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为什么魏晋出现了书法艺术的大爆发,王羲之的出现必然吗?

时间:2022-05-30 07:01:26 浏览: 239 作者:笔墨纸砚网

王羲之是书法史巅峰一级的人物!

如果用围棋比喻书法,王羲之就是唯一的九段,而献之是七段,余者六段以下。

王羲之的书法对于魏晋,就是整个书法史都是划时代的人物,这个人物是空前绝后的,他的出现把整个魏晋书法推向顶峰,也是他的谢世,致使书法越走越式微!

王羲之的出现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或许王羲之诞生在别的时代可能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而那个时代没有王羲之也绝不会产生另一个什么羲之!这就是伟大的人物诞生在伟大的年代,少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不会产生这种结果。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怎么没感觉魏晋时代书法大爆炸,倒是你的这个提问够爆炸的。但是,根据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潮流和趋势,王羲之的出现确实是必然的。

我们先说魏晋时代的书法出现什么大事了?其实,中国书法的发展真实情况,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出现了什么大爆炸,而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情况。

我们就从楷书是怎么来谈起吧。199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广场中心的走马楼,出土了14万枚三国吴简,震惊了考古界,这些简牍主要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地方文书档案。书法有楷书、行书和草书。

2010年,又在走马楼100米处,发掘出一口汉代古井,年代为东汉前期,是官方简牍档案的集中埋藏地。这批简牍的书法,主要是隶书。

这两批长沙走马楼发现的简牍,叫“长沙走马楼简牍”。

其中三国东吴时代的简牍,除了文献价值之外,书法的价值也是巨大。因为,这是实物证明了三国时代已经有楷书、行书和草书。

三国东吴时代《长沙走马楼木牍》里的草书这就是说,从长沙走马楼木牍书法的书体来说,完全证明了三国钟繇楷书的真实性。

本来,传统上对钟繇的书法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一场《兰亭序》论战,揭开了中国书法演变的历史疑云:到底王羲之时代有没有《兰亭序》那样的书法?楷书是不是在晋代已经流行?

因为考古发现:王羲之同时代的墓志都是隶书写的,包括比王羲之晚去世了50年的王羲之夫人的墓志,也是隶书写的,为什么王羲之有《兰亭序》这样的书法?

这场《兰亭序》的论战官司打了几十年,就是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兰亭序》不是王羲之写的呢!

那么有了长沙走马楼木牍,什么都不用说了,王羲之时代肯定有《兰亭序》这样的书法。

史书上记载的汉末已经有楷书、行书、草书,也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但是,这不等于说,在魏晋时代,已经是楷书、行书和草书的天下了,而是隶书仍然占据着主流的统治地位。

只不过,在这个隶书为书法主流的统治之下,像钟繇这样的书法,也是一支活跃的书法力量在发展。

从曹魏的钟繇到东晋的王羲之时代的150年,这支书法力量仍然没有成为书法的主流。书法的主流仍然是隶书。

但是,隶书经历了东汉200年左右的鼎盛发展,也在逐渐自我演变,演变的方向就是把隶书的弯曲笔画,尽量平直一些。

这是因为,书写汉字,最便于书写的笔画,就是平直一些的笔画。而隶书很多笔画弯曲比较多。尤其是收笔部位回锋收笔很多,这样,书写起来就会慢一些。

曹魏时代的隶书钟繇王羲之的楷书,就是提前完成了对隶书弯曲笔画的改造,所以,隶书一波三折的波画,在楷书里面就基本上没有了。所以,在东晋的贵族集团里,很多大名士,特别欣赏这种书法。例如王羲之、谢安等等。

东晋时代,中国分裂为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北朝在墓葬制度上承袭的是汉制,比较重视树碑立传的习俗,所以,这一时期的墓碑就有了新的书法面貌,这个面貌,不完全是隶书,也不完全是楷书,后来我们把它叫“魏碑”。

其实,“魏碑”这种说法,从书法时代特点来说也是正常的说法,例如汉隶,唐碑。但是,唯独“魏碑”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就有些模糊了。

仿佛因为是北魏时代,所以是北魏的书法。

这就把书法的自觉演化的过程给模糊了。

事实上,如果南方没有沿袭曹魏禁碑令的话,那么与北魏的书法应该是没有太大区别。可能照样会有很多“魏碑”书法的。

东晋时代的《爨宝子碑》例如,在云南发现的东晋《爨宝子碑》,有人认为是隶书,有人认为是魏碑,也有人认为是向楷书的演变。

其实像《爨宝子碑》这个书法,就是汉隶,到了魏晋时代在自觉演变的见证。

隶书与我们后来的楷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不是书体问题,而是承传关系问题。

隶书的承传关系非常复制多样,而楷书的承传关系写对比较统一。

所以,隶书自觉演变的书法风格就非常多样,这就是“魏碑”书法的风格为什么那么多的原因。

因为“魏碑”是从不同的隶书演变而来的,而楷书是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承传系统,这个就是钟王系统。

所以,到了唐代一直以钟王的书法为正宗了。

我们集中总结一下:

魏晋时代的书法仍然是隶书时代,但是隶书也在继续演变。

钟繇的《宣示表》钟繇王羲之首先演变成功楷书,但是楷书只在一部分人中使用。

大量的书法使用者与钟繇王羲之同一时代的时候,他们也在改造隶书。改造的慢的就是“魏碑”这种楷书。这种楷书隶书的影子比较多一点,但是,也有非常接近钟繇王羲之书法风格的。

在魏晋时代确实 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字体。例如魏碑、楷书、行书、 草书。同时,也少量使用篆书,隶书是比较常见是书法。

南北朝结束以后,唐代书法统一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主流书法。

这不是唐代的强制措施和行政命令,而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因为,汉字书写最便利的书法还是楷书。

在南北朝后期的东魏-北齐和隋朝,使用楷书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说明像王羲之的书法确实有历史的必然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