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为何晋唐以后的书法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2-05-30 11:34:46 浏览: 47 作者:笔墨纸砚网

书法艺!术从美的角度来讲,晋朝至唐朝已发展顶峰,颜体、柳体、趙体及其行书、狂草都已形成了大章,隶书、篆体均巳形成大章,而且从艺术的角度讲其造诣达伴着诗词歌赋及其所有文章的直版手书,其艺术性达到了顶点,且有所书内容的文彩相伴,使其光点流光溢彩。直至宋朝,便有很多人转向了绘画艺术,加上宫庭提倡和重視,至使绘画艺术在宋朝又走向了顶峰。元、清系吸大汉文化,因此不可能对书法和绘画艺术有突出的发展。而民国系战乱时期,至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开始是百废待兴,现在又是高端转形,高科技、电脑电子的社会,加上百业尽如学科,人们已无暇多从书法,绘画,尽管书法、绘画还在广泛应用,还有广泛的领域,但它已不是人们崇尚的主体,因此直晋唐后书法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有所后退。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没有那样严重。我们先说说晋唐书法问题。

什么叫“晋唐书法”呢?说白了,就是指王羲之的这个书法体系的主流书写法。

这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三大书法。

所以,唐代以后,书法就是这三种主流书法。其它书法,例如,隶书、篆书等等,都基本完全退出实用领域了。

顺便插一句话,篆书不像隶书,完全不使用,但是,仅仅是理论上的使用。比如,小学文化课,古人都要学《说文解字》,所以篆书也学习,但是,实用领域基本很少使用。

既然社会实用领域都在使用楷书、行书、草书,其他书法当然就要衰落

所以,唐代以后,书法也只能按照晋唐规范来学习书法,而且,书法的主要价值,就是实用。

这种以实用为基础的书法,发展到明清时代,官方进一步规范书法的实用性,所以,书法实际上就成为实用工具了,这样,书法也进一步的僵化了。因此,有一定的停滞不前。

那么,书法,是不是要永远“向前”呢?我们认为,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因为,书法的本体就是文字,就是一种实用工具。

你不可能因为书法,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把书法变成纯粹的艺术吧?

所以,不管是晋唐的书法艺术高峰,还是明清的书法僵化,书法的实用工具本体,始终没有改变。

这就是说,我们从唐代起,到今天为止,仍然还保持了王羲之创造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三大书法样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明晋唐书法体系,也是最符合汉字发展要求的,因此,没有根本改变的必要。

中国的汉字经历了篆书和隶书、楷书的三次大的变革。

其中楷书是最后一次变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变革。

如果把隶书是变革成功从汉代算起到唐代,也只有八百年的时间,而楷书从唐代算起,至少1300年了!

历史证明,楷书体系下的行书和草书以及楷书,是最符合汉字的形式。

所以,我们今天的汉字,即使叫做简化字,也还是晋唐楷书体系。

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见证。

但是,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文字输入化的时代了。

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已经彻底分离。因此,今天我们谈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看,如果就艺术性来说,是无法与实用性并驾齐驱的。因为社会实用是第一位的,艺术只能是附属的第二位的。

因此,就会出现馆阁体书法。这种书法主要是实用性和社会规范流通性,从社会学来说,这不叫退步而叫进步。

但是从艺术性来说,当然是退步。

但是,晚清碑学的兴起,也是书法复兴的希望。

从实践来看,书法还是跳不出晋唐书法范式的,但是,引入碑学,也是对帖学的丰富。

我们希望更多的书法家积极参与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实践,振兴书法,创造奇迹,我想,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艺术不是空想,而是一种实践,究竟什么样的书法,会超越晋唐美学,只有实践能够证明。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