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一等奖作品,大家看看怎么样?
看到这个问题的邀请,我也进来发表一下看法,不管兰亭奖不兰亭奖,就事论事。
这三张作品的作者,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书法的“拙”之美,以拙为美,始于清代朱耷、郑板桥,兴于今。可是,带有“拙”之意味的书法不见得都能有美感,“拙”也有可能成为拙劣,也就是丑。
第一张,原谅我着实看不懂好在哪里。从字形和章法布局来看,作者肯定有练过书法,但从笔画上看,基础似乎一点都不扎实,明显运笔不稳。字的笔画里带有隶书和篆书的写法,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吧!
第二张,咋一看,让我联想起张旭的《古诗四帖》。不过这作品看起来乱七八糟,作者在写的时候应该没有喝醉酒,更没有处于癫狂状态,却要涂成这样,明显做作。有些草字虽然让人难以识别,但字形笔画美观,而此作品看起来丑,还有浮躁感。从作品左侧的小字可推测,作者平时写字不怎么认真。
第三张,我记得“八大山人”朱耷的书法风格差不多就是这样,看来作者在书法方面的造诣还是不错的。不过刻意处理的地方太多,失去了自然书写的意味。
我看都是剑走偏锋,而又千篇一律的感觉!
这些书法都是,所谓写自己书法的理论下的畸形产物!我不是反对写自己的书法,我反对的是没有笔法的写自己书法。或许是某些人只能评价这种书法,亦或是只喜欢以这种评判标准去衡量书法。总之,这种书法再横行于世,我觉得书法将继续混沌,或者是更加混沌!
咱们看第一篇书法,隶书能写到这种地步,我的观点是太悲哀了!再冠名以兰亭奖,我感觉是书法界的耻辱!没有笔力致使字浮在纸上,这个不说!毕竟能墨色入纸也不是这等水平能写出来的。可是,那横划处理得想木棍似的,要么感觉都是故意弄得与传统不同的感觉,是有所改变是好,也不能越变越简单,越变越拙劣吧?还有那转折的处理,隶不隶,篆不篆的,求新都求到败笔了!
第二篇书法的章法与墨法还可以,其余的呢?提按,笔力都不成!有地方笔划交代不清,还有败笔也不少,再有就是怎么看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好了!最后这篇我也不醉评论了。总之是不忍观!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