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有声诗歌

在苏轼《赤壁赋》中,用比拟的手法借啸声描写愁情的句子是哪两句

时间:2024-11-11 06:25:25 浏览: 206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在苏轼《赤壁赋》中,用比拟的手法借啸声描写愁情的句子是哪两句

是“其声呜呜然——泣孤舟li妇”

二、诗词中运用比喻、比较、联想的诗句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较: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诗词中的比喻句子有哪些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叫:风声如吼。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7.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

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0.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1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15.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17.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18.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2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回风:回旋的风。

22.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指直:手指僵直。

23.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无行:不成行列。

2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2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26.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是这些吗?

四、古代诗歌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 比喻 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为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主要包括如下四种形式: (1)叫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暗喻,即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3)借喻,即诗中惜喻体代指本体.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4)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2.借代 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惜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事物代替。例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红”代指“花”,“绿”代指“叫”。再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十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干戈”,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3.夸张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强烈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 比拟 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物当人来写。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姜夔《扬州慢》),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何况于人!

5 双关 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音“情”,一语双关。

6 顶真 即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上递下接,环环相扣。顶真能使句子联系紧密,能表达同环复沓的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例如,“返咸阳,过宫墙;过官墙,绕同廊;绕同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监;泣寒监,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议宫秋》),首尾相接,句句蝉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人别后的伤感凄凉之情。

7 反复 诗歌中重复出现某些句子,可以加强语势。反复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气氛,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如“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问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间隔反复,是曲中之眼。

8 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这四句是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对偶很是工整。诗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之感,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结合。

9.排比 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它可使诗歌节奏感加强,增强语势,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问,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 后四句以排比的句式,铺排渲染,捕绘出鱼儿们倏忽往 来、活泼嬉戏的动态,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活泼可爱及愉快心情。

10 通感 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变换感觉角度来描述事物性状和情貌。例如,“绿杨煳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这一句的妙处,在于用听觉的“闹”来表现视觉感受,呈现出杏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者描写霜林时,巧妙地把视觉的“秋叫红”与人的感觉“醉” 沟通起来,情趣隽水,耐人寻味。

11 层递 是指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由轻层层递进的格式。例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按照“少年、壮年(中年)、老年”这人生发展顺序,抒写了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听雨的感受;少年不请十世事,故听雨歌楼柔情蜜意;壮年感时伤世,故听雨客州悲愤难抑;老年饱经风霜,故听雨僧庐遁世不惊。这可说是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形象化的概括和总结。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形容哈尔滨的雪景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形容哈尔滨的雪

  •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 描写大雪的古诗词,相信大家无论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各位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那么随着冬天的到来,大雪也接

  •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有:《元日》、《田家元日》、《新年作》。 1、《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森樱孙

  • 关于鱼儿寄相思诗句

    1. 小雨寄相思的诗句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