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谱”“志”之间:宗族发展、士绅认同与地方史的构建(上) ...

时间:2022-05-27 15:41:02 浏览: 1 作者:笔墨纸砚网

  婺源清华胡氏以胡瞳为迁入徽州的始祖,其子胡学则被认为是迁入清华的始祖①。父子二人先后在明弘治、嘉靖年间列入府志。据府志载:

  胡瞳,婺源清华人。少负才勇,为乡人所畏服。广明初,黄巢犯宣、歙,瞳起义,集壮士御之祁门境上。屡与巢兵鏖战,贼众败走,井里获全。都统郑畋、王铎前后上其功,授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国。光启三年,升兼御史中丞,制词有“誓驱戈甲,必扫攙抢”之褒。杨行密观察宣歙,复表其劳効,加左散骑常侍,又进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卒塟祁门之洋莪。子孙世居清华,分处黟、祁门,甚盛。②

  胡学,字真,瞳之子,由祁门迁居婺源清华。登咸通九年进士,累官抚州司户,上书言事,忤田令孜贬窜福州,寻授舒城令。己亥,巢僭大位,学发愤与谢瞳说、朱全忠、王重荣、李克用等协力剿巢。每临阵,学为前锋,功与李存孝相等埒。中和四年,灭巢于狼乕关,迎驾归关。光启三年,加宣歙节度讨击使,侍殿中御史中丞,诰辞褒之。杨行密观察宣歙,复表其劳效,加封上柱国、收复功臣新安郡开国男,食邑三千户。学以文臣秉兵柄,执锐赋诗,激于忠恳,故能感动三军,戡定祸乱。卒,葬邑之洋峩。③

  由此可知,胡瞳父子在唐代声名显赫。但笔者在阅读这两则材料时不禁心内生疑:其一,既然胡瞳父子功勋卓著,官位显赫,且胡学登咸通九年(869年)进士,官方史书中应予记载,但管见所及,并未发现只言片语。其二,纵观父子两人的描述,他们的经历、官职皆高度相似,就连收到敕封的时间也在同一年,何以如此?其三,二人的事迹何以在南宋罗愿的淳熙《新安志》中不见记载,只是在明代弘治府志中才收录,且弘治府志中只有胡瞳而不见胡学?本文即以胡瞳、胡学父子为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中所体现出的宗族发展、士绅认同及地方史构建之间的关系。限于学力,谬误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一、宋末至明初:宗族建构与胡瞳父子入谱

  一般认为徽州宗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建构过程,这一过程发端于北宋,元代初具雏形,至明代嘉靖年间基本完成。④另一方面,自宋代开始,徽州士人不断编造乡邦文献,至明代中期,已经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不断丰富徽州历史,并建立了一个自唐代以来的完整谱系。然而,仔细分析这些文献,则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不断增删的过程。⑤这一点在以胡瞳、胡学父子为始迁祖的婺源清华胡氏身上亦有体现。

  宋代时期,胡氏族人即开始了宗族建构工作。据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清华胡氏族谱》载,最早建立谱系的是胡学九世孙胡元龙、胡浚,“樵隐先生师言(元龙)画图,文靖先生浚编册”。⑥但该谱并未指明胡元龙、胡浚画图编册的具体时间。至万历时期胡用宾编纂统宗谱时,记载了编纂谱系的过程,但将起始的时间大大提前,“七世孙柳庄先生,讳仁昉,字德昭,号柳庄。治平元年始修统宗谱系,自始出祖胡公满,历传至始迁祖常侍公而下,世次皆明备。”“九世孙樵隐先生,讳师言,字元龙,号樵隐,乾道九年作谱图序;文靖先生,讳浚,字文靖,开禧二年编图册,作谱跋。”⑦相较于天顺族谱,万历《统谱》的记载不仅详细,且建构宗族的过程从乾道九年(1173年)上溯至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不论如何,胡氏族人对宗族的构建自宋代开始则是无疑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胡瞳、胡学父子又是如何被记载的呢?

  除徽州地方文献外,其他有关胡瞳、胡学父子的记载目前尚未发现。已知的记载是出自编修于南宋末的《星源旧志》和元代的《新安文辑外编》,均保存于程敏政编纂的《新安文献志》中,现抄录全文如下:

  胡仆射瞳传(县志)

  胡仆射瞳者,婺源清华人。少负才勇,为乡人所畏服。广明初,黄巢犯宣、歙,瞳起义集壮士御之境上,屡与巢兵鏖战,贼众败走,井里获全。都统郑畋、王铎前后上其功,授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国。光启三年,升兼御史中丞,制词有“誓驱戈甲,必扫攙抢”之褒。杨行密观察宣、歙,复表其劳效,加左散骑常侍,又进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卒,葬邑之洋莪。子孙世居清华,分处黟、祁门甚盛,祁门义成都福州及归仁都营垒尚存,土人号胡仆射屯军之所。又石壁及长洲有江衙将徐先锋屯军之所,盖其将佐也。乡人慕瞳忠义,立祠归仁都古城上。宋淳熙十一年,迁庙许村。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大着灵异焉(此据星源旧《志》如此。金仁本《新安文辑外编》所载唐《诰》亦云胡瞳,惟清华胡氏谱,以其事及诰文尽归瞳之子学,又追补学传于迁转之际,皆用宋大观以后新定官名,有可疑者。岂瞳、学父子官行略同而逸其事,遂误书之邪?御史中丞《诰》: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胡瞳,右可兼御史中丞,余如故勅。尔等风云禀气,铁石存心,奋骁鋭于军前,立功名于马上。誓驱戈甲,必扫攙抢,迭升霜宪之荣,用振辕门之勇,可依前件。光启三年八月日司勲员外郎知制诰臣崔行)。⑧

  这则记载有几点可兹注意:其一,胡瞳为婺源人,卒葬婺源之洋莪;其二,胡瞳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死后立庙于祁门城东归仁都,并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迁庙于许村;其三,程敏政对清华胡氏族谱中有关胡学的记载提出疑问。

  这里的“星源旧志”就是胡学十世孙胡升于南宋所编的《星源图志》,据载:“胡升,字潜夫,号愚斋,婺源清华人,制机闳休之曾孙,知府煚之子。淳佑庚戌,以布衣领荐,登壬子进士第,入史馆,授国史编校。……尝以知县洪从龙属撰《星源图志》。”⑨他自己也说“升旧修《星源志》。”⑩该志今已不存,弘治年间程敏政编纂《新安文献志》时,应未散佚。此时提及《星源志》的除程敏政外,弘治《徽州府志》也有对该志的引用,即是明证。

  不论这一记载正确与否,却被徽州地方士绅所接受。如胡仆射营,罗愿的《新安志》不见记载,却收录于明永乐九年编修的《祁阊志》中:“胡仆射祠,东都古城山。黄巢之乱,聚兵保乡井,与贼战而没。乡人慕其忠义,立祠以祀之。淳熙十一年迁庙于许村。水旱疾疫,祈之必应。”(11)显然,胡仆射祠至少在宋代即已存在,应该是当地民众的一个地方神。然而,在胡升之前,清华胡氏并未将胡仆射祠与之联系起来,更未与祁门胡氏实行联宗。

  胡升之前,在胡氏族人的叙述中,胡学名号仅有“常侍”,到胡升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编纂族谱时,对胡学的记载才开始丰富:“今吾族自常侍公以前,失其传。自常侍公至升,十世而近。自升而下又四五世矣。以常侍宣歙节度讨击使兼殿中侍御史诰考之,乃唐光启三年丁未八月也,初诰不存。”(12)胡学的官衔由“常侍”变为“常侍宣歙节度讨击使兼殿中侍御史”,且发现了勅封胡学的诰文,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前已述及,《星源志》中有关胡瞳的记载就出自胡升之手,撰写于宋咸淳五年(1269年)。胡升作为史官,且为徽州本地人,编撰该志时当有所据。可以推测,胡升编撰《星源志》时,并未考虑本族的始迁祖问题。宋元易代后,胡升回到故乡,着手编修族谱时,极有可能对胡瞳、胡学父子的角色进行了置换,并得到胡氏后人的认同。但这一说法并未被他族人所接受,因此,元代的金安节在编纂《新安文辑外编》时沿用了旧说,而程敏政在录用胡瞳记文时,发现了二者龉龌之处,并提出了疑问。

  胡升置换的不仅是胡瞳父子的角色与经历,同时还包括胡学迁至清华的缘由。在胡升之前的叙述中,胡学是因躲避黄巢之乱迁到歙县黄墩。这一表述与徽州其他各族十分相似。(13)然而在之后的叙述中,又称胡学功成身退、致仕南归后,“观清华山川,爰宅于兹,置菟裘于里之洋莪”,从原来的逃难形象,一改而为闲适隐退。实际上,有关清华胡氏迁移的最初情形,可从胡氏族谱的另一份记载中找到一些线索:“隆兴间,浚因往洋峨(莪)拜扫,见父老云:常侍乃戴氏之婿,其墓地元戴氏者。往年常侍为戴氏主祈,因求其地为菟裘所。戴氏曰:候梁上获大鱼日,当不靳。后果获巨鱼,戴遂践约。”(14)该文字出自胡学九世孙胡浚写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的一篇谱序,充满了传奇色彩,应是胡氏族人迁居婺源的最初记忆。可以认为,胡氏最初来到清华时依附于戴氏,后通过联姻方式获得当地的居住权与土地。当然,随着清华胡氏族人在科举上的成功,这一民间记忆,逐渐在文人士大夫记载中被抛弃,渐次形成了一个尽忠国家的儒家形象。

  二、明代中后期:宗族的发展与胡瞳父子入志

  明代以后,胡瞳、胡学父子先后进入徽州府志,与胡氏宗族的发展关系密切,也是胡氏族人与地方文人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嘉靖以前胡氏宗族的发展

  明代以降,徽州的宗族建构发展迅速,较为显著的就是跨地区联宗。联宗的出现表明徽州宗族的发展改变了宋元时期各家族独自建立谱系的进程,他们开始以一个共同的始迁祖为对象,建立一个范围广泛的宗族网络和完整谱系,这一过程在徽州胡氏宗族亦有体现。

  在徽州以胡瞳为始迁祖的胡氏并非清华一派,祁门胡氏也以胡瞳为始迁祖,当然,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建构出来的,可从贵溪胡氏加以证明。贵溪村位于祁门县南乡十二都,全村皆为胡姓,以唐末胡宅为始迁祖,因此被称为“宅公派”。目前存世最早的贵溪胡氏族谱为胡自立编纂于成化四年(1468年)的《贵溪胡氏族谱》。该谱共有5篇谱序,其中宋代1篇,元代3篇,明代即胡自立自序1篇。从5篇谱序来看,宋元时代的贵溪胡氏并未与清华胡氏联宗,也未有始迁祖上的认同。至胡自立时代则发生了改变,据其叙述:

  至五十八世,有讳福者,任姑孰守,因家古歙之黄墩,生一子讳裕,裕生伸,伸生五子,曰焰、曰烂、曰烨、曰焕、曰炼。其后,焰居黟县黄山,烂居休宁环珠,烨居休宁渭桥,焕居黟县横岗。炼讳瞳,居黄墩。唐僖宗朝,为宣歙府尹,封太常卿,卒赠金子光禄大夫,以王礼葬之,墓在吾祁门土坑。有七子,讳康、讳宁、讳仁、讳宅、讳惠、讳珍、讳学。后经黄巢之乱,各自迁焉。讳康、讳宁、讳仁、讳惠,迁居他郡,莫知其所。讳珍、讳学,迁居婺源清华。其第四子讳宅,迁居祁之贵溪,即本宗是也。(15)

  由此可以确定,至明代成、弘年间,婺源清华胡氏与祁门贵溪胡氏开始联宗。当然,婺源胡与祁门胡的联系可能很早就建立了。在祁门,除贵溪胡氏之外,尚有东乡的胡氏族人。从上引胡升《星源志》及永乐《祁阊志》中关于胡仆射祠的记载来看,南宋之前在祁门东乡许村一带就聚居着胡氏民众,他们以胡仆射为信仰而相互认同。因资料缺乏,我们无法确知明代以前祁门东乡胡氏与清华胡氏的关系。不过通过一部洪武年间编纂的族谱,可推测出祁门东乡胡氏至少在元代即已同清华胡氏构建出了血缘上的认同。该谱编纂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手抄本,从页中有“清朝改名胡家垄”且笔迹一致,可断定为近人抄录。该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编修者为胡学第十六世孙胡延宗。据谱中所载地名可知,胡延宗为祁门东乡人。关于该谱的编纂缘由,谱序中有所交代:

  延宗之生也,年踰志学,值世乱离,老成凋瘵。其于本族亲疏、世代之纪,懵然无知。幸存旧谱珍藏,什袭于颠沛流离,逃窜山林无顷焉。置遭雨露之霑濡,几至坏烂,亟葺补之。转眼又历三十载矣。恐失本真,念欲从新誊录而未能也。今者遭逢机会,休阳倪体仁亲来访,遂以凂焉,深契夙愿。按旧谱□以世代,纲举目张,一见瞭然,无毓□之□也。前所称几世祖,系先祖震五公所纪,诚为详备。(16)

  由此观之,该谱部分抄于旧谱,部分是新加。至于旧谱,从胡延宗的自述来看,至少在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前就已存在,旧谱的编撰者为其先祖震五公。据该谱载:“曾伯祖,讳应节。公生子三人,女六。长清(孙,衍字),字伯清,号清谷,行第震五。生于景定癸亥二月初八戌时,葬殁至元十五年己卯三月,葬本里大纲山尖,己向。”(17)查至元己卯年为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而非十五年,可知震五公名胡清,生活于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至元代后至元五年之间,终年76岁,是胡延宗的伯祖。因此胡清编纂旧谱的时间应在元代后至元五年以前。

  该谱除胡延宗自序外,尚有一篇婺源李和所撰的序。该序载:“此胡氏之有十五公祖,出自大唐公讳学,学生稠,稠生瑠,瑠生五子,以下支分蔓衍。十五公于丁未禧宗光启三年封公侍御。”(18)由此知,东乡胡氏以胡学为始迁祖,可称之为祁门胡氏学公派。谱中有两篇“御赞”,第一篇是颁给胡瞳的,赞中称胡瞳为“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尚书右仆射御史”,落款时间为绍兴三年四月二日。第二篇是颁给胡学的,其文曰:

  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胡……勅尔等风云禀气铁石居心奋骁锐于军前立功名于马上,闻尔誓驱戈甲,必扫攙抢,迭升霜宪之荣,用振辕门之勇,可依前件!光启三年八月 日

  告宣歙节度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中丞胡。勅如右符到奉行!……光启三年八月 日

  这一诰文可能就是程敏政所指“清华胡氏谱”上的文字,应抄录于清华胡氏谱。对比前面程敏政所引金仁本(19)《新安文辑外编》中有关胡瞳的勅诰,我们可以看出在元代时,经过胡升的修谱,胡瞳、胡学父子的地位已发生改变,原来皆属于胡瞳的御赞,现在已被移置于胡学身上。在明初,这一改变的痕迹尚未完全抹除,诰文的对象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未明确指出是胡学,只是以一个“胡”字代替。

  族谱的第三部分是第一世胡学至胡延宗兄长的谱系,但仅有他们一家(含其曾祖兄弟世系),每人皆有小传。其中胡学及其子稠、孙瑠小传记载如下:

  祖十五公侍御,羽音。公讳学,生于大唐,平巢有功,仕僖宗朝,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致仕于光启三年。父讳瞳,居徽州祁门县义成都福州一甲,殁葬本里郭园。

  二世祖,大夫,羽音。公讳稠,夫妇双穴,葬祁门县归化乡居仁都三保军荣山。

  三世祖十二,中丞。公讳瑠,生五子,殁葬祁门县归化乡居仁都三保寺家段塘下。

  由此可以断定,该谱的编纂者为祁门人。谱中认为胡瞳生活于祁门义成都福洲一甲,死后葬于本里郭园。不仅如此,胡学的子稠、孙瑠都葬于祁门。这应是胡延宗一族的早期谱系,此时两者并未统宗,至万历时期胡用宾重修统宗谱时方加以改变。

  婺源清华胡氏曾于景泰六年(1455年)编修、天顺二年(1458年)刊刻了一部族谱,胡从政、胡礼道编修,后由胡天民校正。该谱是清华胡氏首次刊印之谱,据胡天民所言:“□□□□载,考察精详,□□□□,吾族也。□不登者,非吾族也。但越星源之境而未登谱者,由走关之未至也。虽然,后世子孙不忘水源木本之自尊祖敬宗之义。或存遗文而合谱之总类者,虽未登名于谱,是亦吾宗之派,何殊于已登者耶?”(20)可知,这次修谱出于“后世子孙不忘水源木本之自尊祖敬宗之义”,许多此前谱上没有的支派都添加了上来,且范围已越出婺源。由此可知,至景泰、天顺间,胡氏已出现了跨境联宗的趋势,成化年间,婺源清华胡氏与贵溪胡氏新谱系的出现即是这一趋势的结果。透过前引胡自立所建构的谱系,也可以发现,在成化时期徽州出现了一个以胡福为始迁祖遍及徽州六县的宗族网络,这一网络为胡瞳父子在弘治年间进入府志提供了民众基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