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行书书籍?
一、硬笔书法行书书籍?
硬笔行书的学习。
楷书可作行书的基础,临习该文仍应先练好硬笔楷书为主,打好硬笔楷书的基础,即使没有硬笔行书的任何基础,练起来也不会觉得无从入手。需要注意一些笔画的微妙变化,如它的笔画连笔(实连、虚连、笔断意连)、笔画简化、长捺变长点、笔顺与楷书不同等等。
相对软笔书法理论和碑帖,硬笔书法基本没什么立论,字帖较毛笔字帖也少得可怜,大部分习硬笔书法,的人都参与毛笔各种体字帖,特别硬笔行书更是如此,当然,目前所见硬笔行书字帖也有多种版本不尽相同,我所见当属庞中华硬笔行书帖最好,庞体有独到之处。
二、硬笔书法写什么书
字体有多种,看你是处于什么目的想写硬笔了,如果不是想成什么大家大话,练练楷书、行书就好了。楷书是任何书体的基本字体,可以说楷书就是基础,也是最能体现书法造诣的书体。如果坚持每天习字的话,一个月相信你的字肯定会有大大提高,当然要选择好的字帖,现在好的楷书硬笔字帖有好多,铺天盖地,要选好,首先选你看着舒服的,你认为好看的,你有兴趣的,这里推荐几个,田英章、王慧松、卢中南等等,都是不错的书法家,硬笔相当好。
写字不要描着写,要放在一边临帖,一遍不行在写一遍,不再每天写多少字,在于每个字都要练好。随着电脑的普及,硬笔书法艺术渐渐呗遗忘,但如果能写一首好字,不仅算是一特长,也是内在修养的体现,一起努力吧,我也在练习,没填空闲时写写。加油!!
硬笔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楷书比较简单,适合于小学生练习,中学大学甚至以后,行书比较实用,建议你写行书。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都是需要时间来掌握的。建议在练行书之前,先写写楷书,重点是那些笔画。写字最重要的是掌握节奏,之就是要你先练练楷书的目的。这可是中国的国粹,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人不多啊!希望你能写一手好字啊!
当然以写楷书、行书为好,呵呵……
一般而言,书宜取古法,越是保存久远越是有韵味。但是近现代众多书坛后起之秀亦是很有学习价值。
楷书建议临习《灵飞经》,行书可临习现代书法家沈鸿根的字帖。田英章书法亦是不错,值得一临。
书法学习在于持之以恒,是个不错的爱好,祝您学有所成!
硬笔书法?
不知道你现在是在上学还是工作
如果你上学的话就有很多的时间练字
可以循序渐进,慢慢来,先练点楷书,上上手
然后再练行书
由楷入行先练行楷
等手顺了再练一下行草
提高一下修养
练字是很快的
只要你用心练
不出半年就能写出一手好字
再给你提一点意见,不论写什么书,要选个好贴
不要听别人给你介绍的
只要是能出字帖的人写的都是不错的
你看哪个人写得好就认准了
一直写
不要有任何怀疑
坚持下去
希望你能写出一手好字
三、硬笔行书字帖哪位书法家最好?
抱庸不才,有志于探索软硬笔书法嫁接的途径,就是力求克服硬笔工具书写的缺陷,通过技巧的创新尝试,使硬笔书法可以同样展示出毛笔书法之美的即视感。在楷书方向,赵贺新老师的硬笔欧楷让人耳目一新,几乎就是毛笔欧楷的缩小版。而我努力的主要方向是硬笔行书,当然,我的水平还很有限,无法与赵贺新老师相提并论,我在这里只是抛块砖,以求更多的书友端上美玉。
硬笔行书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吴玉生,荆霄鹏的也很不错。但是抱庸认为,他们的硬笔行书固然很好,但仍有缺陷,那就是重结构而轻点画技法,写出来的硬笔行书与毛笔仍然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脱不掉应用书写的标签。
硬笔书法从庞中华到田英章、卢中南、司马彦、吴玉生、荆霄鹏,就此止步了吗?硬笔书法的方向就成定势了?当然不是!在我看来,他们都还只是初级阶段的探索者,硬笔书法艺术的殿堂还在后头,宽广的很。
虽然我所坚持的、沟通软硬笔行书艺术之美桥梁的方向未必是正确的,但我仍然十分坚信,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化,随着硬笔书写工具性能的不断改进,硬笔书法理论与技法将来会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巅覆性的变革,硬笔书法美的形式与内涵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绚丽多彩。
对于硬笔书法初学者来说,我推荐吴玉生和荆霄鹏,而对于具备一定的基础的书友,我建议取意于毛笔、取法于古人。抱庸浅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四、关于硬笔书法文章
在当代欲望话语的喧嚣中,中国书法成为了一种最具意义缺失和价值漂移的技术符号。本来是一种古老文化的副产品,但在这个功利丛林横生和物化漫卷的时代,书法又符合了这种时代的负面要求,象破壳的蝴蝶冲出了沉潜在文本背后的功利挣扎,在时尚的舞台上开始了自己的炫技性表演。本来是一种处于边际效果的文化花边,也开始了抛弃价值与核心的谦卑,不惜以浓妆艳抹的身份在各种商业气浪中进行自我扭曲的、象“芙蓉姐姐”一样的舞蹈。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化误读和价值偏离与思想的贫困合谋,以更加无知者无畏的姿态制造着虚空的语言暴力,新世纪之初更是形成了大众性文化的独特风暴。于是丹尼尔・贝尔感伤地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文化言路断裂的时代”。而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是什么阻塞了思想的创造和飞翔,看一看书法技术的自我欢腾与全息式蔓延,除了书法还有什么使我们时代的文化风标如此扭曲,而书法正以一种新的商业规则实现着自身的即时性价值。
一个连自身工具性价值也放弃的艺术形式,已经走到了历史的拐口,它能否承袭传统的文化之脉,能否在秩序与和谐中重构“中华民族的美学基础”(林语堂谈书法),和“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宗白华谈书法),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思想觉悟者的质疑。书法正在它从未有过的喧闹中挖掘自己的坟墓,假若毕加索在世,他面对当今的浮躁之风绝不会再说:“假如我生在中国,一定是个书法家,而不是一个画家”这样的令中国书者激动不已的赞词。他肯定会说,书法,这全民性的技术膨胀,真是一种文化的罪过,是一种文化的误会。
一、文化的误会
有书者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的语言,是生命运动的感悟,是超越表象模拟而直抵心情的抒情达意的形式,或者认为是民族文化中一帜特殊的艺术形态。欧阳中石也认为“书法是中庸精神的最高产物”,连梁启超这样的学问大家也认为“一切图画中以写字为最高”,一生沉迷国粹的辜鸿铭甚至认为“毛笔代表中国人的理智。”这些对于书法的吹捧一是由于自身就是书者,有着极深的文化情结,可以不足信矣!另一方面,语话本身都有当时的语境条件,我们当今的书法家且不应以有这么多对书法的的恭维,而认为书法是文化的先锋,或书法就是文明的砥柱。
其实,拨开种种的语言迷雾,书法远没有那么神秘,也更不是多么神圣的高深艺术,它只是一种工具性熟练使用的偶然结果,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文化的方向性误会。从殷墟甲骨,三代吉金,到西北汉简,晋唐经卷,宋、明尺牍,还是紫台宫阙,文人馆阁,或者民间嫁娶,节庆商贾,或者马嘶战书,金戈捷报,还是古刹萧村,蛮童启蒙,可以说只要涉及到中国的语言文字符号,都要进行书写,而书写的目的和结果是表达和交流。不论是王羲之、颜鲁公、苏东坡、米元章,还是吴昌硕、于佑仁、毛泽东和齐白石,或者是邓石如和鲁迅,他们似乎都是把书写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工具和过程,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写字仅仅是完成目的表达的无奈的方式,而不是表达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但由于他们胸中的广阔天地和纵横江山,使笔下的文字符号达到了被他人认为的一种艺术化效果,这本不是艺术的专门追求,而是“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孙过庭)。本来“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波鸟迹,以定文章”(汉・崔瑗《草书势》)。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也明确认为“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看来古人还是比我们诚实的多,他们说的多明白,写字就是为了表达心中所想,就是交流,就是记录怕自己遗忘之事。事情的本然面目往往很是简单,可是我们许多人必须要把本来那么简单、明白的事弄得玄之又玄,根源之因是一种自我神秘化的目的。不管一个人对自己追求的东西多么狂热,对其评价和赞赏都不能超过理性的合理边界,否则只能在失去理性的狂热中把它摔得粉碎。就象一个人不管多么喜欢他收藏的奇石,或者这种奇石多么罕见和绝伦,你也不能告诉别人你的石头每到十五的夜晚就会唱一首动情的歌。
书法,就是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法度。为什么书写要有一种法度,这不是艺术的要求,完全是古人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而致。在1600多年之前,古人没有书写所用的桌子,当时只有“几”和“案”,主要是用来放置器物,并不是专为书写的工具。从《列女图》、《校书图》和现在出土的两晋书写瓷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写字是左手持简牍或纸张,右手是在悬空的方式下进行书写,这样为了使笔控制得当,运笔自如,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要领,如象我们游泳,如游得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姿势,于是书写之中的方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是桌子发明以后,方法随着工具的改变又有了新的变化。
但,不管这种方法如何变迁,它都是在围绕一个目的进行“书写”,也就是说书写者千变万化的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可是我们今天把这种方法单独剥离出来,作为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进行追求,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中国文化的误会啊,为此,多少青春时光在这种误会的追求中被白白消磨。因为这种方法本身不能发现世界潜藏的秩序,不能创造思想,也不能使知识增量,所以我只能说它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已。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它本质上是帮助我们找回被遗忘的存在,让这种存在从日常的隐匿中显现的形式,所以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去蔽存真的活动。而书法除了各种各样挥洒的线条夸张之外,不知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也不知能给多少人带来思想的启蒙。
二、技术的祛魅
如果说过去的书法存在一种艺术和审美自觉的话,现在的书法已完全进入了炫技时代。古人创造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明历史的不经意选择,而当今一些书者完全不了解书法的本来面相,作为被割断常识与记忆的一代,在笔墨游戏中又进入了一种新的误区。
当今的书法,可以说大都是一种对古人的摹仿,全然误解着古人书写时的心境和意趣,有的成为毫无感觉的机械复制,一味在技法上进行肢解、夸张、变形和反文本。他们根本不知书法历史上杰出的书法作品完全是大乐与天地同乐、大理与天地同结。徐悲鸿也认为:“书之美在情在德。”试看《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或者去看毛泽东在战时草拟的电文,哪一个在书写时是想着要写一幅书法作品,哪一个当时有时间要考虑什么书法技巧。我们可以再看一看弘一法师临终前的“悲欣交集”四个字,在弘一大师当时的心境里,他怎么能去想着书写的技法呢?我们当今的所谓技法万千者,怎么能懂得这些震古铄今、飘逸神飞的千古绝唱。这些作品如果不是有大悲哀、有大欢欣、有风云千秋,气贯山河的豪迈和生命体验,怎能书写得如此自然,如此“雷霆起精锐,冰雪净聪明”的境界呢?读《兰亭序》完全能够感到作者当时的真容,他的所有变化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创造。据学者吴大新最新考证认为,永和九年兰亭会根本不是什么“文人雅集”,而是王羲之召集的一次秘密军事会议,当时的会稽连年旱灾,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作为会稽的军政长官王羲之哪里有闲情雅兴搞什么文人聚会,只不过是绝世书法掩盖了历史真相。如果历史果真如此,也证明了这件艺术作品偶然性诞生的合理理由。赏《祭侄文稿》,我们分明能够感到颜真卿那悲愤交加、 渴骥奔泉的倾情纵横,我们哪一个无病呻吟者能制造出此等生命震撼。弘一大师若不是阅尽人世沧桑,若不是有同体大悲之悟,怎能“悲欣交集”,这等境界不是哪一个浮华者所能摹仿。读毛泽东的书法则如南北朝时萧衍所讲“疾若惊蛇之失道,退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雅行,急则鹊厉,拍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又“如梦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复改。”(秦・李斯《用笔法》)。若不是胸中有大风起兮、为如画江山竞折腰的横扫六合之意气,怎能有这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恢宏气度。在这些真情所至的情怀面前,在这些雷霆万钧的历史面前,不知道那些只会雕虫小技的书者作何感想。
当今的技术主义书写者,连书写最基本的工具性功能也抛在了脑后,完全在方寸之间进行自我试验,甚至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偏以涩为美,以任何人都看不懂为至上,这里还能谈什么艺术的感染,谈什么艺术的真性情和艺术的真气魄。“学书可须胸中有道义,又应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则书不病而韵自胜”(黄庭坚)。但现今书者显然已没有了大家风范所具有的独特生存叩问和精神历险,成为了大众街头急功近利的花拳绣腿。
如果说书法确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较强的艺术的话,那么这种技术色彩应是退居其二的,或者是隐藏在艺术之后的。任何艺术的共同之处在于使艺术之光显性地明亮,而技术之核是隐性的,并且越是让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和操作越是成功的艺术。象我们看到的人体的优美一样,在舒展、运动的身体中感到生命的活力和节奏,但不能看到体内血液的流动,这也是艺术和美的最基本操守。如果技术主义者只让我们看到了技术本身,而丝毫无法使人感到艺术的生命,要么你操作的不是艺术,要么是失败的艺术,这一点,我想是基本的艺术常识。如果我们舍弃艺术的真谛和灵魂,只在技术的边缘涂抹、雕琢,只能是一种生命力、创造力枯竭的表现,或者是一典型的功利之心在膨胀着自身,如果这样,你进行的一切文本操作将成为很快被读者遗忘的速朽垃圾,那么,你也根本与艺术无关,当然也就不再列入我的批评视野了。
三、功利的代价
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国家可能都没有当今我们见到的书法功利主义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化景观。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形成了洋洋大观的书法大家群体,一夜之间,遍地都成了书法家。本来,书法在今天已越来越失去了它的使用性功能,作为一种古老文化形式的惯性传承,如果我们有人在茶余饭后进行摹习,一则锻炼身体,二则宁静心情,这也无可厚非。就象饭后散步,早起晨跑和周末打球、下棋一样,完全可以说是一种私人化的自娱活动,这种自娱本来是健康和富有情趣的,但总有其中的好事者把其中的一部分诩之为家,如此以来,这种形式便给了更多的人更大的刺激和动力。
首先,专业性的书法协会的成立和专业书法家的出现,是对艺术本身纯洁性的一次毁灭和践踏。我们知道艺术是一种被动化的产品,可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的生命渲泻,艺术的表达是因为不表达而不足以畅通内心。历史上任何伟大的作品很少有主动制作成功的,曹雪芹不通过《红楼梦》不足以道出心中的辛酸,李白是因为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真性情,才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王勃的《腾王阁序》也是一次文人聚会的潇洒吟诵。就连苏格拉底、孔子也都是为了心中执着的理想,但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只是真诚的言论成了千古经典。但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化分工的精细,连这些不自觉的创造形式也成立了专门的官方机构,试想,艺术不是投资越多就会生产越多,如果那样,将没有艺术而言,完全变成了一种可以大批量生产的商品。但在今天,我们置艺术规律而不顾,成立了专门由国家供养的书法机构和人员,于是我想起了为什么养鸡厂里生产的鸡蛋越来越淡而无味了,现在人们更多地是寻找散落在农村的笨鸡蛋和山鸡蛋。道理非常明显地是山鸡蛋的产生是生命使然,生命流程所致,不产则违天序,而养鸡厂产蛋是为了产蛋而产,当然是索然无味了。但我们的所谓专业书法家没有明白这种机构设置的讽刺意味,反而越来越以官样的方式出现和得意,这种专业化的书法操作使之在功利性之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个展的喧闹和个人专集的印制。在这些表面繁荣掩盖之下的便是真正创造精神的缺失和个体独立的消解,由于个体功利在强大的利益牵动之下做出的身体转向,是一种更加可怕的艺术价值的颠覆。任何艺术的感悟和冲击靠的不是急于上阵的轻浮,而是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内功,所有急功近利的自我展示只能是将低劣的文字游戏给读者造成了强暴,最终由于自身的努力败坏了读者的胃口,但这似乎不是急功近利者所能清醒的。一种放弃了精神的终极追求,进行非文化主义的自我残杀行动甚嚣尘上,于是为了吸引关注,不惜利用商业主义规则各显其能。一夜之间各种怪书、脚书、口书、头书、大书、小书等成了街头杂耍,只要有人喝彩,即便倒立书写也成了一种追求。这种对于艺术的致命摧残完全是书者功利化倾向所致,一个本已精英化的艺术品种,目前正以一种低俗的献媚出现在大众的把玩之中,真不知这是艺术的裂变还是艺术的悲哀。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物化时代狂躁综合症,也是胸无点墨、涵养亏空的表现,把一种严肃的高雅艺术混同于市井之擂,暴露了当代书者没有精神傲骨的普遍倾向,在新的价值冲突中无法固守自己的本真,这本身已与艺术的真髓无缘。
另外,一些所谓专业书者在商业气浪的影响下,开始对自己的作品在自吹自擂中明码标价。古人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万丈豪情,也有书为能知者留的文人情怀,不知从何时起,所谓的专业书家们把自己的作品完全混同于了商品。一种真正的艺术品是无法用金钱的尺度来衡量的,反之如能用金钱度量的作品不知还是不是艺术,如此把艺术物化成明码标价的商品,使人们再一次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着书者。人类的先哲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是义务教育青年,并“有教无类”,为历代知识分子树立了不朽的典范,使历代知识分子注重个人的修养、德行,而崇尚一种简单的生存方式。这是因为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与物质世界拉开距离的,只有在拉开距离后才能更好地审视这个充满矛盾的物质世界,而任何真正的艺术家又是对抗物欲横流的,只有如此,他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的爱戴,才能使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区别开来。
但是,我们目前的书者,不知是完全出于功利之心,还是出于艺术之外的目的,已经把这种文化、艺术符号作为了一种商业的附庸,或者是政治的玩偶,而一些作品又成了另一种潜规则之下的交易媒介。书法,无疑在昭示着自己的 尴尬境遇,因为一些书者在用书法和艺术之外的规则包装和成就着自己,这是对书法价值社会认同的又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在对艺术价值的悖逆中,伪书者们创造了自己的物欲满足,然而也成为了使其远离艺术神圣的直接原因,这也便是功利者最终付出的代价,然而功利的时代也将付出历史空缺艺术的代价,这是历史的残酷,其实也是历史的公平。
四、自恋的巢穴
虽然书法是文化误会的结果,但在千百年的误读中又有着延伸性创造,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既然如此,书法艺术也使许多人接受了这种历史的误会,而人类的文化方向又何尝不是一种误会呢。既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我们只能把握现在和创造未来。由于当代书法的先天不足,有的在刻意
摹仿古人的错误,有的又在解构传统,有的身在思潮的夹缝中自叹,除少量精神固守者之外,大部分书者正陷入了自恋的巢穴,并且在自恋之井端足自赏,完全忘记了井之外的辽阔境界,也不知道书之外的巨大天地。
书法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有一个更高的开阔境界,不论是开创书法的先秦书法,隶书全盛的汉代书法,还是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或者是书法鼎盛的唐代,还是帖学风行的宋代书法。不管是内容审美,还是文体审美都有一种现实无法遮蔽的审美境界,而现今时代的书者,已全然不顾了审美价值的普适原则,在孤芳自赏中把玩着自己。一个创造中的蓬勃之气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书者在自围的圈子里互相吹捧、自贬和游戏着。
唐代欧阳洵曾教诲书者“澄神神虑,端已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又强调“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从中知道古人书写时由于心正神凝,才能达到一种与天地合其序的大境界。因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南北朝 ・ 王僧虔《笔意赞》。这里古人强调的是一种率真的性情和精神,一个没有主体精神的艺术品只能是一件批量生产的产品,无法让人感到艺术因为生命的参与而焕发出的生动气韵。
可以说历代的大书法家中,书法完全是他们的书写工具而已,他们当时并未过重地进行过自我欣赏。毛泽东在横扫千军中的书写是他向前线发出的号令,鲁迅在用如刀之笔完成着对中国历史、社会和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苏东坡是大文豪,同时又是经伦天下的政治家,尽管在政治上颇多失意,但他是无暇在象牙一角自赏自己的书法的。就连当代的欧阳中石,启功也都是学贯中西的跨多门学科的大学问家,他们都学识渊博,境界辽远,品行高洁,既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特行,又有承担当下的社会责任,既有返观内心的精神坚守,又有济世为民的普世情怀。他们对于书法好象将军对于战马,对于战马的灵活驾驭是为了所向披靡,而不是骑在马上进行媚众的表演,所以他们无暇自赏脚下的足迹,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着更加辽阔的蓝天和雄伟的群山。相比之下,当代的书者,练了几招花拳绣腿之后,便开始自我陶醉,以一种偏狭的封闭断开了连接批评的路径,因为他们的心目之中没有书写之外的目的,他们唯一的目的只是骑在马背上进行马术表演而已,哪里有什么横扫千军的目标和气势。
由于自恋使另一些书者又陷入了西方话语的泥潭,在这个充满异质性文化价值碰撞的时代,如果一个书写者没有坚实的文化根须,没有特定的心理体验,则很容易在极度动荡的价值鼓点中处于零散状态。事实上越是自恋的人,都难以进行自己的精神坚守,往往在形式上的自闭之后,内心则处于一种对当下权威和时尚的服从与趋媚,这也是导致文体创作弥散的主要原因。日本汉学家竹内好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说“他拒绝成为自己,同时也拒绝成为自己以外的任何伟人的东西,这就是鲁迅所具有的、而且使鲁迅得以成立的‘绝望’的意味”。这是伟人的拒绝,鲁迅不但拒绝自恋,同时又不愿混同于其它价值,因为一切绝对的认同和服从则又是对自身的遗忘。
然而由于在自恋的巢穴中未能使鲜活的生命得到张扬,使其在话语背景的转换中早已被强光效应所迷失了自己,功利主义的大肆滋长,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其作品已没有了应有的丰实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些自恋的涂抹也只能进行一味的浮躁铺张,只能空耗书法和艺术生命。但这些书写的自恋满以为只要书写,只要能标新立异,只要吸引注意力就是艺术,他们全然不再考虑艺术的真知和生命的诘问,他们只在自设的书法天地里画地为牢,只在自已编印的书集中,在自办的大展中自我飘逸。
这种自恋可以说是当代书法的一个独特风景,正是因为自恋的书写,当代书法很难出现正中藏奇,柔中含刚、拙中寓巧的“正”气,相对蔓延的多是市井之气、江湖之气、孤野之气、怪悝之气、恶俗之气等。也很难出现那种“天地大美而无言”的“大”气,相对出现的多是狭隘之气、小家之气、阴墓之气和没落之气。更难以看到如昆仑、黄河般的“雄”浑之气,更多的是一种阴柔之气、阳萎之气,和小技之气。我们的审美期待中也很少有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博大雄厚的警世之作。我们的期待在失望中哭泣,我们在向书坛投去最后一瞥的遗憾中告别,尽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成为给书法艺术送葬的人,但自恋者已提前给书法掘好了坟墓,下面等待的将是他们撰写的最后的挽歌。
五、结束语
书法这个已被中国大众认可的文化误读,在当下虽然越来越淡化了它的实用功能,这也正是由大众化向精英化转换的艺术成立,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和书者自己对它的摧残,它在目前正面临着历史以来的最大的价值危机。我们能否从自封的巢穴中走出,让书法充分吸取历史的营养,又让当下的阳光照耀,这需要一种开放的胸襟和大气。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它又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表达,本身没有太多的神秘和高深,只是一种特殊训练的结果。所以,我们远不可为此而消费更多的青春时光,说到底书法也永远只能是一种文化的点缀,而不是文化的主流。因为它未能向我们揭示生存的意义,没有给我们的生命找出另类的解答,也未能向我们透示文本之后所潜藏的哲学欲望。
“一种文化的活力不是来自其本身,而是来自对抗的力量。文化的出走与文化的游牧就是要从异质文化中汲取新的活力”(奥利瓦),虽然书法艺术远没有这种对抗时代风暴的力量,不知我们该悲哀还是庆幸,要知道,正是这种自恋的技术方式,使整个民族在一代一代的笔墨中消磨,而没有形成更加贴近理性的求真精神和价值体系。
历史的进步是对思想的选择,任何先进的思想和艺术也都是在对现实批判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它把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推上前台,不知道,我们自恋了千年的书法又能给我们做些什么?
历史的进步同时又是在新旧交替中进行的,可以说昨天不去,今天不会来临,唐朝不死,也不会有今天的共和国。艺术也是如此,任何艺术形式也都有它产生的特殊历史土壤,离开了当时的生存条件,我们一味把它在任何时代死死固守,只能反映出我们对于明天的拒绝。我们在什么时候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历史文化和国粹艺术,需要的不仅是理性的求真态度,还需要拥抱未来的明朗胸怀。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关于硬笔书法的起源,很多人觉得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人们用石片、刀子刻画龟甲兽骨,并以此证明硬笔书法是产生于毛笔书法之前的艺术形式。但是刀子、石片毕竟跟我们现在所用的硬笔书写工具相去甚远,刻画和书写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也是书法和篆刻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是两种艺术的原因。相比而言,我更愿意把篆刻的历史追溯到甲骨时代。
[编辑本段]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是那个用软笔创制的汉字字型,这是不可以违背的,否则将不能被认识。因此,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能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汉字传统的风格来。软笔、硬笔有其特性,硬笔写出来的汉字有什么特点哪?当我们用“模糊”的思维方式,把软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面”时,我们也可以把硬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 “线”。我们把硬笔的书写笔画看作是“线”还因为它基本已经不能表现软笔笔画在线条粗细变化反差上的表现力了(异型硬笔除外)。硬笔笔画仅是线条,传统的 “使转”技法也就失去了它的运用意义了。如此说来,硬笔书写的汉字就只是线条的组合,很有点清代创制的“钢丝篆”的味道。
[编辑本段]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
1)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要学会看字帖;
3)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写字时,首先注意姿势,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你会正确握笔书写吗?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用第一节从三个方向合力捏住笔杆下端,即拇指、食指从笔杆的前部左右夹住笔杆,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后侧抵住笔杆的后下方。距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笔尖低于拇指、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手心弯曲,紧靠中指下方,对中指起运笔协调作用,不能接触纸面。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第三节的最高骨处,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呈50度左右的角度。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空若蛋形。这样,书写时才能灵活运笔,提高书写效果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不少人认为握笔要用比较大的力度,其实不然。握比的力度过大,书写起来就不够顺畅,也容易累。所以握笔力度应该适中或稍小, 只要笔不会从手中滑落,就好;尽量让自己写得轻松自然一些。
练习的方法
字帖和书体的问题解决以后,面临的问题就是摹写和临写。
摹,就是描,即可以在印好的红模字上描,也可用透明度好的薄纸蒙在帖上描。也有人用平滑的胶片、塑料薄膜代替纸来摹,这样做,既不会使墨渍透过纸污染字帖,也可以洗涤反复使用。摹写的过程主要是让初学者通过比较准确地描划,熟悉字的结构形态和笔画变化,从而进一步向临写过渡。摹写速成的好办法。
临,可以说是每个学写字的人都必须经过的历程。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书法家,虽然造诣卓深,但每日仍临池不辍,没有天生不临帖就会写好字的人。临习是练字和从事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谁也不可能另辟蹊径。
字帖的选择
字帖是学书者的无声之师。初学者应当特别注意字帖的选择,因为字帖的好坏将对初学者的练习及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练习钢笔字还是选钢笔字帖为宜,特别对于初学者,使用毛笔字帖进行钢笔字的学习,那是事倍功半的。
选择钢笔字帖主要有两项原则:(1)要选自己喜欢的范本。自己喜欢,才会有热情去练习它,这将给初学者带来顺利的进步;(2)要选择行家公认的优秀范本。目前社会上确有一些质最低劣的字帖流行,这是商品社会内的必然现象。如果初学者随便乱选,则将误入歧途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气。因此,选择字帖一定要慎重,可向行家请教。
唯一权威机构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是硬笔书法界唯一的权威机构,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业务指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区和国家机关、行业的硬笔书法团体以及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理论、研究、教育工作者组成。是为振兴发展中国硬笔书法事业而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学术性社会组织。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的宗旨是:在国家宪法、法律、政策和道德风尚规定的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两个文明、普及提高全社会文字书写水平、增进与国内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振兴发展中国硬笔书法文化事业。
参考:宋砺剑书写的硬笔书法作品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麟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觉得硬笔书法的内容还是写一些经典的诗词为好,好字配美文
第一部分 硬笔书法概述
一、 为什么要学习硬笔书法
首先,练习要对汉字有个基本概念。我们使用的文字叫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字。怎么样认识汉字呢?简单地说就是由笔画和偏旁部首按一定规律组成的文字,这是我们学习硬笔书法必须了解的。
其次,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文字,因为它是我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上学就开始学习汉字。而且在小学阶段,学习读写汉字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要把汉字写得准确、美观,才便于互相交流。有的同学可能认为现在电脑、手机很普级用起来很方便,字写好写不好没啥关系,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电脑和手机是不能全部代替书写和记录的,
二、 学习楷书的意义
我们学习写字,要对国国文字和几种书体有所了解。从文字创造定型,执照演变的顺序有甲骨文,金文、篆、行书、草书、隶书、楷书几种。楷书最后形成是在唐代,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与唐代基本没啥变化,而且在广泛地使用,我们学习的课本、阅读的图书、报刊杂志基本上都是楷书。为什么叫楷书呢,有书中楷模的意思,作为交流的一种标准字体。它有什么特点呢?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通常称为方块字。便于书写和识读,实用价值最高,被作为初学入门最理想的一种字体,也为今后学习行书打下基础。
三、 学习硬笔楷书主要学什么?
首先,要了解什么样叫硬笔?它是以软笔(毛笔)相对应的,是以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笔头弹性小,比较硬的笔通称硬笔。
同学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天天教大家,也天天写,还用到这里来学习吗?回答是肯定的,到这里来学习非常必要,因为这个培训班是一次集中的、专业的强化训练,是对你写定产生强烈影响的培训。当学习结束的时候,你们会感到这次学习将使你受益终生。
一是要学习正确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规则。前面说到,汉字由笔画和偏旁部首按一定规则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要详细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比如横、竖、撇、捺怎么样写,偏旁部首的名称怎么叫,如何写准确,笔顺的原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字的结构怎么安排才合理美观。概括地说,学习楷书就是学好笔画(偏旁)、笔顺、结构。
二是掌握书写技巧。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光知道怎么写了,不等于会写了,会写了不等于写好了,这里面是有技巧的,不训练是很难掌握的。这些技巧的掌握要靠老师的指导,教给你窍门,同时要靠同学们刻苦的练习,不断纠正不规范的习惯,使你的书写走入正确轨道。
三是要有正确的握笔方法,坐姿和运笔技巧。
1、握笔的方法是握笔在笔尖往上3厘米左右的地方,笔尖与纸形成45度夹角,如图。
2、坐的姿式,要头正,身直,两肘平曲,两脚自然张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胸离桌边一拳宽。
3、运笔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手掌、腕关节的下沿作为支点,固定在纸上,以此为中心,用腕关节的左右摆动作横向运动,以指关节的上下摆动,做上下方运动。这样才能保证你书写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这一点须细心体会和实践。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读帖。对你要写的字帖和范字,要认真地看,把他的形态,结构弄清楚以后记在心里。比如上下左右,长短偏正,搭配呼应等等。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做到心里有数。
2、要循序渐进。学习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要在短期内把字练好。要知道,写好字不是一日之功,像俗话说的,不能设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一样,是需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明显的提高。不能以为参加了这个培训班,鞋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学习班结业了,就写出一手好字来。这里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这个培训班就是教您怎么才能写好字,加深对汉字的了解,掌握书写技巧,就是交给你方法。交给你一把通向硬笔书法大门的钥匙。
3、定时定量,持之以恒。老师告诉你怎样写?你也明白了,但你的笔不听使唤,想写好不一定写好。这是什么问题呢?中国有句老话叫,熟能生巧。在大量的训练中才能做到手笔相应。这个量的掌握就是每天都要谢一定量的字。如果字写得少,技巧掌握不牢,一次写太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实践,每天写2页16开的方格,时间大约30分钟,如果坚持经常,就会有成效了。这里有个道理,多练就是养成了书写习惯。这种习惯是机械运动,不需要思考的。因为人体的肌肉是有记忆的,不是一边写,一边思考,而是下笔一写就准,真正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了。
-
匿名2023-09-22 01:40:02这篇文章对于当前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读和思考。
-
出生于辽宁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会出现很多知名的人,明星、名人、主持人等等,下面来看看辽宁这个地方出现了哪些知郑纳名人士? 郑爽 郑爽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当年凭借着《一起来
-
云岑是谁如下: 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晋虚灶陶潜《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唐杜甫《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元张雨《八声甘州·舟
-
一、裴之为什么要杀林朝夕 林朝夕知道宏团了裴之的秘密。 《天才基本法》中林朝夕发现了最近裴之有点不正常,并且怀疑他来自芝士世界,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裴之有砸墙的举动,而墙内
-
从唐代至清代,遂宁诗人辈出,他们领一代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唐代陈子昂,开盛唐一代诗风;宋代王灼,其《碧鸡漫志》在宋代词话中最具学术价值,收入了《四库全书》;元代