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内容。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更萧瑟些,当时正值唐代的安史之乱,张继在途径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羁旅诗。
诗中通过对月落、乌啼、秋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等多个意象的描绘,精确再现了江南深秋的景色,并由此抒发出了一种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愁闷,是中国唐诗中写“愁”的代表作。
作曲家王建民根据此诗创作的古筝曲《枫桥夜泊》,则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和方法,紧紧围绕着一个“愁”宇,使作品既有古朴典雅的意境。
又有现代音乐作品的时尚,体现出了当代人对诗歌这一传统艺术的尊重、理解和创新。作品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演奏者和观众的普遍认可,是一部难得的当代筝曲佳作。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星星点点的渔火和隐藏在夜色里剪影般的枫树,独自一人在小船里孤枕难绵,许是思念朋友,许是思念亲人,那样的感觉充满了中国式的悲凉色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们,常喜欢寄情于山水,特别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困境之后,往往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寄托和慰藉。
作为张继来说,当时的唐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自己也在科考中名落孙山,夜晚来到苏州城外,看到这眼前的景象,不禁联想到了自己,借景消愁愁更愁。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可见诗名之盛。
中文名称: 枫桥夜泊
作者: 张继
年代: 唐代
体裁: 七言绝句
出处: 《中兴间气集》
目录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作品误读
英汉对照
作品争论
展开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作品误读
英汉对照
作品争论
展开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约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
枫桥夜泊 古诗[1]
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地,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2]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李太阳书法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仅《枫桥夜泊》一首,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著名书法家李太阳书写《枫桥夜泊》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怀禅微刻《枫桥夜泊》
枫桥①夜泊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草书书法帖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②渔火对愁眠。
姑苏③城外寒山寺④,
夜半钟声⑤到客船。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
江村桥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孤零零的江春桥与枫桥之间伴着江面渔船上的星星灯光也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鉴赏一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枫桥夜泊》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鉴赏二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3]
鉴赏三
这是一旨脍炙人口的小诗.苏州城外的枫桥和寒山寺因此而名闻遐迩,成为每个游客必到的名胜.
在这首诗中,张继精确而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所以任何人读这首诗都不难成诵,并且愈是反复吟咏,便会愈益感到它蕴含丰厚,诗意浓郁.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
第二句点出诗人夜宿于客舟,是切题之句.原来,在停泊于岸边的客舟中过夜的诗人,其实一直不曾入寐.月落、乌啼、秋霜满天,这是他对远处景物的感受,而江枫和渔火,则是他对近处景物的观察.读这两句,重要的是体会其中包含着的时间过程.从欣赏远景到留心近景,从倚窗不寐到带愁而眠,无疑过去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两句诗所写的,实际上就是诗人勉强睡下去以后依然辗转反侧难以入寐时,对于方才观察所得的记忆与想象.诗人运用由远而近、由虚及实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寄居的这条客舟上,集中到他这个带着愁绪夜不能寐的主人公身上.所谓江枫渔火对愁眠,也就是使怀着忧愁的客船夜泊者对着船外的江枫渔火而眠.
也许有人会问:诗人到底有什么忧愁呢?这首诗并没有回答.这正是中国诗的一个特点,它无论是写愁还是写乐,着力的是写出一种情绪,一种氛围,一种色彩和调子,而不是写出它的事实,或探讨它的原因.事实上短小到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的绝句,本来也不可能讲清事实和原因,诗的扬长避短,便形成了中国诗重抒情的特质.
诗的后两句,是用作者在客舱中的所闻所想,进一步衬托自己的孤寂.在万籁俱寂之中,诗人忽然听到远远地传来了钟声,那悠扬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着.于是他猛地想起,著名的寒山寺就在近旁,这钟声一定是那里传出来的.仿佛撞钟,清音激越,难免会使诗人想到,人生逆旅中的种种境遇和遭际.这一点.诗中没有明写,给读者留下了丰富想像的余地.
编辑本段作品误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据当代人考证,“月落”不是月亮已落或将落未落,而是村庄名或桥名,“乌啼”并非是乌鸦夜啼,而是山名。而“江枫”也不是江边的枫树,亦为桥名。于是乎,朦胧的月色、渔火间若隐若现的枫树以及让人心动的乌啼都已不复存在,一首流传千年的古诗竟然变得那么具体而实在,那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也消失殆尽,只剩下一连串村庄名或桥名的罗列。不可否认,我仍然喜欢童年读到的那种意境和况味,尽管是误读。记得多年前曾有一首流行歌曲《涛声依旧》,歌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带走一盏灯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等等。虽然这是两件不同的艺术作品,但显然《涛声依旧》与《枫桥夜泊》被误读的意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来,更多的人还是认同那种误读的诗意。 还有很多人把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的“长亭外”唱成“长城外”。台湾女作家席幕蓉曾经在一篇题为《燕子》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件事:她的父亲喜欢这首歌,也常常哼唱这首歌。而当有一天女儿纠正他说歌中的“长城外”错了,应该是“长亭外”,他连连说:“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的老家……以往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是啊,对于那些游子来说,想到长城自然就想到了故乡,想到了祖国。(《美丽的错误》)但也有的资料上说这些山和桥正是因这首诗而得名的。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编辑本段英汉对照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A NIGHT-MOORING NEAR
【标题】
枫桥夜泊
【作者】
张继
【格律】
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意思】
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延伸】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再泊>> 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张继重游寒山寺时,又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诗文是:“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
故苏:苏州的别称新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寺曾住于此
本文主要讲了夜晚时,苏州的景色。
-
匿名2023-08-30 05:22:01每一首都让人陶醉其中。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