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历史文献

赵孟頫倡导“二王”的书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时间:2022-05-30 15:25:03 浏览: 252 作者:笔墨纸砚网

谢邀。在蒙古人还未推翻宋朝之前,人们对宋末一意因袭,不思创新的怒张燥露、师法不古的书风,已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这就是赵孟頫力求复古,崇尚二王,而能确立有元一代书法新风的主要原因。

那么,赵孟頫在书法上倡导二王的具体表现有那些呢?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学术上树立学习二王书法的正统性和必要性。他在诗中盛赞王羲之: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裹鲊若能长住世,子鸾末必可惊人。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在《兰亭十三跋》中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意,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即已废的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在所作《宋元人诗笺册》中说:“若今子弟辈,自小便习二王楷法,如《黄庭》、《画赞》、《乐毅》、《保姆》,不令一毫俗态先入为主,如是而书不佳,吾不信也”。“学书须学古人(晋人),不然,虽秃笔为山亦是俗笔”。限于篇幅不再摘录,由此可见赵孟頫在倡导二王书风上,不是要写一部煌煌巨著一鸣惊世,而是利用各种文字形式,如溪流般渗入学书者的心田,催生出有元一代继承传统而出新的学书风气。

二是赵孟頫身先亲为学习古法,为天下学子立则。赵汸在跋赵书《东方朔画赞》中说:“闻文敏公门下士言,公初学《智永千字文》,临习背写五百纸,兰亭亦然”。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二王诸帖及简扎,松雪朝夕临摹,盖于冥会神契,故不但书迹之同,虽行款亦相似。赵孟頫日写万书而能笔笔精到的功夫,连董其昌都大呼“吾不如赵“。

正是这种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学习晋人而又能自出新抒的学书精神和作为,成就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大师的根本原因。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谢谢邀请!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攻书法,精绘艺,擅金石,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他也善写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有“赵魏公好学尤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遍,盛名光照四海”之说,被称为“元人冠冕”。

在元代书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转而取法书圣二王时,而倡导书坛“革命性”运动的领军人物就是一代宗师赵孟頫。他穷其一生追随二王”一脉书法,把“崇古”诠释到了极致。赵孟頫五十七岁时才得到了僧独孤所赠的定武兰亭帖拓本,曾先后为之题跋十三次。在《松雪斋摹古》册页中,赵孟頫共摹了12个帖子,前三帖为摹王羲之,后九帖为摹王献之。

他在继承二王笔法的基础上,创建出儒雅遒劲、刚柔并济、淸和洒脱的书法境界,以鲜明的领创精神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卓立于当时的书坛。他在跋语中说:《兰亭》诚不可忽,专心而学之,使可名世。

赵孟頫取法二王,倡导以右军法度为宗,他每临摹一法帖,多至数百遍,通过博釆众长、贯穿斟酌,形成其流利飞动、温润而雅的书风,天赋、勤奋二者促使了他的书法成功,其用功之勤是常人所不能及也。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不仅笼罩元代、影响明清,连董其昌、傅山等到了晚年都对赵氏书法无不叹为观止。人们对二王书法的热衷追捧是与他的积极倡导、引领推崇密不可分的。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冷僻的文学常识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大学学书法专业,需要读些什么样的书呢?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