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精髓是什么?
书法的精髓友消
书法的精髓有三个:创体、表美、蕴意,从艺术上讲,重点是表美。
这个美本身就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譬如架构美、形态美、笔画美、文体美、行笔美、表意美、语感美、叙事美等等。书法是表现文字张力的一种手段,是把文字赋予美的含义并表现出来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而文字又是历史与文化的纪录,于是书法本身就蕴藏着历史沿革的轨迹和文化事件的勾勒。也正因为如此,书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书法即有“道”也有“术”。书法的道来自书法本身的存在,它把语言变成文字,并把文字进行唤告配美化以彰显文字本身的魅力,同时又记录和表现了文字对事物的描述。书法的术是书法的技巧和能力的体现,它让行书者即书法的属主不仅对书写文字的形体了然于胸,而且对笔墨纸张及运用技法也能驾轻就熟,让表现的过程行云流水、笔走龙蛇、泼墨挥就,使表现的结果能部分直至完全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境和期望。书法的主体是文字,而文字又是书法的“非物质”载体,是确立书法润笔蘸墨之意义的真谛。
文字出现在语言之后,文明出现在文字之后,而书法出现在文明之后却又是对文明确立的最好诠释。关于中国的文明史的确认,有多种说法: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应该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3千多年,理由是,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遗留下来的物证和甲骨文,已经足以证明当时人们采用象形文字来正式记录王朝更迭及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国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历史更早,至少应该在黄帝之后的夏朝,距今4千多年,而声称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其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距今应该至少有5千乃至6千多年。由于先秦时期的历史多为“口传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难以合理匹配,跨度大、谬误多、还有许多衔接不上的断代,因此任何所谓的定论都难以让人信服,比如黄帝的历史就有1千多年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390年到公元前2600年。之所以要提及文明和指史的认定,因为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书法文明史也如此。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要比一个国家的文明史长。但国家可以使民族更凝聚使文化更强大。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国文明史是不等长的。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科学考证表明,中国以当前国土范围之上的文化所滋养和产生的“中华文明”,其重要体现暨“中国文字”最早出现在1万年前。宁夏卫宁北山区大麦地的岩画群中发现的“图画文”,即使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也一定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产生过影响或有某种关联。“图画文”比甲骨文要早几千年,用矿物颜料涂抹在崖壁上,一般都呈赭红色,含有氧化铁成分,而用甲骨文记述事物在中国已有5千多年可考证的历史。新疆喀纳斯湖上的“吐鲁克岩画”与“图画文”在表现狩猎和动物上的形体很相像,如果能测定两地“图画文”处在相同年代,则说明人类早期迁徙活动和对待事物的认识与描述大体相同。我认为,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应该是从“计数符”和“象形字”开始的,西方也不例外,这才符合人类的思维和言行习惯。
文字的记录方式就是书写。其实“书写”已经是比较高级的阶段,最早的书写应该是涂抹或涂画。早期的书写难于保存,于是出现了雕刻。雕刻的成本高,于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纸写之前的文字记载用的是“绢写”、“签写”或“简刻”,做成用于给皇帝批阅的“竹简上疏”及给大臣们浏览的“国家文件”,这个成本是很高的,一般百姓哪里见得着?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笔砚,墨的出现最早。殷商时期就有制墨工艺了。竹简出现在战国时代,毛笔出现在秦始皇时代,纸的出现是在西汉晚年,而砚的出现与墨差不多,是在殷商时期。文房四宝是构成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书法文明的基础物质条件。
由于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从构画开始的,因此,中国书法与绘画能够很自然地、轻松地结合一起,相映成辉。江南许多书法艺人可以把任何“字”都变成“画”写成“字画”,光是一个“龙”的写法就有无数种。但西方不同。西方文字经过了“抽象成型”阶段,让文字先“字母化”,再由字母组成文字及词句。这是一次“造字文化运动”,由此建立了“文字文明”[详见wj《西方文字文明考》],使西方社会能把大量的语言通过语音拼写方式用文字记录和表现出来,唯此而让西方人获益匪浅――由于文字的原因,西方人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以及行为达到的领域总是要快于我们。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西方书法就没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呆滞单一的字母组合不可能表现出那么丰富多彩的书写艺术。因此,书法只有在中国并因中国而在东方才有强大的生命和至高的境界。日本、韩国的书法源于中国,与中国共同形成了东方书法,但万源同宗,世界书法只要研究中国就足够了。
中国书法启蒙于商,形雏于周,建立于秦,成就于汉,发挥与晋隋、辉煌于唐宋,直至今日。早在殷商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甲骨文,在龟甲和骨片上刻字凿画,记录事件或表示信仰。随着殷墨的出现,开始在刻凿的凹处点上墨汁,凸显痕迹。这些活动不仅是祭祀和士大夫之间“重大国事”交流的需要,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文字最初的美感,之后,刻意酌墨的书刻行为便延展开。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刻工和书匠,只有靠祭司或士大夫自己亲力亲为了。可以想象,他们在刻出一组好字、点上墨汁之后,多么有成就感的欣赏自己的“书法作品”。
汉字真正形成是在西周晚期。大篆的出现,使文字“线条化”了,于是,文字由“画”向“字”迈出了一大步,刻画也变成了刻字。书写文字的美感就这样第一次的体现了出来。创造大篆体的人当然就是书法家,可能不止一个人。但这个叫“史籀”的文官,作为周宣王的太史授命建立了大篆书体,又称“籀文”,是在金文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金文[注]与契形文字很相像),奠定了汉字的基础,成为中华文字的主流,也是中国字的鼻祖。西周在宣王时期曾经“中兴”过一阵,文字文化也随着国运和政治的需要而中兴。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现在的中国字也许是另外的样子。宰相李斯奉秦始皇命废除六国文字,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小篆”,使文字的书写笔画更简洁清晰、字体更规范标准,也更容易辨认和流通,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产生歧义而缪及四方了。于是,李斯也成为了一个书法家。出土于唐朝的前秦时期的“石鼓文”,字势雄浑厚朴;用笔匀圆挺拔,行列均衡疏朗。苏东坡称为:“上迫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筘G(筘G:紧缩小心之意)”,对其书写刻画端秀大气之美倍加赞誉。石鼓文不仅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古代书法的大成之作,还侧面验证了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即:“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河南,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在陕西”。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走向现代的几个重要阶段。隶书的起源也是在秦始皇时代,由小吏程邈始创,最初成字三千,始皇观之大悦遂赦其罪而升为御史。隶书的“隶”就是下属佐隶的意思。从隶书开始,文字由士大夫的把玩逐步进入了民间。隶书完全改变了篆体横竖线条随意变化的书写方式,点,横、竖、撇、捺、横折、竖弯、提……,汉字笔画的基础由此形成。所谓“横竖之间有形体、点捺之间有招式。”当然,程邈也是书法家。隶书之间还有不同,“秦隶”称为“古隶”,“汉隶”称为“今隶”。今隶又称“八分书”,其特点:撇、捺分别从两旁翘起,像八字,始创人王次仲,与程邈时代大致相同,但成就时代却在东汉,代表人物叫蔡邕,是东汉灵帝时代的人。从古代书法美学的角度看,今隶比古隶容易表现,但从现代书法美学看,所有的隶书都太呆滞而扁平,缺乏生气和动感,不能激励人们的想象空间。也有把唐楷称为今隶、把汉隶称为古隶的。而我认为前面的说法更为妥当。
楷书称为“正书”或“真书”,始成于东汉,距今也有两千年历史。那时,笔墨纸砚皆已具备,书写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于是中国真正的书法时代开始了。东汉时代有许多书法大家,以隶书见长,留刻于碑文之上,如:《华山庙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可惜未有姓名而不知所为何人也。楷书的名家很多并自成一体,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等,多为唐宋文人。从篆书弯弯曲曲,到隶属一波三折,再到楷书秀丽挺拔,书写速度加快了许多,表现力也大大提高。无数文物证明,汉字形体的艺术表现在这段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发展。事实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都是在汉朝有所成就的。楷书之后,汉字的艺术书法作品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开始迸发。
草书最早始发于汉,为“隶草”,即为了快速书写隶书之便而形成的手法。草书形成于汉却成就于唐并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岳父在世的时候给我讲解过怀素的狂草,我印象颇深,后来又看过《自叙帖》,那流畅回转、奔放不羁的风格的确让人有视觉的冲击和感悟的震撼。不过狂草可不好认读,有时我契形文字看懂了还没看懂狂草。那过于简化并弯来扭去的线条,只能表达让人意会而无法言传的含义。狂草于是向“纯艺术”方向走得更远。
行书的产生自当在草书之后,约于东汉末年,形式却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为了书写方便而又兼顾了美观。行书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乃至现代书法史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书法上说的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就是形容行书的。即能疾写飞书又易让人辨读,唯行书最佳耳。行书的变异体行草,为书法艺术表现的宽度并同时又降低其艺术表现的难度立下了磐石砥柱之功。我们可以说,秦代是中国文字建立的时代,汉代是中国书法建立的时代。中国书法的伟大文明,从汉代就拉开了序幕。随着中国封建王朝鼎盛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字文化的绚烂花朵已无法抗拒的向世人绽放。唐诗宋词华丽篇章所形成的文学盛汇给书法艺术赋予了更长久的生命、更牢固的地位、更深刻的内涵。
自古代“创体”以来,中国书法虽在文体上格局若定,但在“表美”和“蕴意”上却行无止境。美的表现之艺术价值追求更高,意的感悟之文学内涵探究弥深。于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不仅在于表现外型的美,还在于表现内涵的深。
魏晋时期的精髓是洒脱高调,隋唐是博大精深,宋元是隽秀清雅,明清是抱朴归真,民国是弘毅刚强,今天是求财取仕-------------------书法的精髓在于把一种新奇的效果熟练地表达出来。 首先在于新奇。古今书家无一例外都自成一家,不能自成一家者最多只是他人风格的临摹者而已,决不能成名成家。近来地下出土的竹木残余和简、楼兰官吏办公的公文、隋唐善男信女抄写的佛经等这些在当是并不被看重的东西都被视为珍宝,细细临习,从中获益良多者大有所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东西在当是大抵属于大众书风,很是常见,也就不足为奇。到了现代,这种自然的古韵以成为罕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觉 第二在于熟练地表达。如果只是新奇而没有熟练地表达,那么只是有好的创意而没有很好地实现之。儿童的画很能说明这点。儿童由于没有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再加上想象力丰富,故画作常常是很出大人的意外的。但是冲槐儿童的画作并没有能被视为艺术作品的,究其原因乃在于儿童在表达手法上竖判盯的稚嫩。技法上的欠完备导致作品粗糙、欠斟酌,因此不能够成为艺术作品。可见熟练地表达有多么重要。
形与意,形随意走,意由形生;一个懂书法的人,他的段游备字都可以体现出一种境界一个世界,书法很重心性,形中有意,意中有握毁形,是磨桥书法的大成所致
书法的精髓在于写字人的精神和品质以及对书法的理解
咱校长说了,两个字“静心”。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