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望解析
一、古诗春望解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析】
国度已被叛军攻破,祖国上和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赶上时事,看到鲜花反而流泪,欠别家人,通道鸟鸣反而惊心。战火接连三个月没有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两万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剪子练簪子都插不住了。
【注释】
1.国:国都,指长安。
2.感时:为时事而伤感
3.溅:液体受冲击向四处射出
4.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山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乱。
5.家书:家信
6.抵:抵得上,值
7.浑欲不胜簪:简直将要不能插簪子了。浑,简直。胜,能承受。簪,用来挽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春望》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四处杂草重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繁华的京城尚且如此,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可想而知。三四句移情于花鸟,花应时而放,鸟因春天而啼鸣。诗人名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予无限悲伤之情。前两句正面抒情,三四句反衬。
语言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古诗《春望》的诗意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三、春望赏析颔句
此诗后三联是结为一体的,由首联的春望所见,继而转到后三联的春望之情.不说废话了,直接赏析第二联。
第二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感时”承上二句,“恨别”启下四句。此联概括深广,痛心于国破忧思于家室,家国命运在这里得到了统一。”感时“上承“城春草木深”而来,是感春之时,感家国残破之时,也是感离家长久之时,故而引出“恨别”来。此诗前两联统在一“望”字中,诗人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自然地过渡到后二联的想望亲人。
记得给哥加分,勾选下面的五星。
四、古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诗词鉴赏。 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
1.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对即可)
-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