个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点,并于1999年招收书法专业博士后。随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书法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与此同时非学历教育日趋多样化,不同形式的进修班、研究生班、课程班、访问学者等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办学规模扩大,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依据2007年全国各院校书法专业本科招生简章,综合类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三峡大学、聊城大学6所;师范类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15所;美术(艺术)类院校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10所;理工类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不同的学校模式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教学理念、体系和方法。以课程设置为例,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从书法的特殊性出发,强调书法的文化学术氛围。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开设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书法文献学、书法文化、书法方法论、古文字学以及诗词格律等课程,以“书法与中国文化”为核心,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而艺术院校则强调“书法的空间创造”,重视技法训练和艺术实践,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课程内容更多涉及书法实践、碑帖临摹、篆刻史、书画鉴定以及国画技法等,关注创作技法、创作思维的培养,大体上形成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两种格局。然而,书法学科与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仍然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相比更是差距甚远,书法与以上学科存在不可剥离的依附关系。
与高等书法教育相比,中小学书法教育显得很薄弱。广东省已经把书法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但在全国其它省份,它没有堂堂正正的进入课堂,它依附于语文或者美术学科。中小学书法教育任务更多的依赖社会上的力量。
中国书法家协会下面设有省、地市、县级市各级书法家协会。基层书法水平是国家书法水平的基石。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