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公认的十大行书排名靠谱吗?
这个排名的来源,尚无从考证,存有争议,靠谱不靠谱,各执己见。我的感觉,排名还是有其自身逻辑的。
首先,书法各字体中,行书成熟于魏晋,兴盛于北宋,之后行书书法大都宗法于期间的法书。故而,十大行书,均选自期间的书法家之作,之后的书家作品并未参与排名。
其次,参考书法家的公认性、历史地位与贡献以及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
第三,参考作品的原创性、个性、完整性,以及内容的适宜性,考虑是否真迹便于观赏传承。
第四,在魏晋与北宋之间,各朝代进榜人数,还得搞搞平衡吧。
天下第一只能由“书圣”王羲之获得,其历史地位不可撼动,至于定他的什么作品,《兰亭序》是一件集文学艺术于一身,内容完整、高雅的原创性经典行书,非常适配。虽为临摹本,但不影响对它的艺术观赏和传承。
唐代是历史上的盛世,唐太宗极为喜爱重视书法的艺术性和规范性,唐代以楷书最负盛名,各大书法家的历史地位显赫,所以第二名只能从唐代选取。对比之下,只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最符合条件,自撰文稿,书为心画,在唐代诸大家中,该行书之娴熟自然天成,内容完整励志,堪称唐代第一。
第三位苏东坡的《寒食帖》,原创文稿后两年书写,既有书法创作的初衷,又有穷困潦倒生活的记忆与激荡,笔墨精到,心情波澜起伏,性情尽洒纸面。书法个性独特,是一件难得完整的艺术作品,其历史地位早早由宋人确定。
第四位王珣的《伯远帖》,难得的东晋书家唯一真迹,是作者写给亲友伯远的一通信札,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通篇和悦,浑然天成。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三希帖”。
第五位选择杨凝式,唐末五代时期宰相,应该主要是考虑其对行书历史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至于选他的什么帖,又只有《韭花帖》相对符合上面提到的标准。
第六和第七再回到唐代书家中选取,因为唐代诸多书家名气实在太大,综合考虑行书作品水平和存世真迹,翻箱倒柜,只好把柳公权《蒙诏帖》排第六,欧阳询《张翰帖》排第七。这两件作品应该说平时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作者虽是以楷书见长,但也不得不考虑。文化排名就是这样,不一定完全看作品本身,作者身份地位尤为重要,还要考虑各朝代人数平衡问题。另外作者人品如果存有异议,那也不会上排行榜。
最后八九十均由北宋书家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李建中(土母帖)分别获得。其中李建中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宋四家”中,仅蔡襄作品未被排上,出乎意料。
我的回答很明确:靠谱,很靠谱,非常靠谱。
这个排名是怎么出来的?我在网上没有找到很名确的说法,但是,通过查找,发现这一排名是在书法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既不是网络投票,也不是个人吹嘘的结果。先来看一个这个排名。公认的排法大概是这样的。
王羲之《兰亭序》第一
颜真卿《祭侄文稿》第二
苏东坡《寒食诗》第三
王珣《伯远帖》第四
杨凝式《韭花帖》第五
柳公权《蒙诏帖》第六
欧阳询《张季鹰》第七
米芾《蜀素帖》第八
黄庭坚《松风阁》第九
李建中《土母帖》第十
看看这个入选榜单,东晋二人,分别王羲之与王珣;唐三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五代一人,杨凝式;宋四人,李建中,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看看这些名字,除了杨凝式和李建中不太为现代人所知之外,其余个个大名鼎鼎。
杨凝式是从唐末一直贯穿五代的人物,他是唐昭宗时的进士,历经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他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其实观察一下他的《韭花帖》的流传,就能看出这幅字受书者喜爱之程度。
《韭花帖》在宋时,曾入宋徽宗宣和内府。我们都知道,宋徽宗是著名书法家,画家,瘦金体的创立者,能入他法眼的作品,肯定是实力非凡的。南宋时入绍兴内府。元时为张宴所得,明清时,都有名人收藏,清代入内府,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着杀头抄家的大罪,以摹本偷换出宫,清末为罗振玉所得。以这样的传承,选入十家之中,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十个帖,都是精美绝伦的神品。似可各美其美。可是,却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排名次序,这其中,肯定还是有原因的。
楷书在东晋时期最终定形,所以,二王在书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十家之中,王羲之与王询入选,我们都知道,二王指的是王羲之与王献之,而不是王询,为什么王询入选,而王献之没入选呢?因为现存晋代书迹中,只有这幅《伯远帖》是真迹。董其昌评论说,东晋风流,宛然在目。而王献之的不是真迹,比较之下,肯定真迹占优。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也不是真迹,是唐人的摹本。为什么它还是被公认为十大行书第一呢?这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书法作品,现在大多只关心心其外在的形式之美,但传统的书法作品的价值,恐怕还要看一下内容。也就是说,书法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是最高境界。故王羲之的兰亭,虽是摹本,也排在王询的真本之上。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在第二,如果不是爱好书法的朋友看过之后会觉得,这样一张书稿,涂涂抹抹的,怎么就成了天下第二了呢?这又要换一个角度讲了。书法除了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追求之外,最本质东西,还是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它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书法的终极之美,体现他能反映出文化的终极之美。这是今天那些错字连篇,只讲求外在形式的所谓书法家所达不到的。书法家少了深厚的文化滋养,终归是达不到最高境界的。而颜真卿的颜家,是一个世代传承的文化大家。所以,他的书法是有传承有创新有文化的。唐朝的许多书家,都受颜真卿的影响,比如草书名家怀素,包括柳公权等,都学过颜真卿。所以,他的《祭侄稿》看似凌乱涂抹,可是每一笔,都是法度谨严。我之所以不谈法度,一是我不是很懂,二是,在这个排名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没有法度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不谈。更多从审美与传承的角度谈点看法。颜真卿这个涂涂抹抹的文稿,乍看凌乱,越看越能觉出其美,能看出文字之美,行笔之情,能看出他当时心情之悲怆,情绪之激荡。
既然颜真卿的这么好,又是真迹,为什么还是一张临摹王羲之的兰亭稳居第一呢?这又得换一个角度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是一种中庸平和之美,如果情绪过于悲伤欢喜,是被认为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心态萧散平和,对人生是有利的。过喜过悲过愁过怨,都是不好的。因此,颜真卿这一幅字,比不过王羲之,就是因为,他没有王羲之的冲淡平和与潇洒。
苏东坡的《寒食诗》为天下第三行书,是元朝著名书法家鲜于枢提出的,他觉得东坡的这幅字,除了王羲之的兰亭序,与颜真卿的祭侄稿之外,无人能敌。前三位的排名,大概也就是这样来的。前三位已定,剩下的选手们,只能争后边的名次了。
王询以东晋真迹,片言只语,取得了第四名。杨凝式的《韭花帖》第五。同为楷书四大家的柳公权与欧阳询,也只能名列六七了。
我非常喜欢欧阳询的楷书。他的行书相对不太多见。现在我们欣赏一下他的《张翰帖》再和《兰亭序》比较一下,为什么王羲之排第一,而欧阳询的排在第七。有论家说,他的字,倚侧取势,险中求胜。字的重心在左侧,这就好像一个人倚着东西一样,不是正正的站立,这样,重心就会偏向左侧,这样就叫险,为什么险,重心不稳,就要倒掉。怎么办,既然向左歪了,那么,再以千斤之力,向右出一笔,把整个字体偏左的重心拉稳,达到一种化险为夷的效果。
如果把一个字比做一个人,把写字比做为人照像,那么,王羲之的字,就是照的标准像,他的重心,基本在中间,不歪不斜(这里的不歪指的是字的重心,不是字本身。如果字的本身也不歪不斜,那就不是行书,是楷书了。)却又姿态横生,明媚秀丽。也就是说能把办身份证用的标准照照成艺术照的效果,非王羲之莫属,当然,这也是另一方面的中庸之道。
而倚斜取势的,就不是标准照了,而是生活照,或是坐在沙发上,或是靠在椅子上,总之,重心不是在中心位置,先造险,再破险,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营造一种不同风格的审美趣味。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为什么王羲之在前,而欧阳询们在后了。因为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同时也是审美的最高标准。
不多说了,总之,我觉得,这个排名都是根据在书法上有成就的大家提出评论得出的。应该是很靠谱的。这里边没有宋之后的书家,如果自己喜欢比如赵松雪,董其昌等,也不影响什么。
不知题主出于什么目的问的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喜欢欣赏,却并没有书写经验的书法欣赏者。说点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对之处,希望得到有书写经验的方家指点。
-
出生于辽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会出现很多知名的人,明星、名人、主持人等等,下面来看看辽宁这个地方出现了哪些知郑纳名人士? 郑爽 郑爽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当年凭借着《一起来
-
云岑是谁如下: 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晋虚灶陶潜《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唐杜甫《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元张雨《八声甘州·舟
-
一、裴之为什么要杀林朝夕 林朝夕知道宏团了裴之的秘密。 《天才基本法》中林朝夕发现了最近裴之有点不正常,并且怀疑他来自芝士世界,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裴之有砸墙的举动,而墙内
-
从唐代至清代,遂宁诗人辈出,他们领一代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唐代陈子昂,开盛唐一代诗风;宋代王灼,其《碧鸡漫志》在宋代词话中最具学术价值,收入了《四库全书》;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