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词文学

李少君:何谓诗意?如何创造诗意?

时间:2022-05-27 15:11:08 浏览: 6 作者:笔墨纸砚网

诗人写诗,都是要追求一个诗意。

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诗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可谓说到要害。

那么,什么是诗意?

诗意,按《现代汉语词典》: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按一般理解,诗意,就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深情赞美的,有热爱歌颂的,也有批判反讽的,等等;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有用象征或隐喻手法的,等等。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所以,《现代汉语大词典》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无定法,诗意有多样含义和特点,是一个多变的概念。诗意,可能是一个细节,凝聚情感和记忆的细节,比如米沃什有一首诗《偶遇》,里面写到一个细节,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只兔子跑过,伸出手指了一下,整首诗围绕这个手势展开,回忆,怀念,含蓄而韵味无穷。诗是这样写的:“黎明时我们驾着马车穿过冰封的原野。/一只红色的翅膀自黑暗中升起。/突然一只野兔从道路上跑过。/我们中的一个用手指点着它。/已经很久了。今天他们已不在人世,/那只野兔,那个做手势的人。/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它们将去哪里。/那挥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沙沙声。/我询问,不是由于悲伤,而是感到惶惑。”

诗意,也可能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绪,诗人沉浸其中,独自吟咏,比如拉金的诗歌《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此刻青白的晨光梳理着鬓发,/往事击中心房,仿佛脸上掴一记耳光; /撑起手肘,我凝望着白雾/漫过窗前。 /那么多我以为已经忘掉的事/带着更奇异的痛楚又回到心间/——像那些信件,循着地址而来,/收信的人却在多年前就已离开。”

诗意,也可能是一种强烈感受,一段深刻的感情,让诗人反复回味、加深,比如叶芝的《当你老了》。

诗意,也可能是脑筋急转弯,或有点类似“禅”的顿悟,观念的转变,逻辑和思维方式的转换,现代诗很多就是观念诗,让人耳目一下。

诗意,也可能是一个突然的想法,一种新的理念,带有理想色彩和乌托邦性质。

诗意,也可能是对某种旧的僵化的习见的反拨、纠正冒犯乃至颠覆,当然背后可能是人性的挖掘和人性的深入、改变或进步。

诗意,还可能是一种大的关怀,一种情怀,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

此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即使处理同样的题材,各地的诗人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同是写山水之“静”:

中国南朝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一种中国美学的空灵悠远,在大自然中,人的寂静,心灵的寂静,显得深远。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诗句:“世界上所有的寂静都跑来跟我坐在一起”,则是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一种与世隔绝的深刻的孤独。

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则很有现代感,突出机器声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

特立尼达岛的诗人沃尔科特的诗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渔民,意识不到他们正在穿越的寂静”,既肃穆又迷濛,还有某种梦幻感,仿佛一幅印象派的画。

美国诗人罗伯特·潘·沃伦的短诗《世事沧桑话鸣鸟》:“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认不出是什么鸟,/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寂静。”

沃伦描述的这种寂静有一种直抵内心让人震动的力量,是人在经历沧桑后向往的境界,一种真正的内心的安宁,这样的寂静如古寺钟声一样深远而悠久的力量,长久地存储于记忆之中。

人们经常说好诗难以翻译,其实,有些诗意是可以传递的,比如这个“寂静”这种感觉,人皆有之。而诗,本就需要人内心安宁时才写得出来,所以诗人对寂静总有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当然,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之美是很难翻译的,比如音律,比如氛围感。

所以有人说,能翻译的是意,难以翻译的是美。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有自己独到的呈现方式,那就是对“情境”的强调。

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但他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涵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在此境中,心与天地合一,生命与宇宙融为一体,故能心安。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也可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具体场景,镜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湎于安闲适意之境中,心中惬意溢于外表,而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目睹万物之欣欣向荣,内心亦欣喜复欣然;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蕴蓄。

王夫之说:“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曰:“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故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

境,乃心物相击的产物,凝神观照所得。情境,其本质就是将情注入境中,自成一个世界;或者说,用境来保存情,使之永存,使之永远。

情境,有情才有境。在情的关照整合统摄下,主客融合,物我合一,造就一个情感的小世界,精神的小宇宙,形成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理解。

情因有境得以保存长久,境因有情而被记忆,有了生命,有了回味。

古人认为万物都是有情的,世界是一个有情世界,天地是一个有情天地。王夫之在《诗广传》中称:“君子之心,有与天地同情者,有与禽鱼鸟木同情者,有与女子小人同情者……悉得其情,而皆有以裁用之,大以体天地之化,微以备禽鱼草木之几。”

古人推己及人,由己及物,把山水、自然、万物当成朋友兄弟,王维诗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李白感叹:“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清照称:“水光山色与人亲”。

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歌中,“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宇宙是“有情天地,生生不已”。天地、人间、万物都是有情的,所谓“万象为宾客”、“侣鱼虾而友麋鹿”、“小鸟枝头亦朋友”等等。情,是人们克服虚无、抵抗死亡的利器。世界,是一个集体存在、相互联系、同情共感的命运共同体。

张淑香称之为一种彻底的“唯情主义”,这种“唯情主义”认为世界万物都有着“一条感觉和感情的系带”,并且由古而今,“个体之湮没,虽死犹存,人类代代相交相感,亦自成一永恒持续之生命,足与自然时间的永恒无尽相对恃相呼应”,从而超越死亡的恐惧,肯定生命本身的绝对价值。

情境,就是情感的镜像或者说储存器,个人化的,瞬间偶然的,情感在此停留,沉淀,进而上升为美。情境是一个情感的小单位、小天地。细节、偶然、场景,因保存了情感才有意义,并建立意义。

这样一种对诗的认识和理解,是我理解和创作诗歌的一个基础。当代生活由于其快捷,移动区域扩大,空间和时间感都改变了,比如由于偶尔性增大,细节、具体场景、瞬间感受,就可以作为一个个情境单元,也成为了诗的主题和关照对象。

我非常清楚我是一个当代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有着当代人的喜怒哀乐,但我仍然希望我的诗歌里保存着情感、感受和意义,于是,我经常截取一个个“境”,类似对现实的切片,来储存这一切,并试图永远保留之。

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诗意。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有关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