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起源是什么?
简答:书法的起源是文字(指中国汉字,后同),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的可能。大家认可的文字起源是结绳记事、契刻文字。逐步发展到甲骨文、金文(含钟鼎文)、大篆等。文字的形成就有了书法。特别是文字约定俗成后就有了一定意义上的“书法”。有人说甲骨文是书法的起源,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准确。应该说有契刻文字时,就有了书法。当然契刻文字包含书法,但书法(指契刻书法)不等于契刻文字的全部内涵。文字的演变,书法也跟着演变,文字(汉字,后同)永远是书法的母体。离开了文字就没有了书法。无论你把书法说的如何神妙,它只是文字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尽管书法的功能作用如何变化,但它永远逃不出文字的交流作用。这样说,不知小编满意不?
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中国的书法应起源于竹笺记录的运用,至后来纸的发明和技艺的综合延伸吧。谢谢!
张广彬学启体书法确实很像,他自称是启功关门弟子是真的吗?
记不清这是网上出现的第几个自称是启功先生的关门弟子了,相比其他几个,张广彬先生应该算是名气比较小的一位了。尽管在张广彬并不多见的资料中显示,他也有着中国书协会员的身份,但是,无论是张广彬还是他的作品,在书法界的知名度都极为有限。张广彬先生和他的启体书法
我愿意相信张广彬先生的确是在书法方面请教过启功先生的,关门弟子之说却未必可信。惊龙轩在前面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过,启功先生曾多次公开说明自己并无书法弟子,他教的都是中文系的普通学生。由此可见,现在大多数打着启功先生书法弟子名号的人,其实很难得到真正的认可。
倒是有几个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家,诸如秦永龙先生等人,他们确实长期跟在启功先生身边耳濡目染,在书法方面受益良多,但是他们的资料中也很少提及自己是启功先生的书法弟子。那些言必称启功先生“四大弟子之首”、“启功先生关门弟子”之类的人,要么就是虚张声势,要么就是想借此炒作罢了。张广彬先生书法作品
偶尔也能在网上看到张广彬先生现场书写作品的视频,虽然视频效果大多不太理想,但是还是能看出张广彬先生对学习启体书法还是下了些功夫的。神韵暂且不提,至少也有了几分形似。但是从张广彬先生发布的一些书法作品来看,其实他很多时候创作作品并非是采用启体,而是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当然,凭张广彬先生的书法功力和他自己的书风,要想在书坛立足并不容易,更别说产生什么影响力了。之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刻意模仿启功先生的书体创作,无非就是想引起更多的人注意,借以博得几分虚名。
如果你用心找一下关于张广彬先生书法的介绍,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师承启功先生,心摹神速,潜心颜柳,深得先生真传。05年后拜师于张海先生门下,先生不吝赐教,作品古朴典雅、秀键灵动,在当今书坛独领风骚。启功先生书法作品
看来张广彬先生不仅是启功的“关门弟子”,应该还是张海先生的得意弟子。可惜的是,张海先生自从从书协主席的位子上卸任之后,影响力大不如前,对他书法水准的评价也争议颇多,当年风光一时的张海书法作品现在的市场行情一再遇冷。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张海先生书法弟子自居已经意义不大,还是启功先生的名头比较靠得住。所以,张广彬先生放下自己习惯的书风,坚持模仿启体书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惊龙轩并无刻意贬低张广彬先生书法水准的意思,因为对张广彬先生并不熟识,不排除有诸多误解或疏漏之处。以上文字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请说:馆阁体!不过现在被叫所谓的启体了……悲哀!
-
匿名2023-09-26 11:30:02每一首都让陶醉其中。
-
1.需要文学常识,生僻成语以及名篇名句背诵 1、“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2、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说吃嘛嘛香的人叫什么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
-
学篆刻怎么入门? 您好,分享几本我看过而且觉得不错的书,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篆刻艺术》 刘江 浙江美术出版社 2. 《篆刻五十讲》 吴颐人 上海书店出版社 3. 《
-
我想第一,应该读一些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字的来历、演变,历代有哪些著名的书家,有哪些重要的流派、文字风格等等,这些都应该了解。比如刘恒著的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朱天曙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