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词文学

怎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古文

时间:2024-06-25 10:16:19 浏览: 83 作者:笔墨纸砚网

谈中学生如何学好文言文

胡波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篇目已占课文总数的1/3,且文章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堪称典范之作。因此,学好古文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从中获益呢?这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问题,在此我浅谈一下我这几年在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点体会。

首先,对文言文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重点应该有初步的把握。

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比如在《陈涉世家》里面的“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字与今天的“披”相同。《隆重对》里面的“孤不度的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与今天的“伸”相同。

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或古今同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比如在词类活用中《狼三则》里面有一个词类活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字本来是名词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却是名词用作状语理解为“像狗一样”。还有《桃花源记》里面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在今天的意思却缩小为“成年男性的配偶”。

第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在《岳阳楼记》里面有一句“吾谁与归?”)、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或为…所…结构)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以上知识结构中,第二和第三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第一点和第四点是稍微次要的内容。

其次,学习古文时学生还要注意几种学习方法。

①预习。课前,学生可独立阅读课文内容,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扫除生字生词,解决自己在翻译、理解课文中碰到的问题,增强听课效果,提高自学能力,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②自译自查。在通读课文时,学生要注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注释,挑出通假字记录在本子上。遇到注释未涉及而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可动手查一查相关的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等,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在课本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主动质疑。学生要注意自己在翻译课文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并通过师生对话,互教互学。

楼层: 1 [思路分析]

关于如何翻译,请看下面的说明。古文要学好,多记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是很关键的。

[解题过程]

文言文翻译如何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哪些地方该直译,哪些地方该意译,学会应用“留、补、换、删、调、贯”六字诀,便可以解决。

“留”字诀。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帝号、年号、官名、人名、地名、职称、器名、物名等,翻译时一般都可以保留。如: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祭妹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以上两例加黑中的词均可保留不译。

“补”字诀。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以足文意。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

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以上例句中的内容,都是在译文中应该补充出的。

“换”字诀。古代单音词今已双音化或古代意思今已换了说法,则应改为现代用语。

燕(子)(麻)雀(哪里)安知(道)(大雁)鸿(天鹅)鹄(的)之志(向)哉(啊)?(《史记·陈涉世家》)

括号中为补出和调换的内容。燕子是在原来的单音词前(或后)增加辅助成分组成双音词;麻雀、知道、志向是以单音词做词素复合成双音词;哪里、大雁、天鹅、的、啊是换成不同的语言形式。

昨夜入城(市)(做买卖)市,归来泪满巾。(唐·张俞《蚕妇》)

诗中城换为城市,市换为做买卖。

“删”字诀。文言文中有些没有什么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予删除。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

“夫”为发语词,没有意义,应不译。

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教战守策》)

“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作用,无意义,应不译。

“调”字诀。在译文中,对古今差别较大的语法现象,翻译时应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变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译文时调整为“吾欺谁”,即“我欺骗谁?”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墨子·公输》)

译文时应调整为“于鲁起”,即“就从鲁国起程”。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新序·叶公好龙》)

译文时应调整为“以钩写龙,以凿写龙”即“用钩刀划龙,用凿子刻龙。”

“贯”字诀。古文中许多句子,如果直译,反而不顺,必须根据原意,加以贯通,灵活译出。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应译为“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世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征拜)尚书。”

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应译为“得到了璧,给嫔妃们传看,在弄臣之间戏玩。”

正确译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弄通大意,不求甚解,难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单靠考试前背诵一些参考资料上的译文,走“捷径”也是行不通的。必须掌握正确的译文方法,“留、补、换、删、调、贯”面面俱到,才能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有关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