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词文学

古代写诗的人都会背诵平仄口决吗?有口诀吗?

时间:2022-12-07 22:56:52 浏览: 68 作者:笔墨纸砚网

古代写诗的人都会背诵平仄口决吗?有口诀吗?

古人写诗不会背诵口诀,但是也会刻意的去押韵。

古代写诗其实和我们现在写文章一样抒发内心情感,只是有的诗人水平比较高写的比较好,当然也存在不太好的。众所周知,每一种诗的格式方面都有它的要求。就像我们现在的议论文、记叙文等等。古代人在写诗时候也会考虑是否押韵或者是压什么韵。虽然没有我们现在学习的那么系统但也是基本上成型。

古代诗人在写诗时也会反复的斟酌自己的用词是否准确押韵。诗人对待自己写的作品也是很认真的,用词方面也相当严谨。

虽然说写诗注重的是自己感情的挥发,但其实写诗也是有一定套路。像八股文,词句之间都是有他固定格式和要求。每一种诗句它的格式和形式上都有要求,这也就使得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这个格式来写。

那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怎么来记呢?只要知道格律诗规则、交替、相对、粘、忌三仄尾、忌三平尾、奇数句仄声收尾,偶数句押韵就可以了。比如:

七言律诗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那么,第二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句、第六句、第七句、第八句类推。

如果说是某个字是平还是仄,这个一般也不需要特意去记,像我们现在讲普通话,第一声、第二声就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就是仄声。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格,古诗词中的律诗、绝句等必须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

初唐时期近体诗(格律诗)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定,四种平仄相间的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规则组合成了四种诗体。格律诗在唐高宗时期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举子们作诗时“平仄”有问题就会被淘汰了。不过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考虑平仄,很多诗人喜欢写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这类诗体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古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用这个来宣泄自己的某一种情感,押韵是他们对待自己所作诗的一种要求。

古代关于音律的诗句(按音律的古代诗分类)

1.按音律的古代诗分类 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为: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

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2.形容音律的诗词 特地整理了一下,缺少的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积极的】欢快 愉快 喜悦 温柔 浪漫 美妙 高雅 舒畅 悠扬 灵动 可爱 甜美 动听 年轻 有活力 洒脱 飘逸 超脱 自在 振奋 劲爆 动感 沉稳 热情 幽默 振奋 鼓舞 亢奋 兴奋 清新

【中性的】平静 深沉 深邃 宏大 辽阔 雄伟 震撼 荡气回肠 激情 激昂 悲壮 悲凉 凄凉 沧桑 迷幻 朦胧

【消极的】难过 悲伤 忧伤 怀念 思念 寂寞 忧郁 孤独 哀伤 哀怨 悔恨 愤怒 恐怖 紧张

3.按音律的古代诗分类 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为: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bai用平韵、一韵到底。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du: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

排律至少十句zhi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 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

(注意:dao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专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

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属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

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4.请高人系统解释古代诗词的音律 平仄 声律专名。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一三五不论”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

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

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洁明快,但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型便不适用。

对与粘 诗律术语。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即仄对平,平对仄。

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粘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1.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2.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1.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3.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4.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七绝和七律依此类推. 当然,如果写现代诗就无须这样了。

5.形容音律的诗词 特地整理了一下,缺少的大家可以继续补充:

【积极的】欢快

愉快

喜悦

温柔

浪漫

美妙

高雅

舒畅

悠扬

灵动

可爱

甜美

动听

年轻

有活力

洒脱

飘逸

超脱

自在

振奋

劲爆

动感

沉稳

热情

幽默

振奋

鼓舞

亢奋

兴奋

清新

【中性的】平静

深沉

深邃

宏大

辽阔

雄伟

震撼

荡气回肠

激情

激昂

悲壮

悲凉

凄凉

沧桑

迷幻

朦胧

【消极的】难过

悲伤

忧伤

怀念

思念

寂寞

忧郁

孤独

哀伤

哀怨

悔恨

愤怒

恐怖

紧张

6.古代诗歌 音律分为 五音和七音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这个“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1、2、3、4、5、6。后来又加上二变,即变宫、变徵,变宫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7”,变徵近似现代音乐简谱中的“4”。

我国传统的音乐中没有和“4”相当的音。五音加二变,合起来叫做“七音”或“七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七声音阶: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

1L:Oo~P M0 X^6tU6\i0 古人常把五声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 9}{5ECcO$@8z0闪吧新社区2Z I PruR 因此,在古书上常可见到写某季节时连带写到和这个季节相配的音名和方位,如欧阳修《秋声赋》:“商声,主西方之音;……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就是把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合的。

这种配合反映了古人对事物的认识,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闪吧新社区 @(W L_ z\.@;c Y5Q (这个五音不是“五音不全”的五音,“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所分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五类音,余只懂磨牙匝舌,五音实难全),再加上变宫、变徵,就构成了七音,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变宫 1 2 3 4 5 6 7 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为主(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官色彩和表达功能,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六律】 a3E/J)k t.\F,vu0 ?Dto'b f|:} A0 我国的古代律制。古称六律,实则十二律,即古乐的十二个调。

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这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各律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称,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十二个调。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1)黄钟(C) (2)大吕(・C) (3)太簇(D) (4)夹钟(・D) (5)姑洗(E) (6)中吕(F) (7)蕤宾(・F) (8)林钟(G) (9)夷则(・G) (10)南吕(A) (11)无射(・A) (12)应钟(B)。

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偶数为阴律,称“六吕”,总称“六律六吕”,或简称“律吕”。但古书上说的六律,通常是指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5W${!P^5}R h[M@~0闪吧新社区M6mM7I%a;z6c U 上古时代,又以律与历附会,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把十二律和十二个月配合,按《礼记・月令》,即“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夹钟;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吕;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季夏之月,律中林钟;孟秋之月,律中夷则;仲秋之月,律中南吕;季秋之月,律中无射;孟冬之月,律中应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律中”就是“律应”。

欧阳修《秋声赋》:“夷则为七3月之律……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后世也常用十二律名称代表时令月份,如曹丕《与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是指仲夏五月。

闪吧新社区8a w:o%M*P'`n 闪吧新社区X3O(n:xB `Kc 闪吧新社区&F/QHU|9s ~(f Ns4f;]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六律”,偶数各律称为“六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律吕”,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在古音律中,五音和七音是相对音高。

而绝对音高一共有十二个,正好也和前面所说的C,#C,D……对应,称为十二律。他们是: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射音易,yi去声,即陶子文中之“律中无射”,指十一月) 应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并且,和西洋音乐一样的,可以以黄钟、大吕……的任意一个为宫音,定下是什么调的音阶--均,称为旋相为宫。

比如,用黄钟为宫音(也就是以C为1),他的音阶就是黄钟均。同样的,我们可以有大吕均,太蔟均等。

7.古诗词的音律指的是什么 按音律的古代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为: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 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共四个声调。平是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元代后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中,而平声逐渐演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近代汉语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中的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声、去声(指标准拼音中的三、四声)的称为仄声。有些原在古汉语中属入声的字现在虽归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

详细可以看下《王力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於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二章 诗律

第三章 词律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有关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