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创始人之一“遭遇冷眼”,杨再春书法为何风光不再?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说起杨再春,喜爱书法的朋友大概不会陌生,因为杨再春是中书协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本人的书法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甚至可以说是风靡一时。但是,为什么说杨再春书法风光不在?我想这里面还是有原因的,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
1.“墨人”书法家看过杨再春以前的书法视频的,想必都会对他印象深刻,他讲课时面带笑容,看上去很和蔼,亲切。杨再春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又整天与笔墨为伴,所以“墨人”就成为了他的笔名,由此看来,书法家的一些故事总是那么有趣。
2.“杨氏”书法曾风靡一时杨再春也是较早的在中央电视台开办书法讲座的书法家,而且他也是享有特殊津贴的书法专家,行家评论他的书法是:其书法“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这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了,杨再春对汉隶,魏碑,二王行草都有研究,而他最著名的也就是他的草书,看他写得草书,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那种感觉,仿佛就让你徜徉在书法的海洋里。杨再春的书法,普遍用墨比较重,其实用墨也是一个书家的特点,有些书家就喜欢用浓墨,笔笔送到,而有的书法家就喜欢用淡墨,喜欢出现飞白的效果,使整篇书法看上去瘦硬劲挺。这都可以表现出书家的个人风格和书法特点。
3.书法讲座也引起很多争议我也看过很多杨再春讲解书法的视频,在他的书法视频里内容很多,讲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了很多书法家的字体,但是我看到在有一次的书法讲座里,杨再春讲到了欧体,并且做了示范,我看下方的评论,几乎没有一个说好的,看他讲解的欧体,确实没有欧体的面目,反而多了一些他自己学习的汉隶,魏碑的味道,虽然说,欧阳询的《九成宫》是有一些隶书的笔意,但是几乎看不出,只是有一点笔意在里面,整个字体还是规矩的楷书,整个书体还是楷书的章法布局和结构。从这里看来,我得一个书家虽然要广泛涉猎,但是能够精通一两种书体就很不错了,因为中国书法史上,每一种字体都是一座高山,一片大海。想要吃透是没那么容易的。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书家自身擅长哪种书体的问题,比如说杨再春,他可能擅长的就是魏碑,行草书一类,如果遇到像欧楷这一类纯正的楷书,恐怕效果就不那么好了。
3.杨再春书法为何风光不再?年纪大一点的书法爱好者可能知道,杨再春在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盛名。他在潜心研究书法的同时,还热心书法教育事业,主编了很多书法教育论著,他身体力行地传播着书法文化,培养着书法人才,在1976年,他就和范曾,刘炳森,苏士澍一起创立了“北京书学研究会”,这就是中书协的前身了。
并且杨再春积极倡导“笔墨当随时代”。至于为什么说,杨再春的书法风光不在了呢?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的书法已经留在那里了,只是随着人的年老,不再进行一些活动,也就自然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只有在网络上频频出现的才会被记住,就像如今这么红火的“田楷”,假如没有了网络,又会有几人知道呢?还有曾经的“硬笔书法第一人”,随着庞中华近几年的淡出,他的书法又让多少人提起了呢?
然而,这也不是“身谢道衰”,这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在这些老一辈书法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又会有一批年青的书法家出现,因为中国的书法是会延续不断的,只要有这个前提在,老一辈书家的“风光不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
杨再春的书法曾经确实风靡一时,尤其是九十年代的时候,他的字帖、光盘很受书法爱着爱者欢迎,我是2004年开始学习的书法,当时课堂上还使用了杨再春的光盘作为教学材料,我还依然记得他讲的内容,讲的是书法书写中容易出现的毛病,比如“鼠尾”、“蜂腰”等等,光盘好像叫《书法病院》。
他们这一批老书法家其实还有刘炳森、启功先生等等,都曾经非常的火热,他们首创书协、举办比赛、策划展览,和那个时代一样,充满着激情和梦想,几十年过去了,书协成熟了、社会进步了、经济也发展了,但是他们渐渐的离我们远去了,提到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不管书法水平如何,那一代人的创业的激情和信念真的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之所以大家不再提起这些老书法家,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1、首先我觉得这个和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有关系,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现在书法爱好者的审美取向也发生着改变,好新、猎奇、追求变化是当今的书法爱好者常挂在嘴边的。
2、整体书法水平的提高,随着各种各样的书法培训班、书法院、画院、大学的书法专业的成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书法,书法老师走向职业化、专业化,整体的书法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欣赏品味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网络的兴起,知道的书法家也越来越多,了解的古代的书法家也很多,书法的审美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3、这些书法家年龄大了,有的已经去世了,参加的社会活动少了,在公众的曝光率也低了,慢慢也就淡出公众的视野了。
谢谢邀请,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不二斋!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