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临摹董美人墓志铭?
隋文帝第三子杨秀,有爱妃董美人。杨秀爱之极深,却不料19岁即去逝,杨秀乃撰文刻碑,世间便有了书法精品《董美人墓志》。
一、《董美人墓志》概况
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立,清嘉庆、道光年间在西安出土,后为上海藏家购得。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原石被毁,可惜,清末被毁文物太多。
二、书法特点
隋代书法,上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
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
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不同,但是部分地方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
三、临习要点
1、在用笔上以方笔为主。
董美人在隋碑中属峻严方饰一类,欧阳询书法受其影响较多。
此墓志的转折、竖画起笔丶捺画收笔皆成方截峻厚之貌,欧楷与之相似。
但细心体会,其转折勾提虽取方势,却决无脱肩露骨、圭角丛生的习气,方而圆润。
此墓志中,很多字的精微细腻极大地丰富了笔法,使其方劲挺拔中显出灵婉清畅。
如“次”字首画起笔轻灵扭动,“临”字左竖直中含曲,充满弹性,“雪”字以行书笔意书写,牵线生动。
2、结体平整工稳,但整而不板,平中含奇。
受六朝书风影响,董美人很多字结体宽博,如“州、次、比”等打破结构常规,不避其宽,反而空灵有味,这在唐碑中不多见。
而“章、年、兴”等字的横画杂以隶意,极尽伸展之势,增添了动势与古意。
此墓志中,随处可见通过揖让、错位、穿插等手法,使其造型生动、灵活多变、平中寓奇。
3、章法布局疏朗合度,虽有界格,字势却能各尽其态,不受影响。
在横成列竖成行的格局中亦有细微的变化,尤其从横向来看,左右字之间的错落有时是极为 明显的,这自然増加了整体布局 的动感,疏荡活脱之气得以显 现。
四、结语
整体而言,《董美人墓志》笔法上的精微细腻、字法上 的古雅生动、章法上的空灵疏荡,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此墓志书风似一妙龄美女,神清骨 秀,丽质天成,在这成 熟与不成熟之间传达出一种迷人的魅力。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大家好,我是景堂书法。
今天翻看悟空问答偶遇此问题,因为近来一直在临写《张玄墓志》,风格与《董美人墓志》接近,所以关注了一下。看看朋友们的回答,有所启发,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也谈一谈,供参考。
我记得《董美人墓志》是隋朝墓志,其书法笔法含蓄秀丽,布局舒朗整齐,字体结构严谨,算得上是秀美风格的作品。是魏碑向唐楷发展的典型作品,已经完全楷化,几无隶意。(自己的记忆,未经资料核实,如有错误,恳请指正)前文说与《张玄墓志》风格相近,只是外在表现,《张玄墓志》是典型的魏碑字体,其隶意明显。
题主附图作品写的挺好,但应该是唐楷作品。至于临摹对象好像是欧体,“寿”字是九成宫中的字,写的很到位。不过,线条有些薄弱,不如欧楷的厚重,可能受时人的影响。
至于《董美人墓志》的临摹,我没有做过,但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字帖,其临摹方法上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还是要遵循的。首先,学习一个字帖,要认真读帖,把握其笔画结构特点。其次临帖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我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要遵循局部、对比和重复的原则,我觉得放在这里也适用。另外,线条训练还是有必要的,所以,适当进行一下篆书的练习应该有好处。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不到之处,还请谅解。
觉得喜欢,麻烦关注一下,记得点个赞哟——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