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今人写诗、词一定要遵循格律吗?你如何看待格律?
我认为如果作诗都按格律循规蹈矩,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毛主席说过:“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推陈出新″就是要求现代人大胆创新,不要被格律约促一成不变地生搬硬造。
现代人学习现代文化,作诗应显浅易懂,意境鲜明,顺口溜就可以了。
我相信社会在发展,今后的诗人作诗也在发展。现在许多诗人不按格律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毛主席、郭末若等诗人写出闻名世人的诗篇是不按律去写的。这就证明了时势的发展只能是后浪推前浪。
今人创作诗词需不需要遵循格律要求?针对这个问题,个人理解,首先你得理清什么是格律?打个不确切的比方,你坐在飞机上可以翱翔蓝天,但飞机是载体。当你孤身一人想象大雁一样振翅高飞时,那结果就不是翱翔蓝天而是仙游天堂了。
那么,什么是格律诗词呢?我们说,所谓格,就是样式,是标准定式。所谓律,就是规矩,是规范。就如国家法律规定我们的行为规范一样,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带有强制性的意味。
格律诗,简单而言,就是结构严谨,字数、行数有限制,字音平仄、韵脚有规定不能乱用的诗文。同时,律诗还讲究对仗相粘起承转合等等其他要求。
而格律词从广义上说包含在诗内,故有诗馀之称。格律词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揉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曲调以及外来音乐(主要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梵音)而形成“燕乐”的歌词。最初是与曲调相配用来歌唱的。后来,辞与调逐渐脱离,故有按谱填词和倚声填词之说。在音韵上,格律词除了严分平仄外,还讲究平分阴阳,仄分上去(另有入声),这是与格律诗不同的地方。
格律诗、词的共同点除了协律外,都要求做到醇雅蕴藉,不能浅俗直突。并且,同时都讲究气韵与境界。
站在这个立场上分析,格是框架,律是音调上的抑扬,而境界则是实质性的内容,如能三者合一,当然就文彩飞扬魅力无穷。这是我个人所期望达到的。故此,我个人趋向遵守格律。并非是因循守旧,而是觉得一种文体形式经过无数先贤千锤百炼后,已经有了标准规范并完全成熟,在摸仿而不能超越时不妨遵守旧规。
但是,当格律与意境发生冲突了呢?到底是遵守格律还是挽救意境?况且,现在的普通话发音也与古音有了较大区别,我们在创作诗词时是不是也一定依样画葫芦按古谱呢?就象中华诗词学会按《中华字典》的发音而推荐的“新韵”一样?我个人认为,境为先律为后。现代人创作诗词,可以在原格律的要求上尝试突破也未尝不可。这就象诗词曲相互争奇斗艳一样,相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