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世纪中西文化差异对文献记载的影响(上)
13-14世纪,蒙古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东西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交流给当时的人们打开新的大门,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使东西方文明更多地融合,进一步发展。交流日趋繁盛的同时,中西文明的差异亦被凸显,文明碰撞的火花在文献中留下各种有趣的细节。例如陶宗仪记载过西域医官为病人进行开颅手术,“取一小蟹”的奇谈,①刘迎胜研究发现“蟹”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中与“癌、肿瘤、恶性溃疡或脓肿”是一个词,讲述者原本说的是肿瘤或者恶性脓肿,在译为中文时变成了“蟹”,平添许多神秘色彩。②这类记录在当时文献中还有不少,有些看似全不可信的天方夜谭,有些又像传抄过程中的简单笔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西方语言、宗教、历法等诸方面差异通过记录者之笔留下的痕迹。如果能够在东西方文化中分别追根溯源,很可能就有合理解释。《马可·波罗游记》所载元朝皇帝忽必烈的生平纪年即为一例。
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17年,曾长时间在元朝宫廷生活,对大汗忽必烈有大量描述,其中有些细节相当精确,然而他对忽必烈即位时间和年龄的记载却与《元史》不同。由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版本非常复杂,下文中会提到一些与此问题相关的重要版本,先做一简略介绍。
《马可·波罗游记》各种版本约有140多种,③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系统,即F本系统和Z本系统,此外还有重要性不亚于任何抄本的刊本R本。
F本是学界公认目前所知最早的抄本,采用了最初写作时使用的法兰西—意大利混合语。这个抄本有一系列内容相近、已经亡佚的兄弟抄本,分别从中延伸出用宫廷法语书写的FG系列、托斯卡纳语的T系列、威尼斯语的V系列、拉丁语的P系列和其他一些抄本及译本,从内容来看均可归入F系统,不过这个系统诸版本均不完整,④下文将会提到的FB、LT和P本均属于这一系统。FB用宫廷法语书写,是马可·波罗赠送给法国贵族的经过修订的版本之一。LT本是根据托斯卡纳语本翻译修订的拉丁语本。P本是著名的修士庇庇诺(Friar Pipino)根据威尼斯语本翻译修订的拉丁语本。
R本由赖麦锡(G.B.Ramusio)于15世纪参考多种抄本校订刊刻,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内容不见于F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抄本。以至于Z本被发现之前,R本的可靠性一直受到学者的质疑。
Z本直到19世纪初才被发现,其内容并不完整,约有三分之一被节略,然而保留下来的部分与F本非常一致。此外Z本有200段F系列抄本中没有的内容,其中五分之三见于R本。也就是说,Z本不但证明了R本的可靠性,同时还提供了大约80段全新的内容。⑤
下文还会提到的VB和L本也被认为来自F本系统之外的某个早期抄本。VB是一个早期版本的威尼斯语抄本,修辞非常华丽繁复,但没有提供太多新的内容。⑥L则是15世纪的拉丁语简写本。
由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版本如此复杂,因此出现过好几种合校本,即把各重要抄本的内容合在一起校订出版。目前最好的《游记》合校本是慕阿德(A.C.Moule)、伯希和(Paul Pelliot)校译的《世界寰宇记》(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该本以F本为底本,参考各种版本,加入有价值的内容并标出了各段内容的版本来源。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引用时用楷体表示插入内容,括号里标注版本来源。根据这个合校本,马可·波罗对忽必烈年龄的记载如下:
你或许已得知他在耶稣(P)基督诞生后的1256年继承大统,并于当年开始施政,时年二十七岁(VB)⑦……自他开始统治直至如今,即上帝(LT)基督(FB)诞生后的1298年的今天(LT),已有四十二年。他应足约(L)⑧有八十五岁,因此当他即位时大约已经四十三岁(FB)。⑨
这段记载中两次提到忽必烈的年龄,第一次说忽必烈于“1256年继承大统,并于当年开始施政,时年二十七岁”。其中“时年二十七岁”的说法见于VB本和R本,不见于F系统诸版本和Z本。第二次则说忽必烈在1298年时,“统治已有四十二年”,年龄“应足约有八十五岁”,然后他根据这两个数据推算出忽必烈在1256年“即位时大约已经四十三岁”。“四十三岁”这一内容来自FB本,即马可·波罗后来进行修订、用于赠送法国贵族的宫廷法语本。马可对忽必烈的即位时间和两处对年龄的记载均与我们熟知的不同,以下分别讨论。
马可·波罗首先写道:“他在耶稣(P)基督诞生后的1256年继承大统,并于当年开始施政,时年二十七岁(VB)。”这里记录了1256年和27岁两个信息。首先,“1256年继承大统”一说有误。亨利·裕尔、冯承钧、慕阿德和伯希和都在注释中指出忽必烈即位于1260年。⑩《元史》中忽必烈的即位时间是“中统元年(1260)春三月戊辰朔”。(11)亨利·裕尔说“然而忽必烈在几年前便作为其兄的将领进入汉地”,(12)暗示马可·波罗可能记录的是忽必烈开始掌管汉地事务的时间。但冯承钧指出在1252年(实为1251年)时,蒙哥汗已经让忽必烈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至于马可·波罗记录的1256年,则是上都开始建筑的时间。(13)伯希和也提出1256年是开始建筑开平城的时间,即后来的上都。(14)
这一推测有一定道理。修建开平城是忽必烈成为大汗道路上的标志性事件。可能在忽必烈朝一部分人心中,1256年开府已经奠定了忽必烈成为元朝天子的基础。忽必烈在选定开平作为驻地之前,曾有过犹豫,他询问木华黎的后裔霸都鲁:“今天下稍定,我欲劝主上驻跸回鹘,以休兵息民,何如?”霸都鲁对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世祖怃然曰:“非卿言,我几失之。”(15)在他的潜邸之臣看来,选定燕地驻扎,是为“经营天下”,成为天子做准备。因此忽必烈特意在1256年命刘秉忠占卜,选择金朝桓州东、滦河北之龙岗,修筑开平城,耗时三年建成,后升为上都。(16)
此外,1256年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那年春天,蒙哥汗在欲儿陌哥都之地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在这次会上,蒙哥汗决定亲征南宋。(17)由于蒙古大汗登基也须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马可·波罗,或是给他讲述这一事件的人,可能把蒙哥出征和忽必烈登基的两次聚会弄混了,同时他又得知忽必烈于1256年开始修建上都城,因此说他“1256年继承大统,并于当年开始施政”。也有可能他只记得12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并将其与登基联系在一起。有趣的是,《史集·忽必烈合罕纪》中,1256年也是一个重要年份。《史集》记载忽必烈在1256年攻略大理,并擒获其君主。(18)实际上忽必烈1252年征大理,1253年擒获大理国王。(19)波斯史家也认为1256年在忽必烈的生平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他们也弄错了这一年发生的事件。
1256年时27岁的记载明显有误。《元史·世祖纪》载忽必烈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20)即公元1215年9月23日。冯承钧“考忽必烈生于1216年”,(21)考证过程不明。但《通制条格》《元典章》《高丽史》《至正条格》中均载有在乙亥日,即“帝本命日”放假的规定。这里的本命日即生年干支对应的日子,因此可以确定忽必烈生于乙亥年。(22)按照这一记载,1256年忽必烈应为实岁41,虚岁42岁。
为什么会出现“继承大统……时年27岁”这样的记载,推测如下:蒙哥辛亥岁(1251年)召开忽里勒台,登基成为大汗,同时委任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23)“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24)根据《元史》记载,忽必烈生于乙亥岁,(25)即公元1215年,1251年虚岁37岁。马可·波罗可能将37岁误为27岁。(26)
“时年二十七岁”来自VB本,(27)F系统其他各本中并没有这一句。R本中有这句话,但贝内带托对R本进行全面分析之后,认为该本以P本底本,参考了V本,L本和VB本,(28)因此R本中的这句话很可能也来自VB本。Z本中没有这个段落。VB本成书于1446年,是一个加入了很多繁复修辞的抄本,但没有增加多少新的内容,慕阿德说他“不得不怀疑”VB本中一些“精美修饰的辞藻仅仅是杜撰出来的”。(29)然而这个抄本却是保留了27岁这一信息的唯一抄本。不过这个年龄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马可·波罗本人可能也对其产生了怀疑。因此他在后面又记载1298年时忽必烈85岁,并根据忽必烈在位42年等信息,计算其1256年即位时应“大约四十三岁”。因此马可在一些经他校订的晚期版本中删去了有关“二十七岁”的内容。
目前的中文译本中全都没有“时年二十七岁”这一内容。虽然R本中有这一句,但部分译本中也删去了。参考了R本的贝内带托合校本中也没有。但慕阿德合校本《世界寰宇记》编订的原则是“尽可能地把一切内容都包括进去”,一些贝内带托校本中删去的段落,《世界寰宇记》也都收入,(30)因此才保留了“时年二十七岁”这句话。
之后马可·波罗提到忽必烈在1298年时“足约有八十五岁”,这一说法似乎也有问题。前面已经提到忽必烈生于1215年,如果他活到1298年,按照中国的虚岁计算应是84岁,按照西方的周岁计算则是83岁。当然,忽必烈并没有活到那么久。根据《元史》记载,忽必烈卒于至元三十一年正月癸酉,即公元1294年2月18日,“在位三十五年,寿八十”。(31)不过马可·波罗于1291年离开中国,经海路于1293年到达伊朗,忽必烈去世时他正在从伊朗返回威尼斯的路上,并不知道大汗的死讯。慕阿德在此处注明:“关于日期与年龄的差异似乎只是简单笔误”。(32)伯希和则宽容地说这一记载“虽不中亦不远矣(was not very far off the mark)。”(33)
然而“记错了”忽必烈年龄的并非只有马可·波罗一人。《史集》对此的记载也与汉文史料不符。《史集·忽必烈合罕纪》:“忽必烈合罕在位三十五年,并在他的年龄达到八十三之后,才于莫邻亦勒,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93年诸月(公元1293年12月2日至1294年11月20日)的马年(1294年)去世。”(34)虽然所载卒年与《元史》相同,但说他去世时“年龄达到八十三”,与《元史》的“寿八十”全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时,虽然《史集》对忽必烈卒年的表述是“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93年诸月的马年”,因为伊斯兰历693年跨越公历1293年和1294年两年,所以又用马年一词将时间确定为公历1294年。《史集》纪年使用伊斯兰历,这给其年龄记载与《元史》不同的原因提供了线索,即《史集》涉及年龄时很可能按照伊斯兰历计算。而马可·波罗在中国使用波斯语交流,(35)从中国回到威尼斯的途中又经过伊朗并停留近一年,他对年龄的记录会不会也与中西历法的差异有关呢?
《史集》的作者拉施德丁是生活在伊朗的波斯人,日常使用伊斯兰历。而他编写《史集》时大量参考了蒙古人提供的资料,所以《史集》中常常出现突厥生肖纪年法,与中国使用的生肖纪年相同。突厥生肖纪年法是太阳历,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约365天。而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约354天,与作为太阳历的西历、中历和突厥生肖历大约每31年相差一年。那么使用伊斯兰历的《史集》在记载蒙古大汗年龄时是怎样处理的呢?
除忽必烈外,《史集》中还记载过多位蒙古大汗的年龄,其中最为详细的是成吉思汗,《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成吉思汗纪》将成吉思汗的一生分段记录,每次都提到了年份和年龄,由于译自俄译本的余大钧汉译本《史集》在涉及年龄和日期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本节在引用汉译本的同时,参考译自波义耳英译本的周良霄汉译本《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底本为巴黎本,即B本),(36)译自伊朗卡里米(Karimi)集校波斯文本的Thackston英译本(简称Thackston英译本),(37)苏联集校波斯文本,(38)德黑兰若山和穆萨维集校波斯文本(简称若山集校本),(39)伊斯坦布尔藏抄本(S本)和塔什干藏抄本(A本)。参见表1所示。
《史集》把成吉思汗的生年记录为公历1155年,并说成吉思汗享年72岁,这个记载是错误的,(40)不过本文关注的是《史集》中计算年龄的方式。从表1可见,《史集》记载成吉思汗年龄时,前两个年龄均按伊斯兰历计算。如果认为成吉思汗生于公历1155年,按照太阳历,他在1167和1194年应分别是12周岁和39周岁,但《史集》依据太阴历,载其生于伊斯兰历549年,在562年和590年分别是13周岁和41周岁。然而表中第三个年龄,按照太阳历应为48周岁,太阴历应为50周岁,《史集》却载为49周岁。需要说明的是,汉译本《史集》在《成吉思汗纪[三]》中误译为“在最后一年成吉思汗为四十一岁”,译者其后注明“原讹,应作四十八岁”。(41)实际上S本、若山集校本均做“49岁”,(42)Thackston英译本此处也是49岁。(43)大概是俄译者出现了错误,导致汉译者讹误,并误导了学者的研究。(44)汉译者认为“应作四十八岁”,是按太阳历计算的年龄。从这一阶段开始,如上表所示,之后两个年龄记载都比伊斯兰历算法少一岁,比太阳历算法多一岁,介于两者之间。作者似乎考虑到“蒙古人都明确地知道,成吉思汗一共生活了72个突厥年”,(45)因此中途在年龄记载上作出调整。到最后一个年龄时,拉施德丁写道:“他就在同一猪年秋8月(相当于伊斯兰教历9月)15日去世,死在第73年上,享年72岁,蒙古人的说法与此说一致。”(46)实际上,成吉思汗去世时的年龄,按照太阳历计算为72周岁,按照太阴历则为75周岁。为了与蒙古人的说法相合,作者在这里又调整为太阳历算法。
在《成吉思汗史编年纪要》部分,拉施德丁大概在编年纪事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对年龄记载的差异做出了补充说明:“蒙古人都明确地知道,成吉思汗一共生活了72个突厥年。他生于合孩亦勒即猪年,于(另一个)猪年死在唐兀惕地区上……按照天文资料往前推算,知其生年为始自伊斯兰教历549年11月的猪年(公元1155年),由此可见,他死在第七十五太阴年上。(年份上的)差异是由于(蒙古人)采用的是突厥太阳年,与太阴年每三十年相差约一年,(47)虽然按照突厥(历,其卒年)在第七十三年上,但他生卒的那两年都在一年的中央,故那两年都不足一年。这样我们就查明和确定了,根据蒙古人所知,他享年七十五太阴年(或)七十二突厥太阳年,即享寿七十三虚岁。”(48)
对窝阔台的年龄,《史集》并未明确记载,只记录其登基和死亡的时间。由于之间相差不足32年,因此太阴历和太阳历算法没有差异,均为“即位后第十三年……去世”。(49)
对于朮赤、察合台、贵由等,《史集》均未记载具体年份和年龄。但在《蒙哥合罕纪》中又看到了作者调和太阳历与太阴历的努力。《史集》记载:“合孩亦勒,即落在伊斯兰教历648年11月(公元1251年1月25日至2月23日)的猪年……蒙哥合罕被拥戴登极御世”。(50)实际上蒙哥合罕登基在“辛亥夏六月”,(51)即1251年7月,换算成伊斯兰历应为649年4月。但拉施德丁未能得知即位的月份,只知道是在猪年,即合孩亦勒,换算得知“落在伊斯兰教历648年11月”,故误以为蒙哥汗在伊斯兰历648年登基。因此涉及蒙哥亲征南宋的时间,拉施德丁遇到了困难。他获得的讯息大概是蒙哥在登基后第六年,即龙年,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并决议伐南宋。然而按照伊斯兰历,“蒙哥登基后的第六年”和“龙年”不是同一年。如果按照拉施德丁的理解,蒙哥汗于伊斯兰历648年登基,之后的第六年是653年,对应的公历1255年是兔年,而伊斯兰历654年对应的公历1256年才是龙年。最终拉施德丁决定分开处理“第六年”和“龙年”这两个信息。他把召开忽里勒台放在他所认为的第六年,把出征南宋放在“龙年”。在生动地描写完忽里勒台聚会后他说:“在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53年1月(公元1255年2月10日至3月11日)的兔年,他登极以来的第六年,终于决意与中国君主赵扩作战。”可以看出,《史集》所谓“登极以来的第六年”完全是按照648至653年的太阴历计算得出,按照太阳历1251年登基,1255年应为登极以来的第五年。然后他又写道:“他在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54年1月(公元1256年1月30日)的龙年出征。”(52)拉施德丁大概听说决议伐宋之后一年出兵,于是记录为伊斯兰历654年,正好符合了龙年的信息。其实在《元史》中“会议伐宋”一事在丙辰六月,即1256年7月,而征伐南宋正式出兵是在1257年。
蒙哥卒年在《史集》中记载为“在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55年1月(公元1257年1月19日至2月17日)的蛇年(53)……去世了,享年【52岁】,死于他登上帝位之后的第8年”。(54)这里提到的第8年,也是根据太阴历计算,从648年即位到655年为第8年,若按照太阳历,从1251年至1257年应为第7年。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