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艺术 > 艺术分类

明朝时期的川戏

时间:2022-10-08 16:53:21 浏览: 226 作者:笔墨纸砚网

川戏,也叫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全省、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 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以川剧脸谱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流传较广的剧目有《五台会兄》、《挡亮》、《古城会》、《马房放奎》、《姑苏台》、《取高平》等20多出戏
《五台会兄》和《古城会》今天还在四川当地经常上演 ,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