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书法常识

书法都有什么字体,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2-05-31 15:54:57 浏览: 236 作者:笔墨纸砚网

书法字体按传统分类可以分为五个大类: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按小的门类刻分为大篆、小篆,楷书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行书

行书源于隶书,其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行书作为一种特殊字体,其介于楷书、草书之间,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又不如草书那么难于辨认,有其特殊的优点。“行”是“行走”的意思,其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体现在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其有两种类型:行楷与行草。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它比楷书放纵比草书收敛流畅率意生动活泼。

特点:

一、行书的体势特征决定了它自身的独特笔法。“数画并施,其形各异”行书笔法多变

行书用笔贵在中锋,同时大量运用侧锋。行书用笔一般比楷书快,为表现字的动势和适应快节奏,多采用露锋起笔,顺势放锋收笔的方法,点画两端减少了运笔的往复动作。露锋起笔常采用凌空取势,逆入折转,简洁连贯,加强了书写速度。

藏锋与露锋各有用处,各有所长,前者凝重含蓄,后者活泼生动。为丰富笔调变化,加强厚重感,行书也偶用藏锋。在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尽量避免雷同,要求多变化。以起笔为例,不仅要区别中侧、藏露,在露锋中,还要分出是顺入还是逆入,是翻折逆入还是圆转逆入,是直露还是侧露。都是侧锋,角度、粗细也不相同。

如《兰亭序》中的‘此’、‘欣’、‘尽’等字,仅从起笔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数画并施,其形各异”行书笔法多变的特点。

折以成方,转以成圆。行书多将方折之笔变为圆笔盘转,减少停顿,行笔自然轻快流畅。但是,只用圆笔盘转缠绕,必然缺少峭拔精神,也就失去了行书的特征。“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所以,还必须采用折笔以出方、方圆并用,才能神采外耀。

二、行书的用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追求虚实变化。

虚实有机的结合,点画才有节奏韵律感,具有美的吸引力。笔法虚实主要表现在轻重、连断上。轻为虚,重为实,断为虚,连为实。笔不虚则欠圆活,笔不实则欠沉着,只用虚笔则漂浮,只用实笔则板滞,所以,用笔应有虚有实,妙在虚实之间。虚与实相比较,虚笔比实笔更难于表现,有云“实写易,虚写难”,应多留意于虚笔。虚实用笔关键在提按,提按控制得好,行笔就能虚能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而不板,虚而不浮。行书还常将断笔连成一笔,将一笔分成两笔,该连反断,该断反连,欲断不断,断而意连,用笔别具趣味。

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草书属于汉字的一种字体,其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特点。草书具有书写简便的特点。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内容为: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隶书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源于秦朝,由书法家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结构特点

隶书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篆书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书法印章最常使用的字体为篆书书体。篆书书体适用范围广。篆书是一种书体,其有两种:为大篆(即:金文)和小篆,大篆和小篆的书写风格并不完全相同。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汉代已具雏形,魏晋盛行,至隋唐乃集大成。

楷书的笔法特点,大致可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点画齐备:

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楷书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楷书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

(二)结字方整:

1.一般认为,中国文字是“方块字”。在篆、隶、楷、行、草诸体中,应该说楷书是最具方块字形的。楷书中,虽然严格意义上的方形字极少,但都以方块为其基本字型。楷书要求在结字的“平正、匀称、飞动、参差”中字形方整。

2.依字取势,因字立形,比例协调。从结构上分析汉字,大致有单独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及综合结构。在具体的字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使之协调。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偏宽,上下结构的字偏长,包围结构的字偏方,单独结构的字偏紧且略小,综合结构的字略大。

3.横斜竖弯,整字平正。一般人读起楷书,总认为是“横平竖直”,而我们真正写起楷书来,却是横不平、竖亦不直,横画多是向右上倾斜,竖也是略含曲势的。也正因如此,才说楷书的结字“平正”是指整个字的平正,而非指具体笔画的平正。整个字的平正就要求重心稳定,各部分均衡协调、左右相应。

4.“计白当黑”、静中寓动。楷书的结字基本上是匀称的、协调的。结字时,“计白当黑”非常重要。点画对空间的分割要匀称,不可粗细、长短、疏密过于悬殊,但同时又要追求匀称中的生动之美。优秀的楷书字迹是结构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是平正而不呆板。

(三)章法和谐:

章法也称布局。结众画为一字,曰结体;结众字为一体,则为布局。可见,楷书结字以方形为主,字的大小差别不大,故而方正规整。具体到某个书家的章法安排上又是各有千秋,各具匠心:或将字距、行距拉大,显得空灵疏朗;或将格内字写得饱满、充实,字距、行距缩紧,显得丰茂雄强。

书法有五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它们各自都有本身明显的特点,下面就以书法五体为例,分别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篆书篆书是比较好辨认的,在五体之中,篆书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我们如今所说的篆书大多是指大篆和小篆。目前很多人也是对这两个篆书类别分辨不清,其实要辨认这两类篆书不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篆与小篆如何区分。

甲骨文

大篆是篆书的一种类别,其包含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比较好辨认,因为其有特殊的载体:龟甲和兽骨。单从载体上就可以轻松区分,那么甲骨文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从它的笔法、结构和章法中来分析,这样甲骨文的特点就能十分清楚明了。

用笔上,甲骨文多长直笔画,少有短笔也是接刻而成,且多瘦劲。结构上,多长方形结体,同时也有一些矩形结构。章法上来说,其已有后世类似行书的布局,不仅字字有大小、粗细而且每一行都气息贯通,字字分离却有呼应。

再来说说金文,金文也称钟鼎文,是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相比与甲骨文,金文显得更为灵活丰富,表现在笔画已多有曲线,字形结构更趋饱满圆润,最主要一个特点就是金文笔画更为粗肥,已少瘦劲之意。

金文

以上就是大篆,再来看看小篆。

清钱泳在《书学·小篆》中说:学篆书者,当以秦相李斯为正宗,所谓小篆是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小篆就是指秦“书同文”之后的书体,以李斯开端。小篆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小篆从大篆中来,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便将大篆删去烦褥的笔画,简化结构写法。其次小篆结构皆为修长的字形,笔画停匀,讲究对称,体势比较优美。

由以上便可以知道小篆与大篆的区别了,一是大篆较为烦褥,二是小篆讲究对称修长。

隶书和草书隶书为什么和草书放在一起讨论呢?因为隶书与草书的关系最为紧密,很多人以为草书和行书比较有联系,其实不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隶书为什么和草书最有联系。

对于辨认来说,隶书和草书还是很好区分的,一个是字形规整,另一个是笔画精简、连缀不断。为什么说隶书和草书关联最大呢?因为在隶书的使用发展中,人们为了适应工作需求,不得不加快隶书的书写,这个过程中就有笔画精简和连缀的现象,这样的字称之为“章草”,如:

唐张怀瓘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这就是说章草是隶书的快写,打破它既定的规则,而加以保留字的感觉。

华山庙碑

在章草之后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草书“今草”,今草的出现是从章草中而来,汉张芝天才式的打破章草字字分隔的规律,从而将其上下相连,这样就有了一种称为“一笔书”的书法形式,而这就是“今草”。

通过它们先后的产生顺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草书与隶书之间的关系,下面再来说说他它们有哪些特点。

隶书在结构上有着十分明显的秩序,这种秩序即是笔画的排列,如横画常常像排队一样,次序分明。隶书的笔画形态也有鲜明的特点,比如“蚕头雁尾”,就是说它的笔画形态,就像“蚕头”和“雁尾”。

草书特点更为明显,在用笔上常常是上下连缀,且粗细、曲直、浓淡变化十足,在规范的草字法中,往往是比较多创作者性情的流露。

张芝草书

楷书和行书首先要理清的一点是,楷书也是从隶书中而来,在汉代楷书也叫“隶楷”、“八分书”,后面楷书笔画慢慢以隶书有了区别后,就开始称其为正书。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

这这段记载中便可见楷书的来源,那么行书是否就是从楷书中来的呢?答案是肯定的,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参以草书笔意写就的,因此常常会给人一种楷书的结构,草书的速度这样的感觉,下面再来说说楷书和行书的特点。

楷书有“正书”之名,因此从这个名称中就可以得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整齐方正,有这样的特点,很大部分原因是其结构所定的,如:

清代书法家宋曹说: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

从宋曹这段话中就可以知道楷书最大的特点是结构上的“明称”,那么这个“明称”怎么理解呢?

其实“明称”就是指楷书结构安排得当,严正,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魏碑和唐楷上找到。

魏碑带有浓厚的隶书味道,但是在结构上明显与隶书有了区别,观察魏碑,不难发现其具有明显中宫收紧的特点。这一点上唐楷也继承了起来,除了中宫收紧外还有内敛外拓的结构特点,如颜真卿,这些都是楷书结构“明称”的特点。

张猛龙碑

其次来看看楷书的笔画特点,楷书在五体书法中有最为规范的笔法内容,比如“永字八法”中总结的横、竖、撇、捺、点、钩等写法,这些就是楷书笔画最大的一个特点。

最后说说行书的特点,行书在结构上比之于楷书显得更为的自由,变化更为丰富。比如在用笔上来说,行书八面出锋,配合点画提按勾连,形成轻重、缓急、粗细、大小各样的变化。往往这些富于变化的笔法组成了体势不一,跌宕起伏的字形字势。

颜真卿行书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题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出生于辽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会出现很多知名的人,明星、名人、主持人等等,下面来看看辽宁这个地方出现了哪些知郑纳名人士? 郑爽 郑爽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当年凭借着《一起来

  • 云岑是谁(相林 书法家)

    云岑是谁如下: 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晋虚灶陶潜《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唐杜甫《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元张雨《八声甘州·舟

  • 裴之为什么要杀林朝夕

    一、裴之为什么要杀林朝夕 林朝夕知道宏团了裴之的秘密。 《天才基本法》中林朝夕发现了最近裴之有点不正常,并且怀疑他来自芝士世界,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裴之有砸墙的举动,而墙内

  • 遂宁最出名的诗人?

    从唐代至清代,遂宁诗人辈出,他们领一代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唐代陈子昂,开盛唐一代诗风;宋代王灼,其《碧鸡漫志》在宋代词话中最具学术价值,收入了《四库全书》;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