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宋·尹洙《水调歌头》的注解赏析
该词是尹洙唱和苏舜钦之作。
尹洙(1001-1047),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景祐元年(1034),召试馆职,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会范仲淹被贬,尹洙上疏自言与范仲淹义兼师友,同当获罪,遂出监郢州酒税。陕西用兵,起为经略判官,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世称河南先生。有《河南集》。词仅存一首。尹洙在政治上始终与范仲淹共进退,而苏舜钦的被除名,事实上也与范仲淹政见相同有关。尹洙与苏舜钦,也是同道中人。苏舜钦在苦闷无奈之下作了牢骚满腹的《水调歌头》,尹洙为了宽慰友人,唱和一首为其排解痛苦。词中称许苏舜钦是“天与经纶才器”,推赏其“敛翼下霄汉,雅意在沧浪”的隐逸行为。极力渲染“晚秋”季节山水寂静安谧的恬淡舒适,期望友人在山水的怀抱中忘却官场的打击与人生的挫折,用心良苦。
尹洙的《水调歌头》每阕也都由四节组成,每阕各分两段,叙景[二节]──感慨[二节],全词分为四段。表面看来,这好像近似于柳永《双声子》的特色(1),但实则不同。在尹洙词中,与其说作者也是每两节转换一次视点,不如说是由叙景自然引发感慨,而且上、下阕是重复这个过程,从而使全词保持一种统一的、一贯的结构倾向。此外,尹词两阕的后半开头(第三、七节)的第一字“谁”、“不”都是死虚字(或曰虚死字,相对于动词性的“虚活字”而言,属于非动词性的副词、形容词、前置词之类),这在后世的“三体诗”中被称为“虚接”法。青木正儿在其《诗文书画论中的虚实之理》(《支那文学思想史》所收,1943,全集第一卷,春秋社,1969)一文中,对“实接”、“虚接”有如下解说:一般说来,“接续句的首字用实字来转换语气,会给人以急转之感;而用死虚字则使人感到转换得缓和一些”。按这样的说法,尹词上、下阕均由叙景自然导出感慨,其转换就比较缓和;而柳永《双声子》词前阕后半(第三节)以“夫差旧国”起,“夫差”是实字,后阕后半(第七节)以“验前经旧史”起,“验”是活虚字,都有“急转换”的意图。
-
匿名2023-10-04 04:00:02文章中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了问题的严重性。
-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