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理论

今天创作诗词还有必要讲格律平仄和韵脚吗?

时间:2022-05-28 11:37:24 浏览: 261 作者:笔墨纸砚网

诗词格律自古代传下来有它特定的韵律美、回旋美,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探索的经验,所以我认为作诗对于格律平仄跟韵脚还是很有必要的。

诗分为古体诗跟近体诗,而近体诗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格律诗,因为其平仄运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被成为格律诗,而古体诗不如格律诗那么严谨的需要一定的平仄格律,而格律诗则需要一定的平仄规律。

写诗的话有两种格式,可分为“新韵”跟“平水韵”,现代读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而是古代是《平水韵》分为“平上去入”,如果我们现代人按照《平水韵》的韵母表去检查古人的诗是否合韵律就会发现它基本上是合律的。另外扩展一点,填词的话也是分为两种“新韵”与“词林正韵”,两者切忌不可混淆。

其实诗友所说的限制等等,格律并不是死的,就算格律用错了,但可以用“拗救”的方式就行纠正,大家所说格律限制太多是因为不了解诗词领域的创作,如果真正对诗词领域有一定系统的初步的了解的话,差不多就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就像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一样,平常稍微注意一下便可避免,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多么难,有太多的限制,诗词创作格律还是很灵活的,前提得有一定的基础,对诗词领域的整体的了解,了解它的规则。 拗救是一种很好的作诗手段,可以极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原有作诗的情感、意境而不至于被平仄当格律条条框框所限制。

往往现代网络上有一些“搜韵网”、“诗词吾爱网”格律检测等等,可以检查出一首诗是否合律。确实,这些往往给我们省下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检测基本格律的诗,一些变体、经过拗救的诗词就无法检测出了,我也建议初学者不要太依赖这些机器,不然会限制自己的创作,诗词创作不仅仅有格律,还是有很大灵活性的,就像法律法规平时只有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可避免,诗词拗救的方式千变万化,所以这些机器是检测不出的,接下来我就谈谈最常见的三种拗救方法,这里就以五绝为例:

本句自救:本句自救又叫孤平自救,例如一句诗平仄为“仄平仄仄平”,这就是一句很典型的孤平,这句正常的平仄应该为“平平仄仄平”,所以是第一个字用了仄声,此时就需要在第三个字补偿一个平声,所以就由原句的“仄平仄仄平”拗救成了“仄平平仄平”。对句相救:一种诗的平仄是“仄仄平仄仄”,这这句平仄正常是“仄仄平平仄”,对句是“平平仄仄平”。那我们该怎样使用对句进行救助呢?因为“仄仄平仄仄”这句是第四个字本来应该用平声却用了仄声,那就需要在对句的第三个字用平声进行补偿,也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半拗句(可救可不救):“仄仄仄平仄”,这句原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而“仄仄平仄仄”就属于半拗句,可救可不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句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这个口诀对于初学者写诗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这句也不是万能的口诀,这句口诀正确的前提下是避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切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时代的车在轰轰烈烈的往前开,我们如果无法适用古代的音律来写诗作词,但也不能彻底否定古人的成就、排斥这种古老的作诗方法,只能说是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哪一种方法,诗词格律是千百年来古人智慧的结晶,有其特定的回旋美、韵律美,作为后人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发扬跟传承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是玉海棠诗,诗词兴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对诗词感兴趣,欢迎关注并相互交流,谢谢!

你能创作新体诗词,那是你的创造,可值得恭喜!如果说是写旧体,当然需要的,那叫做文化传承,已经俗成了。创作新体,其词牌名称,曲调名称,诗的格式(除各地的竹枝词外),不要同古的同名,会引起误会的!希望能创造出新诗新词来,那将是诗坛的喜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热爱生命 诗句意思 你好! 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不管是否能够成功,也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风雨,你也要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要有一种不避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牡丹与蝴蝶的诗句

    1.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关于蝴蝶和牡丹的诗句 1. 关于蝴蝶的古代诗句 蝴蝶飞 【唐】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

  • 关于绵绵的诗词

    一、关于绵绵的诗词 绵绵大山悠远见,不识大海在眼前。 绵绵留得情意在,不许此生来意长。 我把青丝盼白发,等的绵绵何日橡清到。 门似圆盘锁缠缠,院似梁困前罗裙意绵绵。 琴箫瑟,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你问的这个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现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