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词文学

平水韵是什么?

时间:2024-07-25 05:16:36 浏览: 265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平水韵是什么?

平水韵是古代诗人近体诗的韵脚归类,五微韵就是第五韵部是微,主要是以韵母是i、ei的平声,十灰韵也是这个意思,平韵指平声韵,相对仄韵而言。平韵是指诗词曲的押韵字为平声。古汉语四声是平、上(音赏)、去、入,上去入三声统称仄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

《平水韵》根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为格律诗创作的“金科玉律”。作律绝、律诗时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律诗有以下规则

1、只押平声韵。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诗词格律中的“金科玉律”。如果韵脚押仄声读起来会感觉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2、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古风,即古体诗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3、忌重韵。即不允许同一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诗家之大忌。

4、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押韵,是不可以的。

二、什么是 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中华新韵(十四韵)

平水韵;平水韵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公元1229年,金朝的王文郁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刘渊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两种书的分韵基本相同,仅在上声拯韵是否并入迥韵这一点有差别。两个作者都和平水(今山西临汾)有关,王文郁曾在平水作官(古书记载他是“平水书籍”,即平水地方管理图书的官员);刘渊据说是平水人,他们的韵书的韵部系统就被称之为平水韵。

词林正韵

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饲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其十九部所归并的,主要是:第一部:东冬钟(平赅上去);第二部:江阳唐;第三部:支脂之微齐灰以及去声的祭泰(之半)队废;第四部:鱼虞模;第五部;佳(之半)皆帕以及去声怪、央泰(之半)韵字;第六部:真谆臻文欣魂痕;第七部:元寒桓删山先仙;第八部:萧宵交豪;第九部:歌戈;第十部:佳(之半)麻,第十一部:庚耕清青蒸登;第十二部:尤侯幽;第十三部:侵;第十四部:军谈盐添咸衔严凡;第十五部:屋沃烛;第十六部:觉药泽;第十七部:质术栉陌麦昔锡职德缉,第十八部:物迄月没离末黠锡屑薛叶帖。第十九部:合盍洽牌业之。他所归纳的韵类,基本上与唐宋人作词的用韵情况相合。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

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语言逐渐规范,新四声在运行。但对读古诗和作格律诗,存有一定难度。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xié)用汉语拼音读斜,就不和谐,不押韵,而唐代语音是押韵的,这个“斜”字上海方言现仍是唐音。《平水韵》沿用一千多年了,改革是势

在必行。目前新声新韵的韵书陆续出版。如:《诗韵新编》、《十八部韵》、《十三辙》等。《中华诗词》于2002年第一期刊登《中华新韵府简表》、《中华今韵简表》,2004年第五期又刊登了《中华新韵(十四部)》,均为新声新韵。取消入声字,那么填词怎么办?好在每个韵部都注明那些是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或入声作去声的字,这样填词时,仍可作入声字用。我《快速制曲手册》中附有《曲韵新编》亦可作参考。

三、压古代的平水韵是什么意思

平水韵,又称平水俚语、平水平话,是一种南方方言,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而压韵,是指对诗句进行韵律规范的处理。压古代的平水韵,就是将古诗词按照平水韵进行韵律规范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让古诗词更加通俗易懂,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语言美感的追求。

在古代,诗歌创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活动。有很多诗人都擅长运用平水韵进行创作,以便更好地吸收来自各地的文化元素。他们将这种方言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通过压古代的平水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一历史文化,感受诗歌之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平水韵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它作为中国方言中的瑰宝一直流传至今。加之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语言规范和修养,压古代的平水韵也逐渐成为了一项热门文化活动和爱好。通过压古代的平水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语言的美感和韵律之美。

四、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吗?必须得讲究平仄吗?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格,古诗词中的律诗、绝句等必须讲究平仄,古体诗可以不讲究平仄。

一、讲究平仄的原因

①节奏感

所谓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不仅仅是中国诗,西方诗也有这种东西,莎翁十四行诗,有一种叫“音步”的东西,是符合英语的固有特点的。

而汉语要有节奏感,自然也是利用它本身的一些特点,经过永明诸位的发现,大概是这样的:

“平声长,仄声短”。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

②音乐感

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美。

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二、平仄的概念

从汉字的拼音讲起。在我们的普通话中,发音有四个声调,即第一、二、三、四声。

套到平仄上来讲,平声包括第一和第二声,即为阴平和阳平;第三、四声则为仄声,其中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是去声。

扩展资料

平仄的应用: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交错的规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严格,格律诗讲究平仄,填词要讲究平仄,古体诗除了押韵外不讲究平仄。

先秦到魏晋时期的诗与歌都是韵文,最早都是用来歌唱的,截止到魏晋时期,并没有平仄的概念。

关于四声、平仄的观念是从南北朝才开始有的,齐梁以前没有什么平仄,当然写诗也不考虑平仄。在齐朝永明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永明体诗人开始注意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就是平声,上去入就是仄声。

在齐梁以后,诗人开始注意四声与平仄的应用,沈约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诗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说完全基于四声与平仄理论,不过后人对于八病并不是完全认可。

在初唐时期近体诗(格律诗)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则,四种平仄相间的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规则组合成了四种诗体。格律诗在唐高宗时期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举子们作诗时“平仄”有问题就出局了,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过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诗都要考虑平仄,很多诗人喜欢写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这类诗体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总结即齐梁以前的古人作诗不考虑平仄;齐梁以后的古人作诗分两种,作格律诗要注意平仄,作古体诗只需要注意韵脚的平仄即可。

扩展资料:

古体诗要注意押韵符合要求即可,押韵的字要注意平仄,例如李白静夜思的韵脚都是平声:光、霜、乡,都是平声韵,第1句韵脚要求不严、平仄无所谓,但是2、4句的韵脚平仄一定要一致,例如这首静夜思,在第二句或者第四句出现仄声韵,就不是旧体诗了。

在齐梁以前的古诗中,诗人也同样注意到了押韵时平仄的统一,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双数句都是押仄韵。

古体诗还有换韵,但是要注意的是换韵至少要两句一组,也有三句一组、四句一组、多于四句一组的情况。要记住:每一组的韵,必须平仄相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节选的一段,老街按照换韵的情况分成了五组,每一组的韵脚平仄都是一致的。

古体诗的除了韵脚以外,不需要注意平仄。用不用律句是随意的,例如:

回眸一笑百媚生,平平仄仄仄仄平。不是律句。六宫粉黛无颜色,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平起仄收的标准律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仄

  诗词的种类不同,对平仄的要求也不同。古风相对自由,近体诗相对要求严格。不以词害意,是诗词创作的共识。什么叫做以词害意,就是发明一些大家不懂的词语,表达不出相应的意思。

  一。沈宋使格律诗的定型。

先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文章四友”热衷于诗艺的研练,文辞华美,五言律诗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随后的沈佺期、宋之问日臻完善,最终推动了五言、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诗歌艺术逐渐成熟,格律诗体正式形成。

   沈宋在诗歌上的主要贡献是促成了格律诗的定型。沈宋在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永明体基础上,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总结出诗歌高低抑扬的平仄变化规律,由原来只讲求一句一联的音节协调发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对以及中间二联必须上下句属对,从而形成完整的律诗。

===~引自《光明日报》

二。古今格律的不同与认识 

如果按照今天对格律的认识,崔颢的《黄鹤楼》是不符合平仄格律的,可宋朝的严羽却说:“崔颢的《登黄鹤楼》为唐人律诗第一。‘,可见古今对平仄的认识略有差异。今人有意引进西洋语法,把诗词对平仄的要求限制得过严,这一点和古人在认识上有差距。

===~引自《古今格律的不同与认识》

三,结合我的创作来说吧

要严格符合平仄格律不难,只要使用变格语法,适当地压缩词语就行。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不符合平仄规律的佳作。如果词语不能压缩,不合平仄也无妨。

除了平仄合律的近体诗词外,还有相对自由的古风体诗词。刘树勇在《画出心中的向往》黄华华在《生活颂》中都说,格律诗词表现今天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是相当乏味的。合律也好,出律无碍。

平仄格律是人为发明,创作中可以调整对平仄格律的要求。平仄就是把四声分成两类,优势是增加作品的曲折感,缺点是表现范围比较少。诗词创作可以走格律派路线,也可以直抒性灵。

这不一定,主要还是看什么类型的诗。古风诗对于平仄的要求每那么严格,押韵就差不多了。

词,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当然,近代有所谓的散词一派,我个人表示无法接受。散词给我的感觉,与现代诗无异,是硬要扯上古词的大旗。

诗词一般没有这么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规定对联末尾的那个字的。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这是对联的严格要求!而不是诗词!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一、描写田园风光的一句古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 有关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的古诗如下: 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 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有哪些?下面就有我分享古代诗词描写秋天的诗句,欢迎大家学习!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

  • 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爱家乡,我爱家乡那些绿盈盈的草。夏天,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仰望蓝蓝的天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欢迎阅读。 关于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1、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