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有哪些适合学校朗诵比赛的诗词,散文?

时间:2022-10-15 09:50:49 浏览: 15 作者:笔墨纸砚网

。 学校的朗诵比赛可以选用以下诗歌: 席慕容的《七里香》《一颗开花的树》 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大堰河我的保姆》 舒婷《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家长会适合朗诵的诗有哪些?

1、《劝学》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4、《读书》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5、《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李清照经典十首诗词朗诵?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诗很少,但她每一首诗都胜过很多诗人千万首,这首绝句怎样?

10、《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适合男女合作朗诵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燕歌行》四人朗诵太柔的不好,这首乐府奔放悲壮,但是有的句子女生也可以单独来,长度还行。汉字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