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这行的祖师爷是谁?
书法的鼻祖应是那个没有留下名字的甲骨文的雕刻者。因为就现在考古而言,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的书法应是最早书法,说它是书法,是因为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而甲骨文也是具备章法的文字,汉字的书写艺术也已具备,那时书写工具是刀笔。只是甲骨文因年代等种种原因没能留下刻字者的名字(这里不说姓名,也许那时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氏),故无从考证了。
我觉得应该是王羲之吧。
楷书和行书哪个出现的更早?为什么有人说行书出现最晚?
书体演变历程是:甲骨文(商朝)――金文(西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初)――隶书(秦)――草书(汉初)――楷书(汉末)――行书(东汉末年)。
楷书萌芽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五代。而行书之称最早出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张怀瓘在《书断》有言:“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张怀瓘认为,行书由楷书转化而来,是楷书的变体。因此,楷书早于行书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行书没有规范固定的写法,清人刘熙载在《书概》中曾言:“从有此体(行书)以来,未有专论其法者。”习学行书,只可以“无法”求“有法”,从多变个性中去把握其一般规律,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多,也是书学者云集之所在。大才子苏东坡就曾指出,“自古以来工书者大多善行书”。
抱庸妄谈。
谢邀
这个问题我正好前几天查看资料的时候,看了一下中国字体发展的一个状况,彻底了解了一个中国书法字体的发展过程。
其实道理是很简单的,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问到楷书和草书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就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中国字体的一个演变过程: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篆书
这里的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李斯统一了六国的文字,统一过文字统称为小篆。
隶书
隶书的出现加快乐传书的书写速度,隶书的代表作有秦隶和汉隶,汉隶达到了隶书的一个巅峰状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隶书字帖,大部分都是汉隶。
草书
草书包括了章草和今草两种。章草,是指的把隶书草书化,主要是提高了隶书的书写速度,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草书的出现要比楷书和行书要找到很多。今草,金草往往指的是把楷书草书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草书。
楷书
楷书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隶书的书写速度,一方面是简化了隶书的书写方法,使其更加规整简洁,楷书的巅峰时代是在唐代,唐朝把楷书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包括我们见到楷书四大家,其中有三个就是唐朝的。这里也不排除唐朝对于文化的一个重视情况。而楷书大体上分两种,一个是魏碑,一个是唐楷。
行书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今草书两者之间的一个书法字体。所以他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应该晚于楷书。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